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浚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5
转发:0
评论:0
早期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苗刘兵变建炎三年(...

早期

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

苗刘兵变

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南侵,宋高宗逃到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张浚共同节制军马,不久朱胜非召还,张浚独留。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招集甫定。这时苗傅、刘正彦叛乱,张浚和韩世忠合作,平叛功劳很大。时年张浚年33岁!

陕西抗金

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认为中兴应当自关陕开始,考虑金人也许会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所以请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金兵已取鄜延,金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水,攻永兴,宋将都按兵不动,不肯相援。张浚到任,即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

此时谍报金人将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军向敌。不久金人大攻江、淮,张浚即治军入卫支援。到达房州,知金人北归,又回师关陕。这时金兀术犹在淮西,张浚惧其继续骚扰东南,想牵制之,遂决策合五路之师攻打永兴,以调动金兵。果然金急调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辅等等入援,大战于富平。泾原帅刘锜身率将士冲击敌阵,杀获颇众。但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挫败,张浚退驻兴州,斩赵哲。命吴玠聚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守凤翔。刘子羽开善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所以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

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乌鲁攻和尚原,吴玠乘险击之,金人大败走。兀术亲自出马,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罢官

绍兴三年(1133年),张浚罢官有几个因素: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将吴玠曾败于彭原,投诉另一大将曲端不整师。曲端又曾迫逐帅臣王庶而夺其印。富平之役大败,起因是赵哲临阵脱逃,但曲端和张浚也意见不合闹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张忠彦等降金。张浚开始时重用曲端,终于废之,后来在重新启用和追究责任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将曲端下狱论死。有人弹劾张浚杀赵哲、曲端无辜,而重用刘子羽、吴玠是不对的,朝廷开始怀疑张浚。

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张浚在陕西抗金,以檄发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张浚奏劾之。1133年,辛炳已经是御史中丞,同列弹劾张浚。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张浚副手。这时金将撒离喝及刘豫军聚兵入攻,破金州。刘子羽为兴元帅,约吴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师掩击大胜之,斩馘及堕溪谷死者,以数千计。这时张浚听到王似来,就请求解除王似兵权,并说王似不胜任。宰相吕颐浩不悦,同时朱胜非也以旧怨攻击张浚,宋高宗诏浚赴见。

因此张浚被宋高宗罢免。

江淮抗金

张浚刚被罢免不久,刘豫之子刘麟趁机引金人入攻。高宗想起张浚前言,于是免朱胜非,召张浚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浚入见,高宗手诏为张浚辨前诬,除知枢密院事。

张浚既受命,即日赴江上视师。此时兀术拥兵十万于扬州,约日渡江决战。张浚长驱临江,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议事。将士见张浚,勇气十倍。张浚派遣诸将,身留镇江节度之。韩世忠遣麾下王愈诣兀术约战,且言枢密张浚已在镇江。兀术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王愈出张浚所下文书示之。兀术色变,晚间不战而遁。

评价

在南宋各大名将中,张浚作战能力一般,志大才疏,虽然提拔过吴玠、刘锜、杨沂中等名将,以及杨万里、虞允文等文官,但也重新起用了秦桧,酿成了争议极高的秦桧掌权。富平之战他战前战后举措安排失当,不仅丢失了关陕,还葬送了宋代硕果仅存的、具备战斗力的西军,事后擅自虐杀了曲端。绍兴七年(1137年),由于再度安排不当,原刘光世所部郦琼等发动“淮西兵变”投降伪齐,使南宋白白丧失了全国兵力的1/10以上,还彻底打乱了长江防线的部署。隆兴北伐时,张浚虽被宋孝宗起用为北伐总指挥,但已老将死,力不从心,最终造成了“符离之败”,宋孝宗北伐的雄心壮志,尽付东流。

浚幼有大志,及为熙河幕官,遍行边垒,览观山川形势,时时与旧戍守将握手饮酒,问祖宗以来守边旧法,及军陈方略之宜。故一旦起自疏远,当枢筦之任,悉能通知边事本末。在京城中,亲见二帝北行,皇族系虏,生民涂炭,誓不与敌俱存,故终身不主和议。每论定都大计,以为东南形势,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常怀愤惕。至如钱塘,僻在一隅,易于安肆,不足以号召北方。与赵鼎共政,多所引擢,从臣朝列,皆一时之望,人号“小元祐”。所荐虞允文、汪应辰、王十朋、刘珙等为名臣;拔吴玠、吴璘于行间,谓韩世忠忠勇,可倚以大事,一见刘锜奇之,付以事任,卒皆为名将,有成功,一时称浚为知人。浚事母以孝称,学邃于《易》,有《易解》及《杂说》十卷,《书》、《诗》、《礼》、《春秋》、《中庸》亦各有解,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子二人、栻、枃。栻自有传。

轶事

苗傅、刘正彦曾雇人刺杀张浚。张浚在秀州时,警备甚严,曾经夜里有客至前,出一纸怀中说:“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张浚问那你想怎么办?客曰:“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张浚下执这名仗义刺客的手,问其姓名,但不告而去。

相传张浚得罪了秦桧以后,被贬到零陵,随身只带了几箱子旧物。桧党诬告说那里面都是张浚和蜀地旧部往来策划谋反的书信,以为抄家缴来至少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不利于张浚的私物。宋高宗派人去抄来,在朝堂上打开却只看到一些书籍,虽然也有书信,但里面都是忧国爱君的话。此外就是破旧衣服,宋高宗大出意外,非常感动,说:没想到张浚竟然一贫如此。于是派使者追赶去送他三百两金。桧党又对外宣称说是去赐张浚死,指望张浚会有错误的反应,自杀或者反叛。消息传到零陵,张浚的左右哭之,张浚说:“我的罪过固然当死,如果象外面传的那样,死了来向国家谢罪也没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哭呢?”张浚又问使者是谁,说是殿帅杨存中(即杨沂中)的儿子。张浚说:“我不须死了,存中是我的故部。如果朝廷要赐我死,必然另派他人。”不久使者到了,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张浚得三百两赏金。

参考文献

《宋史·张浚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和抗金统帅。关于张浚,有非常重要的几件事,他为了排挤赵鼎而引秦桧入朝,他为了在陕西建功冒然改守为攻使南宋丢了陕西,而且为了推卸责任致曲端于死,而淮西军变也有他的功劳。由于他是武将出身,因此实际上是主战派,但后来为了得权陷害战友韩世忠、岳飞,因此岳王庙前的四个铁人跪像中也有他。【张浚生平】父张咸,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升任殿中侍御史。八月,张浚附和黄潜善,攻击左相李纲独擅朝政。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后,继续受到张浚的攻击。建炎二年六月,张浚奏论:“...
· 如何评价张浚?张浚的故事
人物档案姓名:张浚别名:德远谥号:忠献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出生地:汉州绵竹出生时间:1097年8月11日去世时间:1164年4月20日职业:宰相、诗人、学者毕业院校:太学信仰:儒学追赠:太保、太师主要成就: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抗击金兵代表作品:《朝阳岩》《登道观》张浚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南宋一朝曾经坐到宰相的位置。张浚虽然相比于岳飞这类近乎被神化的人不为后人所熟知,但是他在当朝的地位还是不低的。对于张浚这个人,评价有褒有贬,当然在现代的评价中,张浚是偏向褒义的。各大搜索引擎的百科中,将张浚这个人定义为抗金名将和民族英雄。张浚个人的确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从他踏入仕途,国家遭受磨难。特别是北宋灭亡,南宋在长江以南偏安一隅的时候,张浚的抗金思想就更为浓厚了。他多次上书劝说宋高宗积极备战,早日收复失地。在南宋朝廷从统治者到官员都醉生梦死,沉醉在江南的富贵温柔乡的时候,也多次进言将...
· 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简介张浚是怎么死的?
张浚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小编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一下本文所讲的是“张浚”而不是“张俊”。“张浚”和“张俊”这两个人都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因为两个人的人名非常的相近,所以很多人都会将两个人混为一谈,或者说是将二者搞错。许多人曾经发问,为什么“张浚”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民族英雄却要跪在岳飞庙前呢?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跪在岳飞面前的是“张俊”而不是“张浚”。张俊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来由主站转为主和,并且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在南宋一朝位高权重,晚年之时坐到了清河郡王的地位,显赫一时。宋哲宗绍圣四年,张浚出生,为西汉张良、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四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张浚成为孤儿。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抚育,但是张浚自幼聪慧,行直视端,不说诳言,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大作为。宋徽宗政和...
· 南宋名相张浚生平简介张浚是怎么死的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张浚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于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被斥十多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征南宋,张浚再获起用。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封魏国公,督师北伐,初战告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
· 四川-德阳-绵竹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宋朝名将。父张咸,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升任殿中侍御史。八月,张浚附和黄潜善,攻击左相李纲独擅朝政。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后,继续受到张浚的攻击。建炎二年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因而与一味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已被出为兴元知府,被宋高宗留任为礼部侍郎。同年十月,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此参与抗金的军事活动。建炎三年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仓惶出逃,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