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汝谐
生平早年迁居青田县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进士。乾道四年(1168年)任两浙转运判官,有政绩。转任江西转运副使,后任江西转运使,兼知信州。力主抗金,辛弃疾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官至吏部侍郎。晚年升徽猷阁待制。开禧元年(1205年)卒,敕葬青田海口山,追封开国伯。参考书目《浙江通志》
生平
早年迁居青田县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进士。乾道四年(1168年)任两浙转运判官,有政绩。转任江西转运副使,后任江西转运使,兼知信州。力主抗金,辛弃疾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官至吏部侍郎。晚年升徽猷阁待制。开禧元年(1205年)卒,敕葬青田海口山,追封开国伯。
参考书目
《浙江通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浙江省-丽水-青田郑汝谐
郑汝谐(1126—1205),字舜举,号东谷居士,青田县城人。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乾道四年(1168)任两浙转运判官,时浙东一带连年干旱、饥荒,汝谐体察民情,救灾扶贫,颇有政绩。继任江西转运副使,曾揭露袁州知州黄邵用公款为母大办丧事。升任大理寺少卿。适逢陈亮因力主抗金而遭陷害入狱,有满门抄斩之危。汝谐受理此案后,据理驳斥诬告,冤案得以平反。不久升任吏部侍郎。淳熙十二年(118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与辛弃疾结为知交。次年奉诏赴京,任宗正少卿兼右文殿修撰。曾偕子如冈使金,面折强敌,不辱使命。升徽猷阁待制。于乡多善举,告老返乡后,曾以瓦易茅,青田屋宇为之一新,火灾之患顿为锐减。庆元二年(1196),倡议改城西水碓坑木桥为石桥,名永济桥。并在城东创建介石书院。开禧元年(1205)卒,敕葬青田海口山,追封开国伯。著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源》、《东谷集》等。
· 郑汝立
生平郑汝立在1546年生全罗北道全州府。他是李珥和成浑的弟子。1567年(明宗22年)通进士试,1570年(宣祖2년)文科及第。1583年礼曺佐郞,1584年修馔历。作为政治生活初期西人党员。有李珥和成浑政治的后援赞助,以后西人党脱党珥,被为成浑,李珥,朴淳次恶批评李。以后,他被列为叛徒,曺宪,郑澈等西人党密集的批评和被弹劾的目标,是李珥成浑的门徒,但是后来依附东人党,他去了宣祖是郑汝立的不好,郑汝立的辞退的家居生活他去了。1589年安克郡守李轴,如年龄朴忠侃为郑汝立的反政府武装,告变后,被为儿子郑玉男和竹岛是自杀。参考资料郑汝立:Daum(韩文)郑汝立: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韩文)
· 郑汝昌
参见金宗直金宏弼南衮金驲孙郑麟趾郑显组
· 【匡氏古代名人】清朝进士匡汝谐
进士牌匾匡汝谐,男,书名匡德熊,号愈臣,系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芳洲(麻洲)村人,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中式第十三名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戍)科第一百八十名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充会试堂,刑部主事,以困防保举员外郎协剿克城赏四品衔,特授中宪大夫,后晋阶资政大夫。匡汝谐是一位正直嗜学之人,心胸宽广,求知上进,他在刑部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不询私情、功勋显赫,晋升资政大夫。他虽在朝庭为官,还能热衷于家族事业,笔者家乡的族谱、祠堂曾铭记着他的一片爱族之心。他不仅热爱本族事业,而且对其他族别同样有一颗帮人之心。邻近的村庄修谱、建祠需写序稿等,他总是有求必应,认真负责,至今各村的后裔们无不夸奖崇拜他“饱腹文才”。他既能为国分忧,又能为民解愁,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匡汝谐身为刑部主事,也常回府探亲,吉安是他停留路过的必经之路。原吉安府内有一“匡事馆”,“匡事馆”是匡氏...
·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包汝谐
包汝谐(1831-1917),字弼臣,宜宾南溪人,1831年(道光十一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包家到他这一代时,家道败落,十分凄苦。逆境中的包弼臣发奋读书,1851年(咸丰元年)20岁时考上廪膳生,并以辞赋闻名于郡县。1852年(咸丰二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按试叙州(宜宾)时,对包弼臣大加赞赏,称他和同里的罗肃、宜宾的赵树吉为“叙州三杰”。1856年(咸丰六年),25岁的包弼臣随叔父包欣芳(字云皋,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刑部广西主事)进京读书求功名,在京居住近5年,这是他一生中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在离京的前一年,他的书画受到尚书孙毓文、侍郎李文田的赏识,李文田还把包弼臣请到家中,专门谈论书画一个多月。李文田大力倡导北碑,又是写北碑的名家,这次把包“延致斋中,谈宴弥月”,使包完全接受了碑学理论,并从此开始对北碑进行大量的学习研究。1860年(咸丰十年),包弼臣叔父包欣芳病逝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