蒙古灭大理之战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150余年,而后大理国到段兴智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忽必烈灭大理之战
蒙古灭大理之战是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至1254年(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蒙古宗王忽必烈率军攻灭大理国的远程奔袭作战。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哈台共同征位于云南的大理国,蒙哥封摩些蛮主为玛哈罗嵯,翌年平,并委段兴智续任总管。大理最终成为元朝的属地,后改为元云南行省的控制,原大理东部成为元梁王国。
大理
进军大理
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九月,忽必烈奉命带领将领兀良合台等率军十万人,誓师启程。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大理天定二年)夏,忽必烈率大军出萧关(今宁夏同心南),经六盘山集结于临洮(今甘肃),练兵备战。同时,蒙哥命便宜都总帅汪德臣率军入蜀,抵嘉定(四川乐山),配合忽必烈行动。九月,忽必烈督军至忒剌(今甘肃迭部县达拉沟),分兵三路南进:兀良合台率西路沿晏当路(今四川阿坝草原)而进;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经茂州(今茂汶)趋会川(今会理西)以作牵制;自率中路经满陀城(今四川汉源北)渡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穿行山谷1000余公里,于十一月初进抵金沙江畔,遣使赴大理国招降。
大理迎战
率军远征大理的忽必烈
大理国国王段兴智拒绝招降,以丞相高泰祥率军屯戍金沙江沿线,又遣将领高通率一部驻会川,抵抗蒙古军。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大理天定二年)十二月初,大理军与蒙古中、西两路军对峙。兀良合台部越旦当岭(今云南中甸境)入大理境,招降么些部落(今纳西族),占领三赕(今丽江),从侧后攻击大理军主力。高泰祥见处境危急,匆忙退兵大理都城,冯坚固守。大理城东濒洱水(今洱海),西倚点苍山,北、南有龙首、龙尾两关为屏障。高泰祥以重兵据咽喉要地龙首关迎战。蒙古中、东路军先后渡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师与龙首关,合力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乘胜与十二月十五日占领都城。段兴智、高泰祥潜逃。
安定秩序
忽必烈采纳募臣姚枢建议,禁止妄杀,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并遣军攻占附近堡寨,于姚州(今云南姚安北)俘斩高泰祥。蒙古军灭大理后,忽必烈命兀良合台继续东征未降服的各部,命刘时中为大理宣抚使,以稳定大理国的统治。忽必烈自己率军北返。兀良合台军进克押赤城。段兴智逃往昆泽(今宜良),被蒙军俘掳。经过两年的激战,又征服了赤秃哥国(即罗施鬼,今贵州西部),罗罗斯(今四川西昌地区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自蛮波丽国(今元江一带)。白蛮首领细嵯甫被擒。兀良合台征服大理各部后,遣使向蒙哥汗报捷,并将大理国主段兴智、波丽国主细嵯甫等人作为俘虏上献。蒙哥采取怀柔政策,放他们回去继续统治原属各部。段兴智感激蒙哥便献出地图,并亲自领兵作前锋,引导兀良合台讨平继续抵抗的各部;又向蒙哥提出“治民立赋之法”,以巩固蒙古对云南的统治。
大理国在当时也算是二等的强国,为什么这么不经打,竟然被元军长驱直入。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不是段氏朝廷不经打,也不是大理的军队战斗力差。
这还要先从大理国的上层国家矛盾说起,大理的上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杨、高两姓与段氏王室的擅争上。据记载,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杨允贤暴乱,国王段思廉命岳侯高智升讨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权臣杨义贞叛变,杀国王段义连自立为王,仅四个月又被高智升之子高升泰起兵杀死,立义连之侄段寿辉。从此,高氏势力在国内占了上风。杨慎曾说:“段氏高氏,君臣始终。”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高升泰竟然在“群臣请立”的幌子下,废弃段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两年后,在各方势力的协迫下还位段氏,拥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国王,史称“后理国”。这场导致了大理国内部的动荡,人民对大理段氏的归属感开始降低。
蒙古灭大理之战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蒙古的长期南下攻打南宋,导致大理国内也人心惶惶,纷纷开始迁移南下。他们从云南地区沿着各条江河,向东南亚地区进行移民,比如说他们到达了缅甸,到达了泰国,到达了老挝和越南。这导致了大理国内空虚,人力不继,国内百姓很多都人心惶惶的。
所以蒙古灭大理能够如此顺利,除了段氏后人有些选择了弯下膝盖投降元廷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国内已经不稳,刚刚爆发了内乱,国内百姓又大量南迁,国内空虚,想守住也是有心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