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郭子仪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81
转发:0
评论:0
简介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祖籍山西太原,是西汉光禄大夫、执金吾郭广意之子郭孟儒的后裔。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乱等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生平郭子仪,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698年1月29日),一说是中秋节(697年阴历八月十五日,阳历697年9月5日)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出身官吏之家,父亲是寿州刺史郭敬之。郭子仪早年正是盛唐时期,并未受重用。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时,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联合朔方军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此时郭子仪建议皇帝,北取范阳,直捣叛军虎穴,以减轻潼关之围,但是玄宗不允。此后种下日后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日后亦成为唐朝灭亡之远因。天宝十五载(756年)与回纥联军平定河曲,...

简介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祖籍山西太原,是西汉光禄大夫、执金吾郭广意之子郭孟儒的后裔。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乱等诸多乱事,历事玄、肃、代、德四帝,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生平

郭子仪,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698年1月29日),一说是中秋节(697年阴历八月十五日,阳历697年9月5日)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出身官吏之家,父亲是寿州刺史郭敬之。郭子仪早年正是盛唐时期,并未受重用。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时,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联合朔方军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此时郭子仪建议皇帝,北取范阳,直捣叛军虎穴,以减轻潼关之围,但是玄宗不允。此后种下日后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日后亦成为唐朝灭亡之远因。天宝十五载(756年)与回纥联军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复河东(今山西永济)、冯翊(今陕西大荔),并进攻潼关,大败崔乾祐,唐军死伤过万人。崔乾祐退保蒲津。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肃宗即位后,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二载(757年),奉敕引兵赴凤翔,途中在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击败李归仁铁骑五千人,五月,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清渠(今西安以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随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与回纥合兵十五万人,再与安守忠、李归仁交战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之北,回纥兵绕到敌人后方,前后夹击,杀敌六万人,张通儒逃往陕郡,最后收复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军威仪再度得以重现长安。

其后,唐军乘胜东进,于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大败严庄、张通儒等十五万人,迫使安庆绪渡黄河,退回相州。东都洛阳复归。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史思明从范阳率军救安庆绪,双方大战于安阳河(今安阳北)北列阵接战,厮杀难分难解,最后由九个节度使率领,号称六十万人的唐军退溃(邺城之战)。此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宦官鱼朝恩,其并无领导才能,并将战役失败之责归于郭子仪。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宝应元年(762年),太原(今太原西南)、绛州(今山西新绛)军兵叛乱,朝廷恐惧,封子仪为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县(今陕西乾县),直逼长安,京师震撼,朝廷再度启用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此时吐蕃军已渡渭水,迫唐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子仪循秦岭至商州(陕西商州)收集散兵数千人,以智取胜,白天击鼓张旗,夜间多处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于是长安光复。十二月,代宗回长安,郭子仪到浐水迎接。代宗羞愧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广德二年(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引回纥、吐蕃十万军进攻关中。子仪埋伏于乾陵(陕西乾县),回纥、吐蕃军知其有备,不战而退。

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下嫁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十月,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子仪在泾阳(今属陕西)被回纥所围。子仪在回纥素有威望,亲率数十骑到前线,亲自说服回纥大帅药葛罗与唐结盟,反将吐蕃击溃,稳住关中,长安之危遂解。

大历元年(766年),屯军于河中,使军粮充裕。大历八年,吐蕃十万之众强攻泾、邠(今彬县),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出兵宜禄(今长武),结果首战失利,遂召诸将检讨战败原因,再兵分三路,连克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吐蕃败退。

大历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适继位,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即781年7月9日 (农历六月十四),郭子仪去世。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载:“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陪葬建陵,……旧令一品坟高丈八,而诏特加十尺。”该墓在陵西南2公里的坡阳村,墓前有清代毕沅书的郭子仪墓石碑。今墓已夷为平地。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为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的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轶事

郭子仪第六子叫郭暧,唐代宗时驸马,娶升平公主。大历二年(767年),郭暧与升平公主吵架。郭暧说:“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骂回皇宫,代宗安慰升平公主,叫公主回家去。郭子仪知道后,气得把郭暧囚禁起来,等待代宗治罪。唐代宗安慰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俩口在私房里吵嘴,咱们当亲家的,怎能当真呢!”请罪回家后,郭子仪痛打乱说话的郭暧一顿。这个故事即为京剧《醉打金枝》的原型。

郭子仪父亲之墓遭人盗掘,当时人都怀疑是素来对郭子仪不满的宦官鱼朝恩所指使。朝廷担心他因此发兵谋叛,事发后郭子仪入朝,皇帝发语试探此事,郭子仪流涕曰:“臣率领军队已久,不能禁止暴乱,军人们挖人祖坟的事大概很多,这是臣不忠不孝而获得天谴,不是人为。”朝廷因为郭子仪的这一席话,人心才得到安稳。

郭子仪的后代共有五位唐代驸马。分别是儿子郭暧(娶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孙子郭?(郭暧之子,娶唐顺宗之女汉阳公主李畅)和郭镕(郭暧之子,娶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曾孙郭仲恭(郭暧之子郭钊的长子,娶唐穆宗之女金堂公主)和郭仲词(郭仲恭之弟,娶唐穆宗之女饶阳公主)。另外还出过一位皇太后,即孙女郭贵妃(郭暧长女)。

郭子仪之宅在唐长安城亲城坊西北角。

郭子仪

郭子仪画像,摘自《晩笑堂竹庄画传》

人物评价

裴垍:“汾阳事上诚荩,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前后遭罹幸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故谗谤不能行。代宗幸陕时,令以数十骑觇贼,及在泾阳,又陷于胡虏重围之中,皆以身许国,未尝以危亡易虑,亦遇天幸,竟免患难。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无礼,子仪尝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李灵曜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独子仪封币经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卫送。其为豺虎所服如此。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幕府之盛,近代无比。始与李光弼齐名,虽威略不逮,而宽厚得人过之。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唯以谗怒,诬奏判官户部郎中张谭杖杀之,物议为薄。”

刘昫:“天宝之季,盗起幽陵,万乘播迁,两都覆没。天祚土德,实生汾阳。自河朔班师,关西殄寇,身捍豺虎,手披荆榛。七八年间,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及国威复振,群小肆谗,位重恳辞,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自秦、汉已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而晞、暧于缞粗之中,拔身虎口,赴难奉天,可谓忠孝之门有嗣矣。”赞曰:“猗欤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心石肠。四朝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

欧阳修:“天宝末,盗发幽陵,外阻内讧。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当是时,天子西走,唐祚若赘斿,而能辅太子,再造王室。及大难略平,遭谗甚,诡夺兵柄,然朝闻命,夕引道,无纤介自嫌。及被围泾阳,单骑见虏,压以至诚,猜忍沮谋。虽唐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

陈元靓:“天祚有唐,奕奕重光。宁无否运,盖恃忠良。白日再中,祅彗未亡。目视横流,心竞包藏。力扶天柱,唯赖汾阳。雪涕将坛,气销帝乡。惟师尚父,可同鹰扬。图形配享,无愧祠唐。”

柏杨:“郭子仪在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但几乎无人可比的,却不是他的战功,也不是他一身系国家安危,而是他虽然享尽世间荣华富贵,而仍能保住人头,不被砍掉;身死之后,子孙还继续享福数十年,甚至百余年。中国人最奇特的命运是:你如果不照着当权人物的模式,而擅自爱国,爱国就会成为一种危险行为。大多数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最后往往都是被逐、被囚、被杀、被屠,或在死后祸延子孙。只郭子仪是极少数的例外──至少,他最被人称道。我们肯定郭子仪的功劳,以及对国家所作的努力,但史论家认为他:“权势倾盖天下,中央并不猜忌;功劳超过当世,皇帝毫不怀疑;穷奢极侈,却不抨击。”

家庭

郭幼明,胞弟

王氏(704年或705年—777年),天宝年间初封琅琊县君。进封太原郡君、霍国夫人。生六子八女。

郭曜,母王氏,长子。

郭旰,母不详,次子,至德二年,在永丰仓与安守忠交战,战死

郭晞,母王氏,三子,赵国公。妻鲁郡夫人长孙璀,长孙冲曾孙女。

郭昢,母不详,四子。

郭晤,母王氏,五子。

郭暧,母王氏,六子。娶唐代宗女升平公主。

郭曙,母王氏,七子,祁国公。

郭映,母王氏,八子。

女,《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二》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据王氏神道碑,王氏生有八女。

长女,嫁成都县令卢让金

二女,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孺

三女,嫁卫尉卿张浚

四女,嫁殿中少监李洞清

五女,嫁司门郎中郑浑

六女,嫁汾州别驾张邕

七女,嫁和州刺史赵纵

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

孙辈

郭锋,郭曜子。

郭钢,郭晞长子,累封赵国公,赠兵部尚书。

郭钧,郭晞次子,侍御史。

郭炼 ,郭晞三子,奉先县主簿。

郭鐇,郭晤子。

郭氏 ,即懿安皇后,为唐宪宗贵妃(唐宪宗妃),生唐穆宗,尊“皇太后”。母仪天下,贵尊“太皇太后”。共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等五朝,世称“贤后”。为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长女。

郭氏 ,“升平公主”所生次女。

郭铸,为六子郭暧子与“升平公主”庶子。

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为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子。

郭?,尚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为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子。

郭镕,尚唐顺宗女西河公主。为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子。

郭铦,为七子郭曙之子。

曾孙辈

郭承嘏, 字复卿,郭钧之子。

郭氏, 郭钧之女,生郑枢夫人赵郡东祖李氏。

郭仲文,郭钊之子。

郭仲词 , 尚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郭钊之子。

郭仲恭 , 尚唐穆宗女金堂公主为妻,郭钊之子。

郭尚舍 , 为郭镕之子

郭子仪世系

虚线表示婚姻关系,实线表示血亲关系

后人

郭乾—郭忠福,五代时成仙,诏封广泽尊王。

郭侃—蒙古帝国著名将领,郭德海次子。

郭宝玉—金末元初将领、郭侃祖父。

郭德海—金末元初人,郭宝玉子、郭侃父亲。

郭荣—金末元初著名学者、郭守敬祖父。

郭守敬—元代著名科学家。

郭树根—现代著名建筑师。

纪念

陕西省华县子仪中学。

陕西省华县子仪公园。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郭子仪亦位列其中。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清朝光绪年间,长乐县立庙祭祀郭子仪。

墓葬纪念

郭子仪墓

郭子仪墓在陕西省礼泉县建陵西南二公里的坡阳村。

汾阳王庙

786年,邠宁节度使、尚书左仆射韩游瑰为郭子仪建庙于邠州(今陕西彬县),用来纪念郭子仪“圣德遗芳,永留西夏”。这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可惜后来被毁,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910年,在福建长乐建有一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好、时代最久远的汾阳王庙。

明代万历年间,在山西汾州建有一座汾阳王庙,后亦被毁。

汾阳王纪念堂

汾阳王纪念堂是汾阳市政府为纪念汾阳王郭子仪而修建的,坐落于山西省汾阳城内庙前街市博物馆院内。在大殿正中有郭子仪塑像,两侧悬挂八子画像。汾阳王纪念堂已成为海内外郭氏后裔祭祀郭子仪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 郭子仪简介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代选拔制度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科举制形成于隋朝,初始只取文科,后逐渐增加武科。何谓“武”?便是与“文”相对,武科考军事知识和技击,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创举。唐朝即选取武状元,此后历代都开武科,所取武状元人数不少,而担的起“千古第一武状元”之名的只有郭子仪一人。郭子仪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卓著,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武状元而官至宰相,加封汾阳王。他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更在德宗一朝得唐德宗“尚父”称号。郭子仪出身官宦之家,考取武状元入仕从军,但是最开始却并不受重用。前期的郭子仪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积功至九原太守。至于本来不显的他是如何一飞冲天,以至以武官之身入朝为宰相,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叛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叛乱,繁荣的大唐因此由盛转衰。而它留下藩镇割据的弊端,最终也导致了大唐的灭亡。...
· 中兴名将郭子仪:五福老人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从安史之乱为国奔赴战场开始,在灵武拥立肃宗,到收复二京、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却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最终说服回讫与唐朝联合攻打吐蕃。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从不得罪小人。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为了不起内讧,郭子仪牺牲了很多。郭子仪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勉励李光弼忠君爱国,两人合作无间。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谁都可以自己进去,这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有次卢杞前...
· 郭子仪是怎么死的: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带兵打仗,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对于唐朝来说郭子仪就是救世主一般的角色。郭子仪虽然功劳很高,但是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从来没有做出危害国家的事情,反倒是一直谦虚谨慎的活着,所以受到了无数人的敬重,就连皇帝都非常尊敬他。图片来源于网络郭子仪他一生纵横天下,征战不休,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以说当时很大的领地都是郭子仪打下来的,在平定了大部分的领地之后郭子仪奉命镇守边疆,因此在全天下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声望有多高从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怀恩挑动吐蕃、回纥一起出兵反抗唐朝,他谎称郭子仪不在,于是吐蕃就出兵了,结果正好碰上了郭子仪在防守当地,结果吐蕃听说是郭子仪在就不战而退,直接吓得打都不敢打就跑了,后来在回纥入侵的时候,郭子仪单枪匹马进入回纥大营之中,痛斥他们违背了守望互助的盟约,希望他们退兵,回纥的将军也非常敬佩郭子仪的勇气,就表示愿意退兵还可以和唐军一起攻打...
· 如何评价唐代重臣郭子仪?郭子仪的故事
人物档案姓名:郭子仪别名:郭令公谥号:忠武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唐朝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地:华州郑县出生日期:691年逝世日期:781年职业:军事家、政治家官职:太尉、中书令、关内副元帅爵位:代国公→汾阳郡王追赠:太师其他成就:平定安史之乱、镇压仆固怀恩之乱势力郭子仪是唐朝著名将领,因平定安史之乱受到皇帝重用,逐渐走到高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郭子仪后来的权势和声望,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让人疑惑的是,郭子仪这种在军中和民间都名声响亮的大官,却一直受到皇帝的重用,而没有遭到猜忌。关于这一点,后来有人分析到,这是因为郭子仪处事高明,处处不给人留把柄。据说郭子仪做了大官之后,娶了很多妻妾,家中是妻妾成群。官位高了,权势大了,来拜访他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每次宴会,郭子仪都会让他一大帮姬妾侍女作陪。但是在诸多拜访的人中,只有卢杞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屏退所有陪侍的侍女姬妾。他的儿子们对此表示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