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重阳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9
转发:0
评论:0
生平王重阳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1137年金废齐,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1159年6月,王重阳46岁,任甘河镇酒监(征收酒税的小吏)时,颇不得意,身心俱疲,自称“王害风”,又倾心道教,一日醉遇二道者,或说是正阳真人锺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或说广阳真人刘海蟾)密授修真口诀。他于是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1160年中秋过醴泉,再遇二道者,给他真言五篇。“二人”暗指“两口”人,即“吕”。从此王重阳自称其师吕洞宾。遇仙后,王重阳出家修道,抛妻弃子,隐居于终南山地区,隐居时又数次遇仙。1161年在终南山南时村自凿一穴,广深丈余,号活死人墓,独居其内,还在内中焚香供奉自己的灵位,上写“王害风之灵位”。后王重阳开始传教,收纳史处厚、严处常、赵抱渊等...

生平

王重阳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1137年金废齐,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改名 德威 ,字 世雄 。

入道

1159年6月,王重阳46岁,任甘河镇酒监(征收酒税的小吏)时,颇不得意,身心俱疲,自称“ 王害风 ”,又倾心道教,一日醉遇二道者,或说是正阳真人锺离权、纯阳真人吕洞宾(或说广阳真人刘海蟾)密授修真口诀。他于是改名 嚞 ,一名 喆 ,字 知明 ,道号 重阳子 。

1160年中秋过醴泉,再遇二道者,给他真言五篇。“二人”暗指“两口”人,即“吕”。从此王重阳自称其师吕洞宾。遇仙后,王重阳出家修道,抛妻弃子,隐居于终南山地区,隐居时又数次遇仙。

1161年在终南山南时村自凿一穴,广深丈余,号活死人墓,独居其内,还在内中焚香供奉自己的灵位,上写“王害风之灵位”。后王重阳开始传教,收纳史处厚、严处常、赵抱渊等三数弟子。1163年,王重阳结束在活死人墓独居,到终南山的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二人,结茅同处。

1164年又遇广阳真人刘海蟾,得授“仙酌”,因此尊刘海蟾为师叔。

王重阳

  成道宫活死人墓

传教

1167年,王重阳开始云游,意欲东游海岸,与共赴蓬莱,并东游传教,但门人、无一愿意随他远游。他茅庵,沿途乞化,经潼关、华山、洛邑、汴州、登州,到宁海州牟平县,遇巨富马丹阳及其妻孙不二。王重阳在马氏南园建庵,题庵名“全真”。“全真”教名源于此。

王重阳成功吸收几个虔诚的弟子,先后纳丘处机、谭处端、马丹阳、王处一、郝大通五人为徒。丘、谭二人听闻王重阳寓居马宅,请为弟子,求教皈依。马丹阳在王重阳多方劝喻下,同意出家。王处一来游适遇王重阳,亦愿从待。

1168年初,王重阳带领马、谭、王、丘四人离开牟平县城,到偏远的文登县昆嵛山烟霞洞隐居修炼。郝大通亦入山求为弟子,师徒六人建庵而居。

王重阳“诱化”几个弟子后,开始教化一般信众。隐居昆嵛山时,信徒日益增多,不断前往向他问道,亦有信士送其子上山入道。为使更多人有机会闻道,师徒六人在昆嵛山居住六个月后,返回文登县城,传教重心转变为“普化”大众。

1168年8月至1169年10月,王重阳在宁海州、登州和莱州先后成立五个群众传教组织,以“会”为名,全真教称“三州五会”,即宁海州文登县“三教七宝会”、牟平县“三教金莲会”、登州福山县“三教三光会”、蓬莱县“三教玉华会”及莱州掖县“三教平等会”。“会”有门堂、廊舍、水井,如同道庵,可在此论道修行。自此远近风动,与会日千余人。

1169年,王重阳收纳孙不二、刘处玄为弟子,与马丹阳等五人全真教合称“七真”。是年,王处一、郝大通先后辞师隐居查山;孙不二到牟平县三教金莲会出家,王重阳到莱州时,刘处玄前往迎拜。自此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人一直追随王重阳,是最亲近的嫡系门人。

立嗣

1169年10月,王重阳带马丹阳等四门人西返关中,行到汴州开封府王氏旅邸,王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西行,1170年正月初四,王重阳无疾而逝(羽化),享年五十八。临终前指定“已得道”的马丹阳为继承人,管领其他弟子,发展其教。马丹阳暂时将王葬于开封当地信徒的花圃,两年后,迁葬回关中终南山刘蒋村故庵之侧。

思想

王重阳 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同源,劝人读佛门的《般若心经》、儒教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和《清净经》。人人可以求仙学道,七十岁学道也不迟,修道者的真师是自己的心神,类似禅宗人人本有佛性之说,如果慈悲清净,就可立刻顿悟。他吸收佛教禅宗,以打坐为修行方法,视酒色财气为修道的大敌,主张 不立文字 ,最好不由书面上的字释道教玄理,以免受文字束缚。

重阳不重视过去道教的符箓、咒语、金丹。修道宗旨,应是 清净 (无为)、 真功 、 真行 。“真功”就是存神固气,保持清净不动心,使身心安定。“真行”就是善行助人,积德,拯难贫苦有难,导人行善。他劝人修道,认为人生易逝,旧业难消,轮回难避,不修道则下地狱,万劫不复,出家修道则可脱离欲海,消尽业障,超脱轮回,成仙升天。

教学上,重阳对弟子十分严厉,往往以诮骂捶楚的方式磨练,方法更甚佛教禅宗的“棒喝”,超出常人的理解,有信徒因难以忍受而散去。刘处玄即一度不堪其苦而逃遁,重阳羽化时未能立在床边。

影响

王重阳成立“三州五会”,信徒云集,全真教开始风行山东半岛,形成基层群众组织。五会有一致的约束规矩,全真教兴盛后,仍以五会为榜样,在各地建会,向大众传布全真教旨。

王重阳去世后,七真继续传教,四处活动,将全真教传播到更多地区,仅仅十几年,信徒和教团遍布北方,在中国北方宗教中占统治地位。经过王重阳和七真两代大师的努力,全真教从无到有,从微小的民间修道会,发展成北方最大宗教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创造中国宗教史上一大奇迹。

全真教以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全真五祖”。王重阳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著作

王重阳诗词文章辑为《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均收入正统道藏)。

王重阳寓居马丹阳宅时,以诗词劝喻马丹阳入道,马丹阳亦作诗酬和,二人诗词多达300多首,多收入《分梨十化集》。

王重阳

  重阳宫王重阳墓

王重阳

  王重阳灵位

武侠小说里的王重阳

王重阳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人物,为天下五绝之首“ 中神通 ”。王重阳身材甚高,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全真派创派祖师,为金庸小说中武功最绝顶的高手之一。

人物

王重阳是一个独步武林的奇才,武功造诣深不可测,武功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师兄,“全真七子”的师父。

他是一个抗金保宋的义士,他组义师、抗金兵,不遗余力,甚至在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事之根本,虽然义举失败,却仍能激荡人心,由于将士伤亡殆尽,王重阳愤而出家,自称‘活死人’,接连几年,住在本山的一个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门一步,意思是虽生犹死,不愿与金贼共居于青天之下。

事隔多年,王重阳生平劲敌林朝英用计激他出墓,二人经此一场变故,化敌为友,携手同闯江湖。

林朝英曾经和王重阳打赌,石头上刻几个字,胜过王重阳,逼使他在出家为道士与跟她一起在古墓中长相厮守之间作一选择。但即使这样,林朝英也无法如愿以偿,王重阳宁愿把自己所建的古墓让给她居住,自己另在古墓不远处盖了全真观,出家为道士,那就是重阳宫的前身,其时黄药师上终南来访,王重阳知他极富智计,说起此事,黄药师点破此事,原来林朝英的左手掌心中藏着一大块化石丹,将石面化得软了,在一柱香的时刻之内,石面不致变硬。

王重阳初为道士,心中甚是不忿,但道书读得多了,终于大彻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缘法,又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乃苦心潜修,光大全真派。

华山论剑,王重阳凭道家绝顶神功“先天功”技压丐帮帮主九指神丐洪七公、桃花岛主黄药师、白驼山庄主欧阳锋和大理宣宗功极帝段智兴,夺得“天下第一”的称号,抢到武林奇书《九阴真经》。

他是一个智义双绝的英雄,他取得《九阴真经》,不是为了称霸武林,而是为了解救普天下的豪杰,让江湖远离腥风血雨,他智慧超群,即便是不久于人世,也能安排一场假死伤人的戏,使出含有“先天功”的“一阳指”,击退欧阳锋并破去其功,最后油尽灯枯,溘然长逝。

武功

大理段氏的绝学,续力于指,瞬间爆发威力奇大。

道家呼吸炼气之法,修炼至极处可返后天为先天,无为而作,夺天地之精华,能吸取天地自然的力量,聚先天三宝元气、元神、元精合于一身,炼虚合道,无穷无尽,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

可靠少许落点借力,凌空直上三丈,任凭空中转折自如;可谓惊世骇俗、无与伦比。

七剑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变化精微,穏重端严。

全真派上乘剑术,连刺二九一十八剑,每一剑都是一分为三,刺出时只有一招,手腕抖处,剑招却分而为三。

全真派最厉害的掌法,精妙凌厉。(第三版改称履霜破冰掌法)

本意是为了对付那个大对头而创,只盼全力杀死或牺牲的一两人与之同归于尽,因而保全了一众同门,每一招都是猛攻敌人要害,招招狠,剑剑辣,威力不可轻视,丘处机曾用此剑法攻击江南七怪。

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武功,全真七子按北斗星座的方位,集体御敌的阵法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

参考文献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

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景安宁:《道教全真派宫观、造像与祖师》(北京:中华书局,2012)。

洼德忠著,萧坤华译:《道教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郑素春:〈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真性思想与儒、佛会通〉。

郑素春:《道教信仰,神仙与仪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重阳的成名绝技王重阳为何传功南帝
中神通王重阳是金庸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都有提及,王重阳英俊潇洒,义薄云天,人称中神通,他与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东邪黄药师和西毒欧阳锋并成为天下五绝。图片来源于网络中神通王重阳早年学文,后来习武,他纵横江湖,行侠仗义,曾高举义旗与金兵抗争,甚至耗费巨资和人力建造了活死人墓,为起事做准备。抗金失败后,王重阳痛苦不已,隐入活死人墓多年,不肯与金人共青天。无论多少好友劝说游说,王重阳都初心不改,坚决不出古墓,直到死对头林朝英前来叫骂,连续七天七夜终于将王重阳激出,王重阳与林朝英也就此化敌为友,同闯江湖。在相处中,林朝英对王重阳芳心暗许,欲嫁给王重阳为妻,但王重阳装痴卖傻不肯回应林朝英的感情,两人决斗近千回合仍不分胜负。最后王重阳被逼离开了活死人墓,在终南山建立了全真观,出家为道。出家后的王重阳渐渐被道法所感,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奥义,并四处传教,建立了全真教。《九阴真...
· 王重阳的功绩
王重阳与僧人多有交往,也常有互相之问难,因而也要作各种阐释,如《问阐道者何》云:禅中见道总无能,道理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自真僧。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升。(《全真集》卷一)佛禅之理他也反复琢磨,进而归结为道,有一首词《蓦山溪》写道:玉堂三老,唯识王三操。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沉三道。须通三宝,方见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全真集》卷五)把佛、道二教相通的东西相提并论,但是最后还是“三清好”(仙境)、“归三岛”(蓬莱等仙岛)。做道教“神仙”强于“诸佛”。二、全老庄之真王重阳似乎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上述朱熹对道教的批判,振兴道教,创立了全真道,保全老、庄之真,从《老》、《庄》书中寻求真理、真义,王重阳以老氏之学立教,前人已经指出:...
· 历史上有王重阳吗?真实的“中神通”王重阳简介
喜欢看武侠作品的人,肯定记得金庸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的第一次华山论剑时,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夺得了《九阴真经》。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历史上确有王重阳其人,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立者,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他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年)抵山东,先后在文登、...
· 历史上真有王重阳这个人吗?王重阳又是怎么回事
王重阳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本名中孚,字允卿,宋徽宗政和六年(1112年)出生于咸阳一个望族。早年攻读儒家经典,企图进取仕途。后来他发现,在宋、金干戈不断的兵荒马乱年代,很难有所作为,于是毅然弃文从武。由于天性聪颖,加上刻苦练习,他的武功进步很快。“靖康之难”后,金人曾在北方扶植刘豫建立了“大齐”作为傀儡政权。大齐举办武举考试,王重阳参加,一举夺魁,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王重阳王重阳考得武举不久,金人便废掉大齐,正式入主中原。作为一个汉人,王重阳未被金人所用,只被分到一个小镇当了收酒税的小、官吏。于是他愤然辞官还乡入仕碰壁之后,王重阳便开始倾心于道教,希图出世。他在48岁时抛弃妻儿,遁入玄门,自号重阳子。他在终南县的南时村挖了一个4米多深的洞穴,称为“活死人墓”,自号“王害风”,每天静坐其中玄思,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教派活死人墓修道期间,王重阳和佛门僧人多有接触,因此对佛教也有一定了解,再加上早...
· 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王重阳《射雕英雄传》在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我们对里面的人物可谓是耳熟能详,如果提起“全真七子”,就会想到他们的师傅王重阳。在《射雕》里,王重阳是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更是为了他所遗留下的《九阴真经》展开杀戮。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武功盖世的王重阳吗?历史上确实有王重阳这个人,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喆,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字改为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王重阳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