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项羽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3
转发:0
评论:0
经历家世出身(前232-前209)项羽出生于前232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前232年3月29日)。楚国将军项燕后裔,其先祖受封河南项城,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时期,国破后以国号为氏,历代学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定居。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时,时年22岁的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该处一说名掩浦,一名项浦,位于湖州府城东北十六里弁山东,两名皆与此典故有关。起兵反秦(前209-前2...

经历

家世出身 (前232-前209)

项羽出生于前232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前232年3月29日) 。楚国将军项燕后裔,其先祖受封河南项城,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时期,国破后以国号为氏,历代学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 ,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定居。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 时,时年22岁的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该处一说名掩浦,一名项浦 ,位于湖州府城东北十六里弁山东,两名皆与此典故有关 。

起兵反秦 (前209-前207)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开始反秦,到了九月,会稽郡郡守殷通打算追随反秦脚步,于是找项梁商议。但项梁和项羽却趁机谋杀了殷通,打算自行起义。史书记载当时项羽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殷通府中杀了数十到一百人左右。项梁在吴中自行举兵反秦,不久便招募了精兵八千人,俗谓“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项羽则任裨将,率领八千子弟,渡长江,得到一些反秦军队的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进驻下邳。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楚怀王嫡孙熊心,立他为楚王,仍号“楚怀王”,以争取楚地民心,并消灭了自立为楚王的景驹势力。

巨鹿之战 (前207)

项梁北伐秦兵,在定陶之战中遇秦兵主力章邯,项梁阵亡。章邯其后率军攻赵国,大败赵军,赵王赵歇退至巨鹿。楚怀王迁都至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并封项羽为长安侯,鲁为采地,故项羽又称鲁公。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宋义军到达安阳后停止前进,在当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项羽建议进兵,但宋义不接纳,项羽便矫诏杀了宋义,楚军诸将拥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桓楚禀报怀王,怀王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前207年,项羽进兵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先遣英布、蒲将军两将率二万人渡河击秦军甬道,项羽随后率其余4万楚军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后砸碎锅子与凿沉船只,表明自绝退路,若不得胜便有死无生(后世称之为“破釜沉舟”,意谓豁出一切的意思);全军仅携带三日干粮,余者尽焚。最后项羽九战九胜,据司马迁《史记》记述,楚军无不以一敌十,大破秦军四十万。当时带领援兵的诸侯仅作观战(即成语“作壁上观”),项羽辕门召见时,诸侯全部吓得跪行,无一敢抬头看项羽( 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为各路诸侯军队的统帅。

次年6月,秦将章邯率所部向项羽投降,项羽担心降兵生变,于是命楚军在一夜间在新安城南(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二十里铺村一带)坑杀掉秦降兵二十余万人。但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关于诸侯军又有另一种说法:“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按《张耳陈余列传》所叙述,则诸侯军仅仅在项羽与章邯的甬道护军作战时作壁上观,待项羽进攻王离时,诸侯军则参与了围攻,俘王离、迫使涉间自杀,是楚军和诸侯军的共同战果。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综合了《史记》中《项羽本纪》和《张耳陈余列传》的说法,表述为:“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巨鹿之战结束。”

进入关中 (前206)

巨鹿之战后,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但刘邦已经抢先占领秦都咸阳,并派军在函谷关阻止楚军入关,楚军以英布为先锋乃破关直入。刘邦大惧,乃退出咸阳,扎营灞上。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当时项羽统率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只得十万人。 范增游说项羽铲除刘邦,项羽在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宴请刘邦,范增于席间命项庄借表演剑术为名,意欲刺杀刘邦 ,但项伯起身保护刘邦,又加上张良命樊哙冲进来游说项羽,项羽起了妇人之仁,使刘邦平安地离去,后世称此宴为“鸿门宴”。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焚秦宫(含阿房宫),大火维持三个月,他经过的地方“无不一片废墟”,关中人民对他大为失望。

自立为王 (前206)

这时韩生劝说项羽留驻关中,可成就霸业。项羽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当时秦宫皆以烧而残破,又思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此为成语衣锦还乡和 锦衣夜行 的由来。

韩生则因为项羽不留关中,批评项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说后烹杀了他。

之后,项羽尊怀王为楚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他把华夏大地分封给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军将领,故秦关中之地,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将刘邦封到汉中郡、巴郡、蜀郡、武都郡、广汉郡当汉王。也大概在此时,为项羽帐下执戟郎的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投汉,日后成为楚汉战争中极关键的人物。

不久项羽把义帝流放至长沙国郴县,暗命英布在半途杀死他。同年齐相国田荣起兵自立为齐王,又派兵支援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陈余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

楚汉战争 (前206-前203)

项羽

楚汉争霸 战线地图

前206年8月,汉王刘邦趁项羽讨伐齐地田荣时,反叛出兵攻击三秦(即关中),击溃楚军,司马欣、董翳降汉,章邯被围困于废丘,汉军取得关中。此时韩信攻韩地,再下十余城,11月,原韩国贵族韩信受封韩王(此韩信乃韩王信,并非汉大将军韩信)。汉军取得关中与韩地,站稳脚跟,准备东进。

前205年4月,汉军准备万全,刘邦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名,联合五国诸侯,兵分两路,共五十六万大军进攻楚国,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命部属留守齐地,亲率三万精兵南下。项羽行军电光石火,先击败鲁县的樊哙,吕泽不及回防。项羽在早晨向彭城刘邦的数十万汉军发动进攻,至中午大破汉军,将汉军压迫于谷,泗水地区,韩信等各路汉军溃败,被歼十余万人。楚军收复彭城,又紧追不舍至睢水上(今安徽淮北市西),汉军被逼入河中,淹死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刘邦仓皇逃出,连家人都失散。此战项羽以楚军三万击溃汉军五十六万,为中国历史上之名战役。此一大败让汉军元气大伤,尽失原本占领关中与韩地的优势,退守荥阳。

败逃的刘邦让缯贺击楚,阻止了楚军进攻。【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王顾谓贺:“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侯,千四百户】。随后【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消灭了章邯。接着刘邦【稍收士卒】,再加上【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刘邦又以担任过秦朝骑士的李必、骆甲两人训练骑兵。之后在京索打败项羽,汉二年五月刘邦西收兵与吕泽在下邑会合。刘邦派人去沛县找到了彭城之战失散的刘盈和鲁元公主。京索之战,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来开始在荥、成一带拉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前204年刘邦为解除荥阳相持的僵局,命令靳歙击断楚军从荥阳至襄邑的粮道,命令灌婴击断了楚军从阳武至襄邑的粮道,离开荥阳,攻打楚国后方的二号大本营——鲁城,并留下御史大夫周苛。枞公等人守荥阳 刘邦指挥的汉军正在攻打鲁城项冠,此时项羽攻破了荥阳,杀了御史大夫周苛,项羽再破成皋,至巩县,直逼洛阳,刘邦完全平定鲁县, 得知荥阳与成皋已失,项羽逼近洛阳,于是命令靳歙、丁复等单独攻打楚国后方,丁复在彭城打败龙且,刘邦与灌婴回洛阳抵挡项羽,把项羽阻挡在巩县不能,项羽猛攻洛阳与敖仓,刘邦命令灌婴去邯郸调韩信军回敖仓坚守,任命灌婴接任周苛御史大夫之职,派郦食其说降齐国。

刘邦在拖住项羽同时另派数路汉军分掠楚地,从后方包抄项羽,韩信、曹参、灌婴 吕泽军团等汉军精锐在潍水全歼了楚国大司马龙且率领的援齐楚军,平定齐国,对楚军实现了战略包围,使项羽的处境更趋困难。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了困境。彭越、刘贾在楚军后方往来断绝楚军粮食,使项羽得不到补给,而英布也在楚国后方九江攻城略地。汉将靳歙也深入楚军后方,平定楚国大片领土,东至平定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败项悍济阳下,从后方包围项羽。

鸿沟和约 (前203)

刘项在广武对峙。彭越带兵驻在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楚军的粮食供给。灌婴、靳歙等进兵攻打楚军后方,灌婴在淮北大破楚军最后一支主力项声军团攻下西楚都城彭城。刘贾、卢绾又配合英布作战。这时侯,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项羽以太公要挟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后释放刘邦家人,率军撤退。此鸿沟即为日后两千年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不久刘邦从张良建议,撕毁合约追击楚军。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刘邦到固陵后,命令刘贾渡淮河,攻下寿春,派人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攻占城父,并与灌婴、靳歙约定好,在陈县夹击项羽,断截项羽逃回会稽的归路,汉将宣曲侯丁义率领骑兵和汾阳侯靳强率汉军为先锋,攻固陵楚军,便击破了楚大将钟离眜的部队,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项羽集结著剩余主力南退守至陈下。

乌江自刎 (前202)

前203年陈下之战发生,是楚汉战争的后期一场大战。陈下在今河南淮阳县境内。这时候,楚军东面丧失了龙且军团、项声军团,西面丧失了曹咎军团,南边大司马周殷叛楚率领军团投降汉将刘贾堵截项羽难逃之路,西楚主力基本损失殆尽。楚军的粮草又被彭越截断,人无粮马无草,危机重重。

刘邦面对大好形势,毫不手软,率领汉军就主动出击对陈县的项羽军进行了有力的攻击。陈下之战项羽大败,退逃东南,西楚陈公利几投向汉军,陈县归于汉军。 项羽楚军主力受到重创被迫东撤到垓下,随后在垓下遭到诸侯层层包围。

前202年初,汉军三方约六十万在垓下与粮食不足的楚军(约10万)展开决战,并在会战胜利后包围了楚军,而后让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让楚军误以为汉军已渡江占领了他们的家乡,楚国已亡。这“四面楚歌”心理战术,使项羽的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和他爱人虞姬在此际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唱了一遍又一遍。项羽泪水流了下来,左右部将也泣不成声,莫能仰视。项羽率剩余精锐骑兵突围。

项羽率八百余人突围,汉将灌婴带五千骑兵紧追不舍。渡过淮水以后,项羽的骑兵只剩下百人。项羽在阴陵迷路,向路边的农夫问路,农夫谎报路径,使项羽军迷失在大泽当中,被汉军追至,项羽引兵往东。

项羽到达东城时,只剩二十八骑,汉军骑兵追击的有数千人。项羽自度不得脱身。跟部将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语毕,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四向。此时数千汉军已重重包围上来。项羽跟部将说:“吾为公取彼一将。”命令部将从四面分头下山,约定在山东面三处会合。接着,项羽大吼著从山上杀下,汉军望风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当场斩杀汉军一将。当时,赤泉侯(杨喜,此段史料作者司马迁女婿之祖先)为骑将,追杀项羽,项羽没出手,只转过头瞪眼暴喝一声,赤泉侯即人马俱惊,向后逃跑了好几里远。下山后,项羽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羽所在,乃分军为三,再包围上来。项羽冲上前,再斩杀汉一都尉,又杀数十百人,再聚集部队,只损失了两名骑兵。项羽跟部将说:“何如?”部将皆拜服叹曰:“如大王言。”

项羽原准备东渡乌江,回到根据地江东。乌江亭长准备船给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哈哈一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语毕,再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将爱马乌骓托付给亭长后,项羽与骑兵下马步行,持短兵与追上的汉军接战。独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数百人。项羽亦身受十余处伤。此时项羽看见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吕马童也在汉军中,说:“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不敢直视,转头背对项羽,跟王翳说:“此项王也。”项羽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抢到项羽的头,其他追兵为抢夺项羽尸体,光自相残杀就杀死了数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块尸体。五人将尸体拼凑起来,确实是项羽。刘邦故将属地分封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因项羽曾封鲁公,故鲁地(今山东曲阜一带)不肯降汉,直到汉军出示了项羽首级,并答允礼葬项羽才肯投降。之后,汉王刘邦在谷城(今山东省济南平阴县)以鲁公礼安葬项羽,并亲为发哀,哭之而去。

部下

项伯,项籍的叔父,刘邦称帝赐姓刘,改名为刘缠,封射阳侯。公元前192年去世,其嗣子有罪,不得继承其爵位,国除。射阳位于今江苏宝应射阳湖镇一带。

项庄,项籍堂弟,在鸿门宴舞剑而出名。

刘猷,项籍堂弟,项伯之子,刘邦称帝赐姓刘,改名为刘猷。项伯死后,他有罪,不得继承其爵位,国除。

项声,九江王英布为汉,与龙且将楚军破九江,尽有九江。楚汉战争末斯,汉将灌婴攻楚略地至淮,进至广陵。项羽令项声率军复定淮北。及灌婴回师复渡淮,大破其军于下邳。

项它,项羽败亡后归汉,赐姓刘,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封平皋侯,孝惠五年(公元前190)年去世,谥炀侯,子共侯刘(项)远嗣。汉武帝元鼎五年,侯项胜坐酹金免。

项冠,刘邦率领灌婴和靳歙破于鲁城,其所部下五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为灌婴军斩杀。

项襄,项氏亲,汉二年从起定陶,以大谒者击布,功,封桃侯。孝文帝十年去世,谥“安侯”,子哀侯舍嗣。景帝时哀侯舍历任太仆、御史大夫,周亚夫罢相,继任丞相,景帝后元年免。

项婴,被项籍派往张耳当监察官,后被张耳所杀。

范增,项籍的幕谋军师,项尊其为“亚父”,后来不受项羽信任而离开。

龙且,项籍麾下大将,潍水之战为吕泽陈武丁礼韩信联军所败,与留公逃至假密,为汉灌婴部下所斩。

英布,项籍麾下大将,被封为九江王,后来投靠刘邦。

陈平,本魏王咎的太仆,屡次劝谏魏王咎而不被采用,离去。项羽过来后投项羽,随项羽入关,赐爵平爵卿。楚汉战争开始,殷王反楚,陈平率军平定。不久,汉军再次进攻殷王,殷王再次降汉,项羽大怒,迁怒于当初平定殷王的人并要杀他们。陈平于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韩信,项籍麾下执戟郎,不被重用而投靠刘邦。

锺离昧,项籍麾下大将,西楚灭亡后隐姓埋名逃回家乡,后来投奔故交韩信以求庇护,但刘邦下死命大力通缉,自知无活路而自杀身亡,韩信持其头颅在陈下献给刘邦。

季布,项籍麾下大将,西楚灭亡后由夏侯婴推荐仕汉。高后时期阻止朝中的主战派对匈奴用兵,被吕后采纳。汉文帝初任河东太守,河东郡时为天下第一大郡,汉长安东部屏障。

蒲将军

桓楚,故秦寿春令。秦时项梁犯法,及由他疏通关系找到司马欣释放项梁,故为项氏所亲信。

周殷,项籍信任的亲信,任大司马,陈下之战前倒戈于刘邦。

吕马童,项籍的同乡,后来投靠刘邦。

叔孙通,于彭城之战后投靠刘邦。

郑君,项羽败,高祖令故项羽臣下名籍,郑君不从,见逐,孝文时去世。子郑当时武帝时任大司农。

武涉,项籍麾下的论客,曾往韩信处劝降,事不成。

丁公,项籍麾下骑将,季布和季心的母弟,于彭城之战放走刘邦,西汉时被刘邦斩首。

利几,陈公,项羽败亡,降汉,封颖川侯。不久汉高祖六年秋,利几于颍川反,刘邦乃率军亲征,利几兵败被杀

萧公角,彭越反梁地,受田荣将军印。项羽派其征彭越,反为彭越打败;

留公,姓名不详,与龙且共救齐,为韩信所败。

薛公,姓名不详,楚汉战争后期与项声共复定淮北,灌婴回师,战于下邳,为灌婴军所斩。

薛公,姓名不详。项羽败后投奔滕公夏侯婴。英布反,在刘邦亲征前为其分析形势,为刘邦所采纳。

周兰,亚将,从龙且救齐,为灌婴所俘。灌婴占领彭城后进攻苦、谯,再次为灌婴所俘。

李将军,山阴人李左绩。鲁城守将,在项羽死后仍然坚持不降,刘邦派人把项羽首级送往谷城并为项羽发丧,李将军逐率军投降,后自刎殉主。

后人

唐玄宗年间右威卫左中侯项承晖墓志铭称其为项羽后人,还提及其姐为贵妃。

至今,台湾地区仍有项羽后代,依祖先代代口耳相传与祖籍判断之,但已改同音异字姓。

历史争议

由于《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及《汉书·灌婴传》有提及项羽“身死东城”、“追杀项羽东城”等,有人认为项羽是在东城自刎而不是乌江, 但其观点未有被广泛接受。

另刘邦嫁祸项羽杀楚义帝之事,是一个很有名的传说。到了清中叶袁枚还刻意记录于《子不语》一书中。《子不语》、《汉高祖弑义帝》,说有一山东驿盐道卢宪观暴毙,不久苏醒,自称自己前身为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之举,为高祖刘邦唆使,而非项羽。高祖阴弑义帝,并嫁祸给项羽,从而号召诸侯讨发项羽。羽讼于上帝,须布为质。质明,果系高祖所弑。陈平六出奇计,此其一也。故卢死而复苏。问:“何以迟二千年而谳始定?”曰:“羽以坑咸阳卒二十万,上帝震怒,戮于阴山受无量罪。今始满贯,方得诉冤。”

另外《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西楚霸王”在《项羽本纪》中就出现过这么一次,此后不再出现“霸王”,而是称项羽为“项王”。项羽最后在东城被围,自己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最后,太史公称赞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有意思的是《汉书·陈胜项籍传》中,虽然几乎是同样的语言,却没有用“西楚霸王”,《汉书·陈胜项籍传》:“羽自立为西楚伯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然羽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羽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霸”字变成了“伯”。

《史记考索·〈史记〉纪表书世家传说例》记载:“项羽自为西楚霸王,霸者,‘伯’之借字。伯,长也,犹言诸王之长也。羽既为诸侯长矣,故《本纪赞》曰:‘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可见“西楚霸王”实为“西楚伯王”,意思就是诸侯之长。

文化影响

项羽

  京剧《霸王别姬》

项羽英勇善战但下场悲惨,加之他与虞姬的爱情故事,符合大众对悲剧英雄的观感而受戏剧与创作欢迎。

中国传统戏曲中多有与项羽有关的内容,如近代京剧中有名剧霸王别姬。

由于项羽在江边自尽,世人感念,建庙奉祀,陈朝时甚至尊封为帝。后人则尊为诸“水仙王”之一,希望项羽的英灵可以保佑渔民及水上运输、贸易的安全。

评价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书中批评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是少数享此殊荣而无帝王(皇帝)头衔的人物。

有学者认为是司马迁怨恨晚年昏聩的汉武帝,所以故意把项羽这刘氏大敌地位提升,不然综观史记对项羽贬多于褒,不至于到本纪的高度,同时项羽为人好大喜功、极爱面子。《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暗指项羽)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对平民与降卒的六次大,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与杀降:第一次襄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处决了此前帮助齐郡防御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第四次咸阳大,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第五次破齐大,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后的齐国;种种大规模暴行之外,项羽又恢复了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后来又有杀楚怀王、杀秦王子婴并秦诸公子、大掘秦始皇陵等,使大的酷烈恶风在秦末之乱中骤然暴长。

楚国诸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韩信曾批评项羽为:“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此二句意为项羽只看眼前而不识大体;好行小惠而不愿大封大赏,用人但凭个人好恶而非才学,只记过不记功且心胸狭隘,作风与刘邦完全相反。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本纪》;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陈丞相世家》。此二句意指刘邦待人傲慢无礼,但用人不疑且封赏从不手软;相较之下项羽仁而爱人,但用人疑神疑鬼且封赏极为小气,无法留才。

王充:“项羽恶微,号而用兵,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则项羽力劲。”(《论衡·卷十九·恢国篇第五十八》)

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段灼:“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 矣。而羽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羽荣之。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甚痛矣哉!”(《晋书·卷四八·列传第十八·段灼》)

蔡漠:“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晋书·卷七七·列传第四七·蔡谟》)

李德林:“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隋书·卷四二·列传第七·李德林》)

房彦谦:“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盘石之据,产、禄承母弟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北史·列传第二十七》)

魏元忠:“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何况复出其下哉。”(《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二》)

司马贞:“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唐代才子杜牧有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杜牧天真的想法被王安石仿此诗格式吐槽:“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宋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宋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古文观止》)

宋苏辙《虞姬墓》的咏叹是: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宋陆游《项羽》叹曰:“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宋文天祥:“项籍、关侯、敖曹擒虎之流。”(《文山集·送彭叔英序》)

宋范浚:“若籍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则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宋何去非:“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项羽以百战百胜气盖于一时,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众之劲,搏捽决战足以吞敌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遗后世之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刘叔友:“项王有吞岳渎意气,咸阳三月火,骸骨乱如麻,哭声惨怛天日,而眉容不敛,是必铁作心肝者。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

李清照诗赞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明史·卷第一三五·列传第二三·孔克仁》)

王世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终者,要必有人臣之体,人臣之体在才巨而心小其识不凡,而凡不远而远乃可保也无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则项羽、袁绍、李密;委质,则韩信及荣也。”(《王弇州崇论卷之四》)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明末流寇首领张献忠曾经评历代帝王,以西楚霸王为第一。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彼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复谁尤!”参考文献

书目

《史记·项羽本纪》

《汉书·陈胜项籍传》

《汉书·高帝纪》

Template:《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项羽
原文标题:一时人杰——西楚霸王项羽对项羽的记忆,从心中仔细搜索,或许是从初中读鲁迅先生的《三昧书屋》开始的吧。“学剑不成”一句深刻脑海,竟导致了项羽这个形象在我心中的定格与历代学人的描绘不尽相同。在我少时的心里,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是多年以后读到的史迁的记述了,然而和我少时所想,相差无几。或许说起来过于玄妙,我在读鲁迅先生的课文时,并不知这一句是记项羽的,(纵然到现在,我也不能肯定),但我却莫名的认定,这一句是描绘项羽的。我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聪明而浮躁的倾向吧?惺惺相惜?过于抬高自己了。虽然不可否认,我对项羽有着极大的同情心。项羽最后学的是兵法,可惜他虽然认为这是“万人敌”的本事,却也是略知其意,便不肯下功夫了。我常常想,项羽自二十四岁随项梁起兵,直至垓下之亡,一生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兵法只略知其意的人,竟能有这样的战术修...
· 项羽自刎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
· 项羽之死
?淮河北岸的十二月,气温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度,楚军食无粮,衣无衣,睡无衾,举目不见亲人,士气已经跌落至冰点。汉军的作战思路非常清晰:围而不打,然后乘其敝歼之,反正刘邦有的是粮食,项羽已经撑不了几天了。这时有人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此人附汉王之耳,小声嘀咕了几句,刘邦拍手大笑:“四面楚歌,项羽宜其死也!”四面楚歌——历史上的著名典故,经典的攻心战术,具体是谁提出来的,于史无载。最有可能提出这个计策的,有三个人:张良、韩信,甚至是刘邦本人,其中以张良的可能性最大。张良虽然不是楚人,但他曾经在楚地下邳生活了十年,对楚人的风俗了如指掌,完全可以把张良看成楚人。楚歌,顾名思义,是楚地的歌谣,但根据后人整理的垓下楚歌,却具有明显的楚辞风格,这是半文盲刘邦不可能创作出来的,韩信也不擅此道,只有张良可为之。……夜已经很深了,项羽却完全没有睡意,在这种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哪还有心思睡觉。项羽无力地踞坐席前,喝...
· 反击项羽
?项羽出兵夺赵,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但也只有短短一句话:“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但在《史记》相关人物的传记中,却找不到任何与此事相关的记载。再结合项羽发兵进攻背楚附汉的九江王英布诸史料,此次楚军奇兵击赵,应该是小股部队,而不是楚军主力。英布突然背叛项羽,是刘邦在对楚外交战线上取得的重大胜利。项羽残暴无仁,坑秦屠齐,沉杀义帝,已经使楚国联盟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裂痕,弄得人人自危。项羽攻打齐国的田荣,派人去九江调兵,英布勉勉强强地派出几千老弱兵应付差事,后来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英布也没有参加。项羽大怒,派人痛骂英布做人不地道,并要召英布去彭城议事。英布哪敢去项羽的地盘送死?推辞不去。要不是汉、齐二国在北线给项羽制造了太大的军事压力,项羽早就发兵南下找英布讨说法了。二人关系几近破裂,却让刘邦发现了一座大金矿,如果刘邦能将英布争取过来,就可以在...
· 刘邦与项羽: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网络配图《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