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
遭遇
洪承畴本人多谋善断。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 ,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张若麒不知兵,认为锦州之围可立解,日日催促洪承畴进兵。崇祯帝亦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洪承畴不得已,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清军见到明兵如此气势,无不“大骇”。 皇太极对清军失利心急如焚,决定亲率援军趋松山。在松锦之战中,朝鲜亦派出大量炮兵支援清军,而且还有林庆业统帅水军参战。
决战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皇太极带病急援,一路上鼻血不止 ,六昼夜兼行500余里,七月十九日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分军驻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皇太极发现明军的弱点,对诸将说:“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有刈薪、汲水者,辄为逻卒所杀”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
松山被围,通道被断,松山粮饷仅存三日。“初筑时承畴不之觉,已而知为所困,然亦不能争矣。遂上书求援,凡十有八疏。内臣高起潜恐承畴有功,力抑之,使不得奏。” 洪承畴召集诸将,主张决战突围 ,但诸将胆怯,不愿死战,这时张若麒也反对决战,明军“饷乏,议回宁远就食”,洪承畴无可奈何,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大同总兵王朴畏敌,不敢应战,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诸军动摇,“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黑夜中,明兵“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 ,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只得困守松山城,丘明仰则誓与承畴同守,随后组织突围,双方战于尖山石灰窑,明军颇有攻势,但最后皆因潮涨失败。曹变蛟曾夜间突袭清军大营,皇太极亲军猝不及防,皇太极本人拔刀抵抗,遏必隆与锡翰偕同辅国公额克亲合力抵御,变蛟受伤撤离。 松山被清军围困已久,城中乏粮,朝廷命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皆敛兵不敢出战。副将焦埏赴援,至山海关即败。不久,“城内粮尽,人相食,战守计穷” ,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并以其子夏舒为人质。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 ,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就地处决 ,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夷大炮轰毁杏山城垣二十五余丈,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至二十九日,计斩杀明兵五万余人,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但到了五月剃发降清。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设坛赐祭:洪承畴十六坛,邱民仰六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又得到军报,说洪承畴降清了,京城大哗。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影响
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 请独斩王朴,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处死王朴。职方郎中张若麒被处以死刑,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给予削籍的处分。三桂受到降级处分,镇守宁远。松锦大战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西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此战之后,言官皆弹劾陈新甲之失,新甲恐惧请辞,不许。又诛杀陈新甲,职方郎中张若麒下狱论死。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