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明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3
转发:0
评论:0
制定伊始按《明史·刑法志》,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占领武昌后,开始着手议订律令。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自称吴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依《唐律》编修法律。同年年底,律令修成,计令145条,律285条。(明朝中叶以后又有条例,万历时,刑部尚书舒化定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律例相合,令就不再通行了)除此之外,又修了《律令直解》把适用于民间的律令条文及违犯法令的案例,分类编辑成册,颁发到州县。洪武六年(1373年)冬,朱元璋令刑部尚书刘惟谦再次修订律令,第二年书成,“篇目一准之于唐”,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经过实践考察之后,又经过三次修改和增删,洪武三十年(1397年)五月,《大明律》才正式颁发,作为各级司法部门决狱量刑的依据。内容《大明律》共分30卷,有《名例律》一卷冠于篇首,包括五刑(笞、杖、徒、流、死)、十恶(...

制定伊始

按《明史·刑法志》,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占领武昌后,开始着手议订律令。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自称吴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依《唐律》编修法律。同年年底,律令修成,计令145条,律285条。(明朝中叶以后又有条例,万历时,刑部尚书舒化定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律例相合,令就不再通行了)除此之外,又修了《律令直解》把适用于民间的律令条文及违犯法令的案例,分类编辑成册,颁发到州县。洪武六年(1373年)冬,朱元璋令刑部尚书刘惟谦再次修订律令,第二年书成,“篇目一准之于唐”,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经过实践考察之后,又经过三次修改和增删,洪武三十年(1397年)五月,《大明律》才正式颁发,作为各级司法部门决狱量刑的依据。

内容

《大明律》共分30卷,有《名例律》一卷冠于篇首,包括五刑(笞、杖、徒、流、死)、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八议(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贵、议宾),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在内容上也较《唐律》有许多变更。《大明律》又增加了“奸党”一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在量刑上大抵是罪轻者更为减轻,罪重者更为加重。前者主要指地主阶级内部的诉讼,后者主要指对谋反、大逆等民变的严厉措施。《大明律》不准“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上言大臣德政”等,反映了明朝初年朱元璋防止臣下揽权、交结党援的集权思想。《大明律》可以说是朱元璋本人“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治国经验总结。洪武十八年(1385年)还颁行《大诰》﹐次年又颁《大诰续编》﹑《三编》﹐二十一年(1388年)又颁赐《大诰武臣》﹐可见朱元璋本人对法之重视程度。

刑法

在刑法上,《大明律》渊源于《唐律》,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即所谓正刑,其他如律例内的杂犯、斩、绞、迁徙、充军、枷号、刺字、论赎、凌迟、枭首、戮尸等,有的承自前代,有的为明代所创,如廷杖等酷刑。

明亡后,在南明及台湾明郑时期,大明律仍运行。

影响

《大明律》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顺治三年(1646年)颁行的《大清律》,实质上不过是《大明律》的修订本。清律比明律更重,清朝对于谋反大逆处斩的范围与明一至,但对“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这一类人还有附加处罚,男孩还要阉割,及母女妻妾等人也要给付新疆没官为奴。而且清朝还扩大了谋反罪的范围,例如奏疏不当或犯圣违逆者,加以“殊属丧心病狂”、“妄议朝政”之罪以谋反罪论,凌迟罪在明律基础上又增加九条十三种罪,而绞斩等传统死刑也增致七百二十三条。

外部链接

参见

《元典章》

《明大诰》

《大清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律》与御制《大诰》的颁行
?朱元璋在加强封建统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利用法律工具为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服务。朱元璋在他亲撰的《大明律序》中说:“朕有天下,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他强调,治天下者必礼、法并用,才能建立起“上下相安、和气充溢、天下清宁”的社会秩序。因此,他在制礼作乐的同时,也着手开展律法刑政的建设工作。朱元璋主张,刑罚应该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世轻世重”。元朝未曾编成像《唐律》那样的刑法典,只“取所行一时之例为条格而已”。所谓条格,就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编,不仅内容繁杂重出,往往罪同罚异,官吏容易上下其手,而且也不适应元末明初已经变化的形势。建国之前,朱元璋的主要精力忙于指挥其部以攻城略地,未及制订律令,在其辖区只能以军律用刑,将管理军队的军规条例用以处理社会上的刑事案件,这对一般百姓来说,刑罚过于严酷。龙凤四年(1358)三月,朱元璋命提刑按察司佥事分巡郡县录囚,令“...
· 东城余氏宗祠:传承严明律己爱国的传统民风
宗祠不仅传承了家族精神,也是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城不断加大对辖区宗祠的修缮保护力度,传承传统文化。今日我们走进东城余屋社区,去了解下余氏宗祠的渊源。刚刚修葺完的余氏宗祠焕然一新。据了解,该宗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坐北朝南,四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红砂岩石基础,青砖墙体,博古纹灰塑正脊。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牌坊、中座、后厅。二进为纪念余靖一世祖的丰功伟绩;而三进则为引翼堂及四进孝思堂。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上世纪中期,余氏宗祠还是德新小学和余屋小学的所在地。余屋不少老一辈居民都从这里读书走出去。老居民余伟求:“我当时由一年级读到1959年,小学毕业考去石龙中学,在这里上课,这边是课室,这边校务处,这边中厅建些课室,上面也建些课室。很有感情,家乡感情,因为家乡这个地方也是祠堂熏陶我们。”余氏宗祠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记述着余氏...
· 大谷大学
概要1665年,东本愿寺设立的“学寮”为起源的大学。关连项目净土真宗大谷大学短期大学部九州大谷短期大学
· 大请大受
【成语】大请大受【成语】大请大受【读音】dàqǐngdàshòu【释义】指优厚的待遇。【出自】《水浒传》第七回:“他现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
· 大红大绿
【成语】大红大绿【成语】大红大绿【读音】dàhóngdàlǜ【出处】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释义】指颜色浓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