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胡惟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1
转发:0
评论:0
人物简介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骄纵跋扈自从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

人物简介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生平

官拜左相

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骄纵跋扈

自从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朱元璋。胡惟庸于是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

御史中丞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朱元璋派惟庸带医生探视,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心怀异志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朱元璋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

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朱元璋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朱元璋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胡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愚勇,见胡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胡惟庸家饮酒,酒酣时,胡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胡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

胡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不能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发出。正好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朱元璋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朱元璋不许。胡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

胡惟庸

胡惟庸与朱元璋像

事败见诛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朱元璋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胡惟庸。御史中丞商暠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也告发了胡惟庸的阴谋。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轮番讯问,词语连及陈宁、涂节。廷臣说:“涂节本来参预阴谋,见事情不成,这才将变乱上告,不可不杀。”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人物评价

刘基:“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张廷玉:“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有明一代,巨奸大恶,多出于寺人内竖,求之外廷诸臣,盖亦鲜矣。当太祖开国之初,胡惟庸凶狡自肆,竟坐叛逆诛死。”

蔡东藩:“忮刻者必喜阿谀,故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诸人,陆续登庸,虽依次黜戮,而误国已不少矣。刘基有先见之明,犹遭毒毙,俭人之不可与共事,固如此哉!然亦未始非太祖好谀之过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惟庸案
背景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明太祖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胡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七月,任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汪广洋又被任为右丞相。杨宪被杀后,明太祖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明太祖欢心,进一步获得明太祖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明太祖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徐达对他极其厌恶,密报明太祖;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刘基也曾说过他的短处,认为胡好比劣马,叫它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后来刘基生病,明太祖派胡惟庸带医生探视,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胡惟庸将哥哥的女儿嫁太
· 胡惟庸为何谋不轨?胡惟庸真的造反了吗?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一般而言为天下臣子之首,居于君王之下,有极高的权利。丞相、宰相最开始源自商周时期的家臣宰职,到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基本都有宰相一职,秦统一天下之后仍设左右丞相,相府为丞相的办事机构。秦朝最开始设置丞相,是为了加强皇权。丞相制度的确立,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然而初始丞相有选用百官、执行赏罚、参与军国大政最高决策之权,随着时间的发展,则成为威胁皇权的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历史,同时也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为官僚机构枢纽的丞相,它的演变发展到逐步废除,都是皇帝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丞相在明太祖时期被废,中国最后一位丞相是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众所周知胡惟庸的结局十分凄惨,由他引发的“胡惟庸案”更是牵扯出一大批人,让京城血流遍地。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诛胡惟庸案九族,由此案牵连至死者达三万人。那么大家又是否知道此案...
· 明朝胡惟庸的介绍胡惟庸是怎么死的
明朝胡惟庸胡惟庸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位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任的中书省丞相。曾经一度权倾朝野,不过最后因为被怀疑发动叛乱,爆发出了胡惟庸案,最后被朱元璋处死。明朝胡惟庸像胡惟庸他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当时的那些文武百官全都是敢怒不敢言,还有许多人是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就算是对胡惟庸不满也不敢说什么,反而是要去巴结胡惟庸,以便让自己的官途更加的顺利。不过在胡惟庸坐到左丞相这个位置上之前,他也是需要去巴结其他人的。为了和那时的太师李善长搞好关系,他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这就是有点联姻的意思在。能靠这样得到李善长的推荐也就是一件不亏的买卖。因为胡惟庸的性格是有事就想要掌握在手中的那样,还容易猜忌其他人、做事也是急躁的。在和明太祖朱元璋有一些政见上还有选取贤能上的不同意见的时候就会不是以很适合的方式处理,因为这样胡惟庸是不被刘基这些人看好的。不过太祖是不介意。还是把...
· 胡惟庸是怎么死的,胡惟庸为什么难逃被杀的命运?
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明朝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一统王朝的丞相。胡惟庸作为丞相曾为皇帝分担好多事情,为什么朱元璋还是杀了他呢?早年间胡惟庸也曾跟着明太祖四处征战,立下大功。能够成为宰相,可见他当时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还株连九族。胡惟庸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虽然他也是开国功臣,但是与李善长、刘伯温甚至那些领兵打仗的大将,还是有些差距的。但是他的爬升速度却不是那些其他功臣可比。在洪武三年,这才见过没有多久,胡惟庸就成为了中书省参知政事。要知道中书省可是明朝早期的行政中枢,左右丞相为明朝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总理天下政务。而参知政事便是其中的从二品,辅佐相国。当时的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李善长离职后,举荐了胡惟庸,于是他便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由参知政事成为了,任右丞相,几年后又成为了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胡...
· 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揭秘胡惟庸案牵扯多少人
明朝胡惟庸案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猜忌心理便有了十分鲜明的体现,对于国中的权利也一直都事不安心的,尤其是对于宰相的权利过大,朱元璋也有过很多次的削减,但是宰相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宰相的存在对于朱元璋本人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与此同时,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贤能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风追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削减权利的手段了。朱元璋即位十三年的时候,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一口泉,由于受到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吉兆,想要让朱元璋前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