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2
转发:0
评论:0
生平立储太子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特别留意法理。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后封曹叡为武德侯。同年十月曹丕称帝,次年封曹叡齐公,再次年封平原王。由于曹叡生母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曹丕怀疑曹叡心怀不满,因此始终没有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甚至打算立徐姬之子曹礼作为太子。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小时候曾经跟从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并且说:“您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了弓箭,因为此事十分赞许曹叡,并且立其为太子的心意已经确定。曹叡登基帝位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

生平

立储太子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特别留意法理。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后封曹叡为武德侯。同年十月曹丕称帝,次年封曹叡齐公,再次年封平原王。

由于曹叡生母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曹丕怀疑曹叡心怀不满,因此始终没有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甚至打算立徐姬之子曹礼作为太子。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

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小时候曾经跟从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并且说:“您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了弓箭,因为此事十分赞许曹叡,并且立其为太子的心意已经确定。

曹叡

曹叡

登基帝位

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击败孙权、诸葛亮等等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魏明帝开始在洛阳大建宫殿,常用人力物力,大臣杨阜、高堂隆等对此一再劝练,明帝虽多未采纳,但也颇有气度的不因此问罪。同年,他将他的养子曹芳封为齐王。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魏明帝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夏侯霸等人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托孤重臣

从238年冬开始,魏明帝的健康开始恶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曹叡本意让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辅政,但曹宇一直不接受。于是曹叡单独召见刘放、孙资到其床边问话,问道“燕王为何一直不接受大将军的安排?”刘放和孙资回答:“燕王实在是自己知道不堪大任所以推辞”,曹叡又问:“曹爽可以代曹宇为大将军么?”刘放和孙资表示赞同,同时又多次强调应该迅速召见太尉司马懿来辅助朝纲,曹叡答应并令刘放起诏书。刘放、孙资退下之后,曹叡的想法突然改变,宣诏让司马懿不要入宫,过一段时间曹叡见到刘放、孙资说:“我同意召见司马懿,但是曹肇等人却让我不要这样做,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于是再次起草诏书,命曹爽、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令,同时免去曹宇、曹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把他急招入卧室,拉着他的手嘱咐说:“终于等到你来,现在把后事托付给您,和大将军曹爽共佐曹芳。我在死前能见到你,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又把齐王曹芳和秦王招来,嘱托宣王照顾。当天,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五岁 。《三国志》载魏明帝逝世于嘉福殿,《魏书》载他殡于九龙前殿。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为政举措

政治

独揽大权

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继去世。四位辅政大臣仅剩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军权,因而对明帝的权力影响有限。通过以上策略,明帝巧妙地将四位辅政大臣中实力最强的三人调离中央,成功收揽权柄掌握大权。

在此之后,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上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如前文提及的明帝女儿淑夭折,明帝欲亲自送灵,在司空陈群以及诸位大臣的反对与劝谏下,明帝不予理会依然坚持己见。

整理法律

魏明帝注重法理。他诏令设置律博士,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又下令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财赎罪;减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魏明帝处理政事旷达严谨,善于纳谏,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书他皆一一过目,毫无倦意。

营造宫室

魏明帝喜好营建宫室,太和六年“九月,行幸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 同时即位后不久就有司徒王朗因“是时方营修宫室”上书认为“今当建始之前足用列朝会,崇华之后足用序内官,华林、天渊足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阊阖之象魏,使足用列远人之朝贡者,脩城池,使足用绝逾越,成国险,其馀一切,且须丰年。” 但此时明帝尚能听从,自青龙三年之后,魏明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自三公起朝中大臣几乎都曾上书予以劝谏,史载“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 但明帝都不予理会。

宗室政策

明则基本继承了文帝延续下的宗室政策,较为严苛,削弱宗室加强中央集权。明帝对文帝时期过分严苛的宗室政策有更改之意,太和五年,曹植上书陈述禁锢宗室过严的弊端,明帝有所触动,回复中言明:“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诉。”大臣杨阜亦上书陈九族之义,明帝也下诏予以赞同。在太和六年下诏称:“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其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将诸侯王领地由县改为郡,透露出想要建立成体系且稳定宗室政策的想法,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

主要改变诸侯王不得进京的情况,在太和五年下诏 “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先帝著令,不欲使诸王在京都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申明著于令。” 允许诸侯王进京朝见,据记载此后包括曹植在内的多名诸侯王(中山恭王衮,楚王彪等)都曾进京,燕王曹宇甚至两度应征入朝,参与朝政。

军事

明帝在位期间,对外战事频频胜利。在他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叡派遣出的刺客所刺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元年(237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曹叡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牛金、胡遵等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文学成就

机构

曹叡还用心制诗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观,鼓励其文学创作。曹叡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如此,曹叡则把对文学之士的重视与管理由以前松散的重用和安排,转化为制度性的政策来固定下来,并且成立了固定的机构。汉末鸿都门学的设立旨在选拔政府人才,而非选拔文学人才,更非是文学机构。邺下时期,虽说有曹丕领导下的文学诸子名为邺下文人集团,但彼此只是在宴飨聚会中进行文学唱和与交流而已,王粲、陈琳、阮瑀等人或在丞相府任丞相掾等职,或在曹丕兄弟身边任文学等职务。他们这个文学集团的结构是松散的,是没有政府认可的。而真正地为“善属文者”而设置的官方机构,崇文观当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士组织。这不能不说是在文学走向政治,并且成为政府机构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恐怕也是曹叡对文学的政治作用,对文学家的政治影响所作出的最为积极的响应。就此点而言,曹叡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提及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认识是一致的。曹叡在曹丕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文士群体纳入官方的管理之下。崇文观的设立,聚集了大量善属文者。曹叡时代活跃于文坛的人物主要有:何晏、刘邵、卫凯、苏林、韦诞、何祯、缪袭、卞兰、应璩、杜挚、夏侯惠、孙该、李康、左延年、蒋济、桓范、毌丘俭等人。

在文学史上,崇文观文学虽然没有邺下文人集团创作的贡献大,也没有邺下文人集团的赫赫声名,但其在文学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容小觑的。崇文观的设立,毫无疑问聚集了当时最为广泛的文学之士。同时也必然为正始文学的来临打下了文学的储备和基础,如阮籍等人的就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成长起来。其文学成就现在虽然有埋没的现实,但其当时的影响确是不可抹杀的。崇文观的设置是继汉灵帝鸿都门学制度之后,文学之士的又一个机遇。也可以说是对鸿都门学以“辞赋”取士方式的沿袭和发展,影响着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等。唐弘文馆的设立也均有沿袭崇文观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是曹叡对中国文学的一个巨大贡献。

诗歌

内容分类

钟嵘把曹叡列为下品,称之为“叡不如丕,亦称三祖”。后世之论曹叡者多不出此论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评论,是在曹操、曹丕、曹叡三祖诗歌成就的比较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曹叡时期的文学开始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他的乐府诗篇。曹叡现存的诗歌均为乐府诗,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那些哀怨之作了。曹叡的怨愤诗与曹植后期的作品颇有共同之处,都以抒发忧思怨愤为主。曹叡怨愤诗亦当结合其身世来读,他的很多怨妇诗是为他生母而作。曹叡的乐府诗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类是“赋诗以咏怀”的咏志诗。曹叡的咏志抒怀诗歌内容很丰富,有表达自己“立功扬名”的愿望,有表述自己对先祖功业的向往,还有一些表现军旅感慨的诗篇也包括在内。这类作品有《月重轮行》、《善哉行》《月重轮行》、《苦寒行》《棹歌行》为代表。曹叡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君王,他和他的父祖一样也有着强烈的立名“不朽”的观念。如《入贾逵祠诏》。曹叡的政治抒怀诗表现在自己对“立功扬名”的理想的抒发。如《月重轮行》,诗曰:“天地无穷,人命有终。立功扬名,行之在躬。圣贤度量,得为道中。”

第二类是咏物为切入的咏怀诗。曹叡的咏怀一般以咏物为切入点,来借物抒怀以实现自己“赋诗以写怀”的目的。如《短歌行》、《长歌行》、《种瓜篇》、《猛虎行》等作。

艺术手法

首先,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曹叡的诗歌作品非常注重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曹叡的诗篇铺陈的现象也很明显。如《善哉行》写军队则言“桓桓猛毅,如罴、如虎。发炮若雷,吐气如雨。旄旌指麾,进退应矩。百马齐辔,御由造父。休休六军,咸同斯武。兼涂星迈,亮兹行阻。”通过这种敷陈的方式来表现军人的猛毅,气势的壮大,军阵的严整、进退的一致等方面体现出的的战斗力。《苦寒行》则通过营建城防、文治武功、德泽四海、命不享四海等四个方面来回忆曹操的丰富人生及成就。

其次,“以情纬文”的文风而构成“一往情深”的抒情。曹叡本身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这或许与他患有口吃有关,同时也由于母亲的被杀形成了他比较内敛的性格特点。但他自由广泛涉猎经书文献的功底,使他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抒情,正如清人陈祚明所评:“明帝诗虽不多,当其一往情深,克肖乃父,如闲夜明月。长笛清亮,抑扬转咽,闻者自悲。”

第三,曹叡的诗篇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诗歌作品间的相互模仿在汉末曹魏时代成为文坛的一股潮流。曹植与王粲等诸子间的作品多有模仿之作,或同题共咏之作。模仿亦是一种学习与发展。曹叡作品中的模仿痕迹较他人而言更为明显。其中有对诗歌意境、结构上的模仿,如《昭昭素月明》取意于《明月何皎皎》。

轶事

魏明帝曾经下令由卢毓来推举官吏,并要求不要只看候选人的名气,而要看他们的品行与能力。明帝表示,名气就像是图画的饼一样,根本无用,无法充饥。这就是“画饼充饥”的典故。

评价

陈寿:“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第三》)

孙盛:“魏明帝天资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刘晔:“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世说新语》)

陆逊:“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钟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阎缵:“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上书理湣怀太子(司马遹)之冤》)

王沈:“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魏书》)

裴松之:“魏明帝一时明主。”

司马光:“汉主寿常慕汉武,魏明之为人。”(《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六》)“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四》)

郭威:“汉高祖为义帝发丧,魏明帝正禅陵尊号,一时达礼,千古所称。”(《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三》)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诗薮》)

蔡东藩:“曹叡奢淫无度,违理蔑伦,种种荒谬,俱足亡国,而反得平定辽东,擒斩公孙渊父子,是所谓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后汉演义》)

马植杰:“综观曹叡之行事,优缺点各占一半,其优点是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客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点是奢淫过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失误,则在确定继承人和辅政大臣方面。”(《魏的政治与司马氏专政》)

家庭

父母

曹丕,谥文皇帝

甄夫人,谥文昭皇后

后妃

明悼皇后,毛氏

明元皇后,郭氏

虞妃

张才人,曹叡死后,才人张氏、何氏等被张当献于曹爽。曹爽亦曾私取曹睿的才人七八人为乐伎,伪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婕妤教习为伎 。

何才人

儿子

曹冏,226年立为清河王,同年去世。

曹穆,228年立为繁阳王,229年去世。

曹殷,231年出生,232年去世。

养子

曹询,235年立为秦王,244年去世。

曹芳,任城王曹楷之子。235年立为齐王,后任皇帝。

曹髦,曹叡弟曹霖子,曹芳被废后过继给曹叡并立为皇帝,后被弑并追废。

曹奂,曹叡叔叔燕王曹宇之子,曹髦死后入继大宗继承皇位

女儿

曹淑(? - 232年),232年去世,追谥平原懿公主。

齐长公主(? - ?),先后嫁予中书令李丰之子李韬和中书侍郎任恺。

艺术形象

漫画形象

《苍天航路》(王欣太)中的曹叡以小孩外型短暂登场。

影视形象

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

电视剧《洛神》(2002年)

电视剧《三国》(2010年)

电视剧《新洛神》(201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丕杀了甄宓还立曹叡为太子,他不怕曹叡报复吗?
曹丕杀了甄宓还立曹叡为太子,他不怕曹叡报复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天下群雄割据,甄宓原本是袁熙的妻子,后来袁绍战败,被曹丕抢去,甄宓是个大美人,知书达理人见人爱的那种,后来被人陷害被逼死,那为什么曹丕继位后坐上了皇帝把她赐死后,还要把皇位传给她儿子呢?官渡之战,曹军进入邺城,曹丕初见甄宓,曹丕18岁,甄宓21岁,曹丕正是年少芳华之时,甄宓正当女性最有魅力之龄,曹丕必然爱不释手。到一见钟情必然熬不过时间的消磨,曹丕并非浪漫之人,精力也在争权夺位之上,而甄宓才华横溢,有妇人之德。两人之间必然矛盾重重。220年,曹丕继位称帝,这年曹丕32岁,甄宓35岁,美人再美也有色衰之日,加上两人间的隔阂,曹丕去了洛阳,却把甄宓留在了邺城,此时曹丕事业大成,美女相伴,想必早也对甄宓厌倦。虽说曹丕很有才华,但曹丕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喜欢抢别人的老婆,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曹丕看上了袁熙的老...
· 曹叡简介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生平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在他曹叡登基不久,就遇到内外敌人的攻击,公元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
· 曹叡削司马懿兵权
魏主曹叡因对司马懿产生疑忌,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罢归田里。那么,曹叡对司马懿的疑忌是对还是错呢?不辨真伪,惑于流言曹叡这次之所以将司马懿削职还乡,是因为听说司马懿要起兵造反。而能证明司马懿起兵造反的证据,只有洛阳、邺都等处街上的传闻和邺城门上的一张告示。尽管曹叡没有完全相信这些传言和告示,但他对这些传言和告示也没产生多大的怀疑。最后还是在半信半疑中将司马懿撤职了。其实关于司马懿要起兵造反的流言是很容易被识破的。首先,起兵造反都有一定原因,也就是造反者与被反者之间要有仇恨,这种仇恨可以是私仇,也可以是公仇。然而,曹叡刚刚即位,对司马懿并无得罪之处。再从邺城门上的告示看,造反的目的是废掉曹叡,拥立陈思王曹植。但实际上,司马懿与曹叡的父亲曹丕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怎可能反过来支持对汉室同情,且与自己理念不合的曹丕死对头?其次,若起兵造反,一般要有很长一段酝酿准备的时间。但司马懿才刚到雍、凉之地不久...
· 曹叡削司马懿兵权
魏主曹叡因对司马懿产生疑忌,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罢归田里。那么,曹叡对司马懿的疑忌是对还是错呢?不辨真伪,惑于流言曹叡这次之所以将司马懿削职还乡,是因为听说司马懿要起兵造反。而能证明司马懿起兵造反的证据,只有洛阳、邺都等处街上的传闻和邺城门上的一张告示。尽管曹叡没有完全相信这些传言和告示,但他对这些传言和告示也没产生多大的怀疑。最后还是在半信半疑中将司马懿撤职了。其实关于司马懿要起兵造反的流言是很容易被识破的。首先,起兵造反都有一定原因,也就是造反者与被反者之间要有仇恨,这种仇恨可以是私仇,也可以是公仇。然而,曹叡刚刚即位,对司马懿并无得罪之处。再从邺城门上的告示看,造反的目的是废掉曹叡,拥立陈思王曹植。但实际上,司马懿与曹叡的父亲曹丕的关系十分密切,他怎可能反过来支持对汉室同情,且与自己理念不合的曹丕死对头?其次,若起兵造反,一般要有很长一段酝酿准备的时间。但司马懿才刚到雍、凉之地不久...
· 曹叡为什么要立曹芳为太子?
有人说,曹魏政权之所以会越来越衰败,是因为曹魏的子嗣艰难。倒不是说曹魏皇帝们生不出皇子来,而是生下来的皇子们都普遍早夭,到了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这一代,曹叡的亲儿子都死光光了。曹叡曹叡的亲儿子:曹冏:226年立为清河王,同年去世。曹穆:228年立为繁阳王,229年去世。曹殷:231年出生,232年去世。239年曹叡病逝,此时他的亲生儿子都早夭了,只能立养子曹芳为帝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很早就死了,为了怕断后,他收养了两个养子,曹芳就是其中一个。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的曾孙。但因为曹芳很小的时候就被抱进宫中抚养,所以对于他的出生和来历一概不详。魏青龙三年,曹芳被封为齐王。在239年的时候,曹芳被立为太子。由于魏明帝曹睿英年早逝,36岁就死了,所以曹芳8岁的时候就继位了,成为了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曹芳为什么两个养子最后被立为太子的却是较小的那一个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