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居正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08
转发:0
评论:0
历史背景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随着时代变迁,明朝逐渐形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权力体系,皇帝,大臣,太监构成了奇特的权力关系。皇帝有时候信任大臣,有时候信任太监。这个权力关系又叫君权,宦权和相权。他们互相制衡,互相维持。张居正所处时代是最为奇特的一个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暂时结束,相权和宦权连结,文官集团将成为真正的权力拥有者。人物经历出生—神童嘉靖四年(525年),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的秀才张文明迎来了自己的儿子,其祖父张诚几天之前梦见白龟遂以此命名,于是这个孩子被命名为张白圭。此时的张白圭就是后来的张居正。文凭—进士张居正秀才:张白圭一岁能语,五岁进私塾,十二岁考秀才拔得头筹。荆州知府李士翱称之为“国器”并帮其改名为居正。考取秀才两到三年才有资格考举人,但张居正隔年就去考举人。当时的考官湖广巡抚顾璘还听闻后面见张居正并将自己的犀带赠与张居正。在赠与腰带时说:“你将来是要系玉带的,我的这一条配不...

历史背景

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随着时代变迁,明朝逐渐形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权力体系,皇帝,大臣,太监构成了奇特的权力关系。皇帝有时候信任大臣,有时候信任太监。这个权力关系又叫君权,宦权和相权。他们互相制衡,互相维持。

张居正所处时代是最为奇特的一个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暂时结束,相权和宦权连结,文官集团将成为真正的权力拥有者。

人物经历

出生—神童

嘉靖四年(525年),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的秀才张文明迎来了自己的儿子,其祖父张诚几天之前梦见白龟遂以此命名,于是这个孩子被命名为张白圭。此时的张白圭就是后来的张居正。

文凭—进士

张居正

张居正

秀才:张白圭一岁能语,五岁进私塾,十二岁考秀才拔得头筹。荆州知府李士翱称之为“国器”并帮其改名为居正。考取秀才两到三年才有资格考举人,但张居正隔年就去考举人。当时的考官湖广巡抚顾璘还听闻后面见张居正并将自己的犀带赠与张居正。在赠与腰带时说:“你将来是要系玉带的,我的这一条配不上你。”而玉带是属于一品官员的。后唯恐张居正年少轻狂有意磨砺之强制其落榜。

举人:嘉靖十九年(1540),张居正再次进入考场并考取了举人。在准备进士考试的过程中,祖父张镇被辽王残害。

进士:嘉靖二十三年(1544),张居正二十岁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嘉靖二十六年(1547),再次进京,考进二甲。后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入职—翰林院

翰林院师资力量:嘉靖二十六年的翰林院高手如云,张居正的老师是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同学有后来的内阁成员李春芳,殷士儋等。

翰林院派系斗争:徐阶和严嵩两大派斗的如火如荼,徐阶有意培养张居正,张居正偏偏对严嵩很有好感。

休假—对职场失望

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居正因为庚戌之变开始对严嵩失望,对徐阶失望。于是张居正以病为由要求放假回家,在走时还给徐阶留下一信,上写道:“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哉?”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十岁的张居正回了家开始旅游度假,从西子湖畔到武当之巅,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同时,也是在这三年之中,张居正看到了明间疾苦,看到土地问题,税收问题等,这也为他之后的改革埋下伏笔。

此时辽王经常把张居正叫进府中吟诗作对,喝酒玩乐,好像早已忘记当初把张居正祖父害死的事情。府内的奢靡和府外的凄凉更是给张居正很大的冲击。于是张居正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重回官场—斗争的准备阶段

远离斗争中心:嘉靖三十六年(1557),张居正回到了北京。当时徐阶公开和严嵩对立,一般人都不敢和徐阶接触怕被严党误会招来杀身之祸。只有张居正总是白天坐官轿来,来了还要高声通报,在朝堂上也敢和徐阶交头接耳。偏偏严嵩不以此为怪,因为张居正也和严嵩交好。看似不结党派的人其实早已是归入徐党。除此之外,徐阶为了保护张居正,不让他太快升官,出头,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时才让他升任右春坊右中允,监管国子监司业。右春坊右中允主要职责是管理太子的往来公文以及为太子提供文书帮助,这样就是搭上太子这条线。况且这两个职务只是六品,职位不高不引人注目。

张居正

徐阶

接近权力中心:嘉靖四十三年(1564),严嵩倒在了徐阶手上,而张居正也被升为右春坊右谕德。这个工作就是担任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的讲官。裕王当时有四大讲官,高拱,殷士儋(同事),陈以勤。高拱和张居正很快从朋友成为对手。

高拱曾说:“满朝文武,除叔大外,尽无能之辈。”也曾对张居正说:“君之才,必成大器,我愿与君共勉,将来入阁为相,匡扶社稷,建立千秋不朽之功业。”

与高拱决裂:高拱凭借上有青词得皇帝青眼下有裕王为以后准备渐渐势力强盛如日中天。嘉靖驾崩后,徐阶叫来张居正并拟遗诏让张居正执笔。这就是著名的《嘉靖遗诏》。就是这份遗诏让徐阶势力壮大也是这份遗诏断了张居正和高拱的友谊。

进入内阁—斗争的开始阶段

隆庆初年(1567),礼部尚书陈以勤与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同时入阁。至此内阁已有六人,他们是首辅徐阶,词辅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张居正排最末。

按正常的升职顺序张居正如若坐到首辅的位置上至少要到七十多岁,在争斗中他走上首辅之路。首先就是高拱被弹劾请辞回家。隆庆元年,高拱辞职回家,一个月后,郭朴也辞职回家。一年之后,徐阶在大获全胜的时候功成身退办理退休手续。这样张居正一跃成为内阁第三了。

高拱时代:高拱后来在太监帮助下重回仕途,又利用海瑞料理了徐阶等一众仇人,在势力稳固后开始了他的改革,也就是“隆庆新政”。在这期间,明朝和鞑靼尝试封贡互市这个全新的外交关系,高拱张居正全力支持这个新的举措,而朝中另一派反对,最后高拱弄出一个封贡票决的事情确定了这个决议。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明蒙战争也暂时落下帷幕。此后的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高拱的名声也达到最高峰。

互相斗争:内阁在斗争中只剩下张居正有这个心力与实力与高拱一斗。张居正和太监冯保结盟试图斗倒高拱,这个时机终于在隆庆皇帝病重时到来。

隆庆皇帝在驾崩前,召见了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这个紧急时刻,六十多岁的高拱一路飞奔从东安门跑到东华门,见到皇帝最后一面。隆庆皇帝嘱咐高拱太子就交给他了,这让高拱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没想到冯保拿出遗诏“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

于是高拱开始给冯保设套,企图免除冯保司礼监太监的权力,并连同朝臣弹劾冯保,冯保在张居正的点拨下利用高拱的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曲解高拱谋反让万历皇帝和李贵妃下决心罢免高拱。

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六日,高拱接到圣旨“大学士高拱专权跋扈,藐视皇帝,回籍闲注,不许停留。”至此,高拱时代落幕,张居正时代正式开启。

成为首辅—斗争终于胜利

张居正时代:自嘉靖二十七年(1548)起,大明王朝的六位天才开始角逐,徐阶等死了陆炳,除掉了严嵩,把持了朝政,却被高拱斗倒,之后高拱上台,如日中天。然而胜利最终到了张居正手里。

高拱走了,张居正接任首辅不久,高仪就死了。内阁只剩下张居正一个人,事情都由他批示,之后交由冯保批红,皇帝只有十岁无法治国,李太后也依赖张居正,又有亲信戚继光守护边界。大明几乎姓张。

厉行改革

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关于与冯保合谋逐高拱之事,近代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张居正得到当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考成法: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官制应守孝三年,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提出夺情,一时间遭到多方面的剧烈攻击。张居正不守孝,杖罚领头反对的官员,强力压制反对意见。最终事态平息,但张也处于与大多数官员为敌的境地,也落得贪权不孝的骂名 。

万历元年六月(1573),张居正实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员的考评,他要求全国各个衙门分置账簿,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是为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本衙门留存,一份送各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逾期未办理的,该科上奏候旨,一份送内阁考察,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依据。 此前,内阁无法控制的言官,也归到了内阁的管理。如此一来,月有稽,岁有考,大大提高了各衙门的办事效率;中央到地方的政令畅通;裁减了大量的庸官冗员;有力地整理了全国税捐,数年的积欠得以收缴,国库收入增加。最重要的是内阁通过此举牢牢把握行政、监察大权,其中枢地位日益显著。

一条鞭法:

张居正

一条鞭法

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三年后在全国内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按亩征银,虽然没有彻底贯彻,但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使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下令吏部遍查两京衙门,“有冗滥者裁之”。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裁两京户部侍郎以下156个职位,同年裁撤郧阳巡抚、顺天巡抚、湖广总兵等地方大员职位。文武官员从12万余人降到9.8万人以下。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华北、边镇防务。

关书院:

自王守仁创立阳明学,经数十年发展,阳明学左派的泰州学派宣扬人,如何心隐、李贽等,何心隐就因此被张居正收狱,拷打而死。明士大夫素有议政传统,但张居正禁止批评时政。张居正学通阳明学与朱子学,为顾及统治阶级利益,下令禁毁各名山 书院 。

皇帝忌惮,埋下隐患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因夜与宦官张鲸游玩时行为不检,遭到李太后训斥,张居正为皇帝写了罪己诏,由此埋下日后的祸根。一次神宗在读《论语》时,误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音太大,吓得神宗惊惶失措,在朝的大臣无不大惊。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张居正辅政)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

晚年张居正的权势之大,连皇帝都有所忌惮,其父病逝,他奉旨归葬,坐着32人抬的豪华大轿,内附有厕所与简易浴盆,吃饭时菜肴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 。通州县知县张伦拍足张老太太马屁,老太太对张居正说:“一路烦热,到了通州一憩,才有如游清凉国。”张居正提拔张伦为户部员外郎。对于晚年的生活有人指责其骄奢、专权,两个儿子分别中状元、榜眼,为世人非议。

因病去世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卒,赠上柱国,谥 文忠 ,在过世前十天,神宗加封为“太师”,为有明一代极少数生前受封此职大臣之一。正史认为张居正死因是痔疮。也有现代医学认为死时症状类似于直肠癌。其他关于诸如纵欲过度的传言,没有其他佐证,只见于野史。

身后

张居正死后不久,是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 。明神宗览奏之后大喜说:“吾待此疏久矣!”查抄冯保家产,并将冯保发配南京孝陵种菜。梁梦龙、曾省吾、王篆一概勒令致仕。这时候,宦官张诚及江西道御史李植、云南道御史羊可立、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等纷起攻讦张居正与冯保“交结恣横”、“宝藏逾天府”,陕西道御史杨四知因上疏劾张居正“贪滥僭奢,招权树党”,神宗诏令“姑贷不究,以全终始。”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南京刑科给事中阮子孝又上疏弹劾张居正“各子滥登科第,乞行罢斥”。这时张四维上疏代辩,说“居正诸子所习举业,委俱可进。惟其两科连中三人,又皆占居高第,故为士论所嫉,谤议失实” 。神宗批文:“都教革了职为民”。羊可立弹劾张构陷辽王朱宪 㸅,同时辽妃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王府家产无数,全入张家。

于是万历皇帝下令籍其家,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七口,其中有三名婴儿。

长子张敬修不堪严刑逼供之重负,在写下一份“丘侍郎、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矣,愿他辅佐圣明天子(反讽,指暴君)于亿万年也!”血书之后自缢身亡;二子张嗣修投井自杀未遂,又未果,后发配边疆。三子张懋修后戍烟瘴地而死。

潘季驯上疏皇帝说,“治居正狱太急”,“至于奄奄待毙之老母,茕茕无倚之诸孤,行道之人皆为怜悯。”皇帝看了不高兴。后被御史李植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

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的于慎行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信:“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蓟州总兵戚继光调任广东任总兵,不久贫困而死。内阁大学士许国连上三疏求去,说:“昔日颠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言官),党同伐异,罔上行私。”

皇帝迫于物议,恩准给张家留空宅一所,田十顷养张老太太赵氏,余子皆充军。一年后赵氏在悲伤中死去。李植以及江东之、羊可立三人,以“尽忠言事,揭发大奸有功”,分别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少卿和尚宝司少卿。

张居正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崇祯时“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为张居正彻底平反。识者感慨其“功在社稷,过在身家”。《明史》评价他功在社稷,张居正故宅有题诗云:“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著作

《召对纪事》

《太岳杂着》

《学园农记》

《通鉴直解》

《陈六事疏》

《 四书直解》

《 张江陵集》

《奏对稿》十卷

《张太岳文集》

《张文忠奏议》

《张文忠公全集》

《 请裁抑外戚疏》

《太岳集》四十六卷

《 穆宗实录》七十卷

《答云南廵抚何莱山》

《请处治邪佞内臣疏》

《兴都志》张居正等预修

《 世宗实录》张居正等修

《 太岳先生集》六十四卷

《 承天大志》张居正等修

《书经直解》(尚书直解)

《张太岳诗文集》四十七卷

《郊祀新旧图考》张居正辑

《 隆庆辛未登科》张居正序

《张太岳先生文集》四十七卷

《答宣大廵抚吴环洲策黄酋》

《穆宗宝训》八卷 张居正等修

《帝鉴图说》(六卷)张居正;吕调阳同撰

《成国公追封定襄王谥恭靖朱希忠神道碑》

《永乐大典》张居正等预校与预修

经济思想

张居正提出了“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观点。他与工部派来的榷税使周汉浦探讨“始所建榷及后稍异”的原因,进一步阐明道理,畅言:“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家庭

张居正

 荆州市的张居正故居

依照荆州张居正故居族谱记载,张居正共有六子一女。

长子:张敬修,妻高氏,有子张重辉及三女,有孙张同敞。

次子:张嗣修,妻贺氏,有子张重光。

三子:张懋修,妻高氏,有子张重登、张重元及二女。

四子:张简修,妻简氏,有子张重润,张重允。

五子:张允修,妻李氏,子女不详,有孙张同奎。

六子:张静修,族谱中未记载其婚配子女。妻李氏,李幼滋之女。

女:张氏,夫为刘一儒之子刘戡之。

评价

正面

《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海瑞评价张“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赞许:“江陵官翰苑日,即已志在公辅,户口厄塞,山川形势,人民强弱,一一条列,一旦柄国,辅十龄天子,措意边防,绸缪牖户。故能奠安中夏,垂及十年,至江陵殁,盖犹享其余威,以固吾圉者,又十年也。”

李卓吾因好友何心隐死于非命,对张一向有偏见,在张居正死后也感慨的说出一些良心话:“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死之辱。”

陈治纪引罗中丞语:“居正受遗辅政,肩劳任怨,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邹元标说:“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尔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臣,奚愧焉!”

梁启超于1908年写作《中国六大政治家》,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肯定张居正,但仍称他“自信过度,不能谦虚谨慎,不肯对事实做必要的让步”。

黎东方称张居正为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勉强可以和他相比。

张居正最后十年兼领从一品少师、从一品太子太师、正二品吏部尚书、正五品中极殿大学士等三、四项俸饷,即便扣掉折色、宝钞部分,十年所得总合,远远大于他身后被抄家的金银数量。

正负相掺

《明神宗实录》说张居正:“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其中“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可以道出为何张在身后即招致灭族之祸。张居正本人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我不只是宰相,我是摄政)

负面

王世贞“心服江陵之功”,但在《嘉靖以来首辅传》批评他:“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没身之后,名秽家灭”。

万斯同说张居正“虽曰瑕不掩瑜,而瑕实甚矣”,“挟宫闱之势,以骄蹇无礼于其主”。

黄季刚讲学时,说张居正为人险恶,压迫皇帝,又藉势借端诬害大臣,凡是不从己者非死即贬,众人恨之而无如何,故其身死之后,家破人亡,固得其宜也。

龚鹏程认为张“刚騺忮、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是张居正的致命伤。这是他性格上的弱点,故人人都承认他的政绩,却人人不喜欢他” 。

文化

朱东润著有人物传记《张居正大传》,本书大量引用张居正生前的书信往来,全书有五分之二是古文。

熊召政著有历史小说《张居正》

相关媒体

《大明王朝1566》,(2007年),由郭东文饰演张居正,中央电视台。

《万历首辅张居正》,(2010年),由唐国强饰演张居正,中央电视台。

参见

一条鞭法

万历中兴

考成法

参考书目

(清)张廷玉等.《明史》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居正传——张居正来信
?高拱和赵贞吉苦苦缠斗的1570年九月中旬,心事重重的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接到张居正的一封信。王崇古打开信,才看了一句就惊愕得闭不上嘴。信的内容正是他这几天心事重重的原因。三天前,曙光初现,长城守军突然见到前方尘烟滚滚,几十匹蒙古种马向城墙飞驰而来。守军急忙报告长官,长官慌忙叫醒士兵,上墙准备作战。来的人正是他们最熟悉的蒙古武士,为首一人虽满脸疲惫,却遮不住贵族特有的英姿。守将见敌人稀少,不禁升起英雄胆,喝问:“找死啊,这几个人就来攻城。”为首那人冷笑,主动介绍自己:“我是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来投诚。”守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见这阵势的确不是来攻城的,所以命令严防,把消息快马加鞭报告给了大同巡抚方逢时。方逢时和王崇古都是1541年的进士,两人的仕途也大致相似,先是在地方历练,后来进了兵部,再后来就是多次巡抚北境。1570年初,在张居正的大力推荐下,王崇古做了宣大、山西总督,方逢时做了山西...
· 张居正传——张居正三辞
?被人弹劾就辞职,是明朝大臣的一个特点。明朝绝大多数大臣都注重名节,或者在表面上注重名节,一被人弹劾就会上辞职信,以示自己不恋权位,只重名节。这种方法很冒险,一旦皇上听信弹劾之言,辞职者就会离开政坛。张居正肯定没有沽名钓誉的名节情结,所以当他提笔要写辞职信时,吕调阳和张四维慢悠悠地拦住他,让他收了这种傻念头。张居正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门生弹劾我,我再不辞职,岂不是不要这张老脸了!”张四维早就想好了安慰之词:“张阁老身为宰辅,怎么能和一个小御史较真?等我上疏皇上,请皇上揍他一顿重板子。”张居正苦笑:“人言可畏,我一想到辛苦经营的事业也许就付之东流,心里就阵阵凄凉。”吕调阳劝道:“张阁老这话不对。我记得您说过,欲报君恩,岂恤人言!您现在怎么把说过的话忘记了?您若真的一走,国家前途可就岌岌可危了。不为别的,只为您辛苦创建的这番事业,您也应该留下来。”张居正的笔停在空中,眼前出现了幻觉,国家又回...
· 张居正传——张居正拉偏架
?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不是句空话。就当高拱在内阁不可一世时,有人已准备向他开炮。此人叫殷士儋,山东人,相貌堂堂,人高马大,讲话声若洪钟,肚里也有点货。殷士儋和张居正是同年,还是朱载垕做准皇帝时的讲师。赵贞吉被高拱挤出内阁后,殷士儋看着北京的天边未收的乱云,浓妆的彩霞,不禁心潮澎湃。他想,高拱、张居正、陈以勤都曾是朱载垕的讲师,他也是,这三人都进了内阁,他也应该进内阁。他找高拱商议此事,高拱当时已有人选,所以冷淡地拒绝了他。殷士儋气咻咻地对高拱说:“但有绿杨能系马,处处有路到长安。”高拱冷笑,他以为殷士儋在吹牛。但1570年十一月,殷士儋真就仰着脑袋,蹭着地皮走进了内阁。高拱事后打听,原来是太监陈洪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高拱不禁叹息:太监这玩意儿的力量真大。陈洪为何要帮殷士儋,史无记载。不过可以猜得出,太监这玩意儿,送点钱和谄媚,就足以让他们效劳。殷士儋进内阁后,高拱正在搞李春芳,搞掉李春芳后又...
· 张居正传——张居正的愤怒
?杨博和葛守礼一进张府大门,马上有人把他们引到张居正的书房。张居正正襟危坐在书房中,仿佛一直在等待二人。杨博意识到,张居正已有准备,所以很快就进了正题。杨博说:“东厂是最无良知的,他们是想牵连无辜之人。我愿以身家性命保证,高公是无辜的。”葛守礼接话道:“我也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高拱是无辜的。”张居正的确有准备,可他想不到平生所钦佩的人,竟然误解自己,竟然会把这件事扣到自己头上。他沉默了一会儿,猛地爆发道:“你二人以为王吉事件是我主使的?”葛守礼一见张居正脸色大变,马上不出声。杨博鼓着勇气道:“不是,但只有您,此时才有回天之力,拯救高公。”张居正缓了口气:“别人非议我,我无所谓。你二人如果也有这样的心思,我很伤心。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我就知道了。我特意嘱咐冯保,别四处牵扯。想不到冯保……”说到这里,张居正停了下来,在二人面前提“冯保”,总感觉不对劲。杨博理解了张居正的顾虑,接过话头说:“冯保做...
· 张居正传——张居正的解释
?高拱被驱逐的三天后,1572年六月十九,张居正痊愈了八九成,在朱翊钧的圣旨下,他上朝面见。朱翊钧等张居正向他叩头完毕,说:“先生为父皇陵寝,辛苦受热,国家事重,只在内阁调理,不必给假。”张居正点头。朱翊钧又说:“以后要先生尽心辅佐。”张居正叩头,表示要鞠躬尽瘁。朱翊钧说:“父皇在时,常提到先生是忠臣。”张居正感激涕零,不能仰视说:“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怎敢不竭才尽忠,以图报称?”朱翊钧问:“先生有何治国之法?”张居正回答:“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纷更改。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请圣明留意。”朱翊钧点了点头说:“先生说的有道理。”张居正突然说:“臣有件事……”朱翊钧伸出手示意他:“请说。”张居正要说的事,就是希望让高拱使用驿站。坐在朱翊钧身后的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深明大义颇为感动。朱翊钧却不以为然,他对张居正说:“高拱这人不知有多可恨,他当初居然想废我,谋立周王!”张居正惊骇万分,这是他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