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法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生平景德元年(1004年)至宋都汴京(今开封市),帝赐紫衣束帛,馆于译经院,景德四年(1007年)受赐“普明慈觉传梵大师”称号,天圣元年(1023年)奉诏翻译驻辇国使进贡的“金叶天竺梵经”,景祐二年(1035年)与惟净合撰《天竺字源》七卷。“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倂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嘉祐三年(1058年)示寂,世寿九十六岁,谥“演教大师”,补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历史资料《法护、惟净二师传》法护。中天竺国人。景德改元。赍梵䇲入京。赐紫衣束帛。馆于传法院。时天息灾、法贤。相继迁逝。虽译事不寝。而司南乏人。佥议非法护不可。遂被诏补其处。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预译经。参政赵安仁等润文。礼数有加。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又与安仁等。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宸裁序文。置于录首。仁...

生平

景德元年(1004年)至宋都汴京(今开封市),帝赐紫衣束帛,馆于译经院,景德四年(1007年)受赐“普明慈觉传梵大师”称号,天圣元年(1023年)奉诏翻译驻辇国使进贡的“金叶天竺梵经”,景祐二年(1035年)与惟净合撰《天竺字源》七卷。“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倂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嘉祐三年(1058年)示寂,世寿九十六岁,谥“演教大师”,补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

历史资料

《法护、惟净二师传》 法护。中天竺国人。景德改元。赍梵䇲入京。赐紫衣束帛。馆于传法院。时天息灾、法贤。相继迁逝。虽译事不寝。而司南乏人。佥议非法护不可。遂被诏补其处。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预译经。参政赵安仁等润文。礼数有加。译佛吉祥等经二百余卷。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又与安仁等。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宸裁序文。置于录首。仁宗即位。净与翰林学士夏竦。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赐名天圣释教录。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南海驻辇国遣使。进金叶梵经。诏法护译之。御制译经颂为赐。至和元年。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戒德高胜。可特赐六字师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是时。译场久开。润文官。非位德并隆者。不得参预。如吕夷简、宋绶。如富弼、文彦博、韩琦。皆以宰臣入选。弘阐之盛。古所未有。况梵本甚富。不容尽翻。夷简、绶奉诏。续修法宝录。自祥符至景祐。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至是。净上言。西土进经。新旧万轴。鸿胪之设。有费廪禄。欲乞停罢。中丞孔辅道。亦以为言。上出净疏示之。谕以先朝盛典。不可辄废。译虽不停。自是势亦少缓。不似如前之锐也。至徽宗大观中。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与译语。仁义笔受。宗正南游江浙。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护终于嘉祐三年。净未详所终。(《补续高僧传》卷一)

参考书目

《补续高僧传》卷一

《佛祖统纪》卷四十四、四十五

《景佑新修法宝录》卷六

^《补续高僧传》卷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竺法护
(?—?)即昙摩罗刹、达磨罗察。亦称支法护。西晋敦煌(今属甘肃)人,祖籍月氏,世称“敦煌菩萨”或“敦煌开士”。八岁出家。随师游历西域各地。遍通三十六国语言,广觅梵文佛经。后至长安,自晋泰始二年(266)至西晋末,前后译出一百五十余部经论。译文说事委悉,辞叙雅便。并创译经新法,为后世译事模范。卒年七十八。
· 月氏国人竺法护
简要介绍: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梵Dharmaraksa,意为法护),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为了立志求学,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竺法护,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的成绩最为可观。本段生平晋武帝泰始年间(二六五--二七四),寺院、图像、佛像等,普遍受到崇敬,然《般若经》等方部的经典还在西域,尚未能传布于中国。竺法护发愤立志弘法,随师游历西域诸国。据载,他能通达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熟谙印度、西域各国的字体、发音等,具备这样的能力,奠定了他翻译经典的基础。竺法护为求《般若经》,随师从敦煌经西域南道,先往于阗国,再到疏勒,转往西...
· 竺法护(约三、四世纪间)
竺法护梵名达磨罗察(察,一作刹),是世居敦煌的月支侨民,原来以支为姓,八岁依竺高座出家,以后从师姓竺。他博学强记,刻苦践行,深感当时(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而忽略了西域大乘经典的传译,因此决心宏法,随师西游。他通晓西域各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搜集到大量经典原本,回到长安。从晋武帝泰始二年到怀帝永嘉二年(266—308),译出了一百五十余部经论。武帝末年(274顷),他曾一度隐居山中,随后在长安青门外立寺修行,声名远扬,各地僧俗从学的达千余人。他又去各地宏化,并随处译经。晚年,行踪不详。据说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去世。法护因原居敦煌,化洽各处,时人又称他为敦煌菩萨。后来孙绰作《道贤论》,盛赞他“德居物宗”,并将护和竹林七贤中的山巨源相比。竺法护翻译的经典,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的记录,有一百五十九部、三百零九卷,当时存
· 韶护
明朝,明朝官员,曾任户部主事、昆山典史、按察佥事。
· 护土墙
类型不同类形的护土墙重力形重力形护土墙(Gravitywall),常为石或石矢建成,以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阻力阻挡泥土。优点是便宜而且建造方法简单。悬臂形悬臂形护土墙(Cantileverwall),与重力形相似,但以泥代替了部分石矢作为重力来源,只余下底部悬臂。用钢筋水泥可使悬臂加长,可建更高的护土墙,相对重力形护土墙所用的石矢相对较少。板桩式板桩式护土墙(Pilingwall),是在泥面打入板桩,再把一方的挖走,常用于挖土工程。地锚式地锚式护土墙(Anchoredwall)加劲式加劲式护土墙(RenforcedWall),回包式加劲工法为在土壤中铺设加劲材料,借由土壤与加劲材间之互制行为产生摩擦阻力以稳定土体,并借由加劲结构本身的重量,抵抗来自墙体背后的土壤压力或其它应力。依使用材料而分护土墙共有下列四种1.石砌护土墙2.砖砌护土墙3.混凝土护土墙4.钢筋混凝土护土墙依结构形式而分护土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