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明朝
公元1368年,幼时干过长工、当过和尚,25岁参加义军的朱元璋,大败元末割据政权,北驱旧朝势力,最终问鼎中原,开创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基业。
公元1344年,黄河大改道,天灾暴露了元王朝统治体系的缺陷,大量贫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但发生民变造成元末崩解的直接导火线是来自1351年的钞变与治河。
政府滥发货币,结果钞票沦为废纸,社会经济退回到史前时代,竟以物易物。再加上征伐十几万人整治黄河,官吏趁机敛财,于是官逼民反,安徽民间的白莲教率先组织起义,此后民变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历史的偶然性从赤贫的底层社会现了,一个布衣天子就此被迫登上了历史舞台。
1344年这一年,朱元璋16岁。老家安徽大旱、蝗灾、瘟疫流行,之后黄河连年发大水,冲过大运河,河南以东一片汪洋。本来就是贫民的朱元璋因灾成为孤儿,便投靠到附近的庙里当个小和尚。不到两个月,庙里也没有吃食,众僧只能出走乞讨化缘。浪迹江湖三年,待他再回到家乡时已经是20岁的小伙子了。日子混到24岁,已经参加红巾军的儿时玩伴汤和来信让他赶紧参军,朱元璋的人生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朱元璋略通文墨、作战勇敢、不喜钱财,很快成为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亲信。郭子兴还把义女嫁给他,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这一年,朱重八25岁,不久后他给自己起了个新的名字,叫朱元璋。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1355年,郭子兴病逝,几个月后,长子郭天叙又死在战场上,28岁的朱元璋接手郭子兴的所有部将,成为了起义军的大元帅。这一年,起义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定都亳州,国号宋,韩林儿被立为皇帝,又称小明王。可惜的是,这位小明王,没过几年便被朱元璋沉了江,不过那是后话了。
起义军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后,朱元璋也攻下了应天(今江苏南京),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北面小明王控制范围,正好成为了应天与元朝政府的隔离地带,朱元璋就这样躲在小明王身后默默积蓄着力量。
乱世求生,要么争得天下,要么死在刀下。1360年,33岁的朱元璋积蓄了可以一争天下的实力,同时也成为了周遭势力的攻击目标。当时朱元璋的主要敌人还并不是元军,而是西南方陈友谅领导的起义军和吴越地区张士诚建立起的割据势力,以及自己一直想要取而代之的北方小明王。
在这三方势力中,朱元璋打得最辛苦的要数陈友谅,两次与陈友谅之间的大战,打的都是生死局。
就整体实力而言,陈友谅也比朱元璋强上很多,手握近百万精锐军队,有稳固的湖广大后方支撑,而且军队技术装备全国领先。但就是这样一个厉害角色,开着无敌舰队在潘阳湖与朱元璋决战的时候,还是败下阵来。自己也因为战斗被流箭射死。一个本来要当上擂主的人,就这样退出了元末群雄争霸的擂台赛。
潘阳湖之战对战经过图
相比于陈友谅,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的对战就显得轻松很多。在攻打张士诚的过程中,朱元璋还腾出手“照顾”了一下北边的小明王。
在朱元璋积蓄实力的几年间,作为“抗压带“的小明王,被元朝军队打得从亳州一路搬到安丰,最后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小明王。朱元璋收拾完陈友谅后便下令将小明王从滁州接出。很“不巧”的是,接小明王渡江的船偏偏有个洞,于是大军压境都能保住一条命的他,最后沉江而死。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战争几乎是一路优势局。不过直到大军一路压倒张士诚居住的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也没有投降的意思。他将自己的家眷关在塔中烧死以殉国,随后准备自缢。可惜最后没死成,还是被朱元璋押到了南京,痛打一顿,枭首挂在城楼上,以示官民。
消除张士诚后,朱元璋终于开始面对北方妨碍自己统一中国的终极敌人,那个早已支离破碎的元朝政府。这一年朱元璋40岁,从军25年。
元末群雄割据形式图
对比明元两方,一边是一直打胜仗,抱着马上就可以推翻旧朝做主人心态的军队;另一边是成天看着不断,太子想推翻皇帝,皇帝想弄死太子,大将领导左右站队,一会得权一会被排挤的元朝军队。这时,对于朱元璋而言打败元朝并不是件难事,不过怎么才能更加师出有名呢?
好在朱元璋虽然常年征战,但也一直很礼待文化人,文人自然愿意为他效力。于是,与元朝对战的节骨眼上,儒士宋濂临危受命写檄文,重压之下,居然写出了一篇经典好文。
简单地说,宋濂檄文首先强调了一个民族观念,那就是中国长久以来是汉族统治,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本来就是颠倒了主次,应该讨伐。其次,他还强调了元朝政府政治腐化,毒虐人民,意思就是,你本来就颠倒了主次,现在还把国家治理得一点都不好,更应该讨伐。最后,宋濂层层递进,为朱元璋的出兵找了个绝妙的理由,“恢复中华”,事情定性为,我们把你们赶走,不叫“推翻”,而是“恢复”,出兵征讨自然更是顺理成章。
儒士宋濂
之所以宋濂会想到用民族观念,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元朝时期的民族阶层。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划分了四个社会阶层:蒙古人最贵,色目人第二,汉人(金人治下北中国的汉族人)第三,南人(江浙湖广江西三行省的汉族人)最下。在人种等级制度之下,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而汉人如果打了蒙古人就要受到严刑判罪。
区分民族是元朝政府自己弄出来的一套规矩,宋濂就正好用元朝政府的规矩构建了最好的讨元理由,同时还引起了所有被划为第三、第四等级汉族人的共鸣。
檄文一出,朱元璋一下就有了让所有人诚服的出兵理由。很快徐达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专主中军,右丞薛显、参将傅友德各领一军,北伐中原。
北进的路上,朱元璋的大军走得很顺。在檄文的助力下,被划为第三、第四等级的汉族官员、将领怎么还肯为元朝政府效力,山东、河南州县纷纷降附,连济南、汴梁、河南府这些名城也都不战而降。
眼看着统一全国已经基本成为没有悬念的事情,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称帝不久的朱元璋,定有天下之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京师,建立明朝。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
新朝既立,旧朝的问题自然得快些解决掉。1368年闰7月,伐虏大将军徐达率领明军抵达元大都(今北京)旁的通州,做好了攻打旧朝都城的准备。元惠宗深知都城保不住,利用徐达给自己的机会,带着亲信弃城北逃(徐达到达通州后,并没有急着攻打元朝都城,而是停留了7日之久)。等到元惠宗逃走后,徐达的军队才正式从通州出发,走了两里地,占领元大都。
尽管外逃的元惠宗随后又建立了北元政权,但属于元朝的统治时代,告以段落。40岁的朱元璋,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明朝,由此拉开序幕。
朱元璋的逆袭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