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
生平
1907年,邓广铭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齐家庄,家境殷实。1913年,入读私塾,历时七年半。1920年,秋,考入临邑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23年夏,邓广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到了一次真正的启蒙教育”。1927年,因反对军阀任命之守旧派新校长,参与发起全校学生罢课,被开除学籍。1931年,第一次报考北京大学,未被录取,便考入私立的辅仁大学英语系就读。次年再次投考北大,入史学系就读。
在北大求学期间,邓广铭遇到了对他学术生涯影响最大的两位导师:胡适与傅斯年。大学四年级时,邓广铭选修了胡适开设的“传记文学习作”课程。他所写的毕业论文:《陈龙川传》受到了胡适的高度评价,这使得当时的邓广铭大受鼓舞。而傅斯年在北大史学系开设的史学方法导论,提出的“史学即是史料学”的观点,对邓广铭的治史方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936年,从北大史学系毕业后,胡适将邓广铭留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任助理员,并兼史学系助教。留校以后,邓广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与罗尔纲一起整理北大图书馆所藏历代石刻拓片,并且协助钱穆点校整理为编写《国史大纲》而搜集的资料。就在毕业后的一年间,邓广铭确定了他今后的学术方向。
在胡适给《陈龙川传》所写的评语中,曾提出:“陈同甫与辛稼轩交情甚笃,过从亦多,文中很少说及,应予补述。”。这是邓广铭研究辛弃疾的最初契机。此外,当时中国遭受侵略的现实使得邓广铭决定为爱国志士作传。1937年,邓广铭的《〈辛稼轩年谱〉及〈稼轩词疏证〉总辨正》刊出,获得胡适、陈寅恪、夏承焘等的一致好评,为邓广铭的成名作。
此后不久,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邓广铭转往北平图书馆继续研究,在赵万里、傅斯年的帮助下,完成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三部书稿。1939年8月,邓广铭辗转上海、香港、河内前往昆明,来到西南联大,在北大文研所做陈寅恪的助教。1940年,邓广铭随傅斯年的史语所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1940年底至1942年春,邓广铭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资助,从事《宋史》的考订工作,后来发表的《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1943年7月,经傅斯年举荐,邓广铭被内迁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聘为史地系副教授。由于他讲授的“中国通史”受到学生欢迎,两年后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陈龙川传》、《韩世忠年谱》、《岳飞传》三部作品也相继刊行。
抗战胜利后,邓广铭回到北大担任校长秘书(代理校长为傅斯年),不久后担任历史系副教授。1980年以来,历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1982年以来,历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顾问;1983年以来,历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问等。1983年,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成立,邓广铭担任该中心主任,培育了大量学术人才。同时,他的学术研究也成果不断。
1998年1月10日,邓广铭去世,终年91岁。
学术成就
邓广铭是二十世纪宋史断代研究的开创者、宋代史学研究体系的奠基人。从1937年的《〈辛稼轩年谱〉及〈稼轩词疏证〉总辨正》开始,邓广铭对宋代的政治史、经济史,以及典章制度、学术文化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