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武
生平事迹
家世及出身
杜英武出身自越南李朝的权贵家族,他的先世当中曾有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又作郭盛谥、郭声溢。当时铭文文献里就对杜英武有“郭公英武字冠世”的称呼)、李仁宗时太尉李常杰。杜英武的父亲杜氏便是李常杰的外甥,家居西誉乡,年少时到国都昇龙,娶妻生下杜英武。英武出生后,时任太尉的黎伯玉(又姓张)见他骨相奇特,便将他收为义子。
杜英武年少时便凭著才貌而获君主赏识。八岁时的他长得“肌肤莹净,状貌瓌奇”,而且“善飞鸢之伎,能秦青之音(指他善于歌唱)”,李仁宗皇帝选他入宫为“上林弟子”。杜英武长大后还通晓多方面技能,碑铭文献记述“至如书数射御、药石、经脉,无所不通。阴阳、兵法、橒蒲、博奕,无所不究”。日后的李神宗皇帝亦对英武委以重任。天符庆寿丁未岁农历十二月(1128年西历1月至2月间),神宗继位,任命杜英武管理宫中事务,“腋庭阃内之政,百工制作之事,帝悉委之”。杜英武乃逐步成为朝中要人。
出战建功
杜英武在李神宗(1128─1138年在位)和李英宗(1138─1175年在位)的统治期间,曾数次统兵,平息国内和边疆战事。
据铭文记录,1135年(天彰宝嗣三年)接连发生了文单(今万象)人入侵李朝南部边境,以及山獠人不愿归顺李朝政府的事件。杜英武在两次事件当中都奉命出战。对文单人的战事,杜英武与太傅李公平率兵三十万,在音野(位于今广平省)击溃文单人,斩将擒俘,进军至雾温(在今越南中部南方)而回。对山獠人之战,朝廷派杜英武与众将出击,结果只有杜英武建功而还。朝廷便更为倚重英武,让他负责边境事务,“凡阃外之事则推毂而遣之”。
李英宗初年,爆发了申利(在各种文献里,其姓名又作翁申利、尚衰、赵智之;称号有“平皇”、“平王”及“平原大将”)自称李仁宗之子,企图起兵夺取李朝政权的事件。1139年(绍明二年),申利自称“赵智之”,在中国西南的大理国寻求支援,并由大理国送入越境争夺政权,又向宋朝争取支持,但不被宋人接纳。其后,据越南史籍及碑铭资料,申利在经由鸡洞(在高平省)、太原州,入据上原州(又作上源州)、下农州地区,招纳亡命之士及土著,扩展至千余人,成为李朝北部地区大患。李氏朝廷派谏议大夫刘禹儞(或作刘禹偁、刘高儞)等率兵征讨,但失利而回,而申利则节节进迫,四月攻破富良府(在今宣光、河江、安沛等地),谋攻国都昇龙(今河内)。杜英武(时任辅国太尉)向朝廷自陈不甘看到“蛮夷猾夏”的乱局,请求统兵出战。杜英武率军到广驿(或作旷驿、南旷津),与申利爆发战事,英武分兵为十道,击破申利军,擒杀多名敌将,申利逃脱,英武追剿至陆令州(或作隆令州),俘获申利手下二千余人。最终,申利在谅州(今谅山)被太傅苏宪诚所擒,送交杜英武回昇龙处置,事件结束。朝廷认为杜英武对申利甚有功劳,有所封赏,少主英宗还对他“抚尊亲而彰之”。
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到英宗在位中期杜英武仍曾领兵出战。1154年(大定十五年)正月,撞龙山獠反抗李朝(《越史略》记载“撞龙山獠叛”发生在1152年,即大定十三年的正月),朝廷在二月派杜英武前往,降服该地民众而回。
掌握国政
1138年(天彰宝嗣六年,十月改元绍明),神宗去世,太子李天祚即位为英宗,时年只有三岁。因皇帝年幼,未能亲政,朝廷乃命杜英武匡扶少主。杜英武之所以成为重要辅臣,据《大越史记全书》所称,是因为他是李神宗生母杜太后之弟,又得英宗生母黎太后的器重,故此委任他为“宫殿令”,掌管内外事务。加上杜英武借着其妻子苏氏出入后宫,侍奉杜太后,乘机与黎太后勾结,因此权势更盛。此外,铭文资料记载他的族兄之女瑞珠(高宗生母)被李英宗迎为夫人,并诞下数名皇子,使杜英武更为贵重,“位冠百僚,举国鲜能及之”,学者耿慧玲就认为杜英武的势力来源应反映在其族兄女为君主夫人这件事上。杜英武在英宗即位之时,便马上加官进爵,拜为检校太傅,继而晋用为辅国太尉,赐国姓李氏,具有“军事无不提统”的权力。
杜英武掌权时,有鉴于当时国内经历了多场战事,有必要提升军队素质。英武曾说“兵不习练,无以定乱;民不教战,何以威四夷”,希望透过训练军民恢复国力,应付。在他主持下,李朝政府在1144年(大定五年)开辟练兵场所,教授兵法,三令五申,整顿军队实力。在文治方面,杜英武因有“掌师尹之责”,乃重视儒士,参考儒生们的谏诤意见,并致力于科举制度。此外,杜英武又在1147年 (大定八年)到遭受过“申利之乱”的富良府,进行考核官员和编整户籍的工作。
杜英武辅政约二十年,地位甚高,据1157年(大定十八年)刻成的《古越村延福寺碑铭》所载,当时他的职称全衔是“推诚协谋、保节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守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遥授诸镇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天子赐姓、辅国上将军、元帅大都统、食邑一万户、食实封四千户、越国公”。学者耿慧玲指出,杜英武的职称与李仁宗时的名臣李常杰相似,显示两者间有着势力传承关系。
打击反对者
杜英武在李氏朝廷中掌权多年,位高权重,但亦有一批反对者,杜英武对他们加以严厉打击。
据史籍记载,杜英武因妻子常出入皇宫看望杜太后,借此与英宗生母黎太后勾结,英武恃著此一关系而态度不佳,在朝廷上攘臂厉声,对下属官员则是颐气指使,引起不满,形成反对势力。反对杜英武的殿前都指挥使武带、广武都火头梁上个、玉阶都火头同利、内侍杜乙、智明王、保宁侯、驸马郎杨嗣明等合谋控诉英武,由武带在城门大呼英武的罪状是“出入禁庭,恣行凶秽,恶声闻外,罪莫大焉”,英宗皇帝下令禁军收捕英武,囚禁狱中。黎太后担心英武会在狱中遇害,乃设法营救,命人借着传送酒食给英武,暗中贿赂武带等人。英宗皇帝亲自审理案件后,决定将英武徙置于外(关于徒置情况,《越史略》记载“徙英武为昇田宏”,《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配英武杲田儿”)。黎太后仍希望让英武复职,便多番大赦,英武最终得以再任太尉,继续辅政。此后的杜英武更受宠信,甚至有“擅祸福,专生杀”的权势,便策划报复控诉者武带等人,向英宗密奏“武带等自率禁军,突入阙庭,其罪莫大,不早惩之,恐异日变生”,英宗便派英武捉拿武带等人,严加惩办。武带等二十人被枭首,同利等八人被斩于市,杜乙等五人被处以木马之刑,智明王、保宁侯、保胜侯等被降爵位,杨嗣明等三十人遭到流放,牵连入案而受到惩处的共达六十多人。该事件的发生时间,《越史略》记载在大定九年,即1148年,《大越史记全书》则记载在大定十一年,即1150年。事后,李朝政府颁下多道禁令,以严厉管制朝廷上下的活动及言行,包括不许阉人擅入宫中、朝廷官员不许出入王侯之家、在皇宫内不许数人结集交谈非议等等。
1158年(大定十九年),杜英武查办官员阮国以(又作阮国)。事缘阮国以出使宋朝时,看到其朝中设有铜匦,可让人们投寄奏疏,有助下情上达,便向英宗皇帝请求仿效,英宗依计实行。不久,铜匦收到匿名文件,称杜英武要兴兵作乱,而投寄人是谁则无法查出。英武认定匿名文件是倡设铜匦的阮国以所为,收捕查办。阮国以被迫认罪,判处流放(《越史略》流放到归化寨,《大越史记全书》称流放到清化之寨头)。其后李英宗想召回阮国以,英武先派人送饮料给国以,说“可以辟瘴气”,但国以饮后便身亡。《越史略》及《大越史记全书》等史籍称杜英武赠给阮国以的是鸩酒。
去世及朝廷的追崇
1158年(大定十九年)农历八月,杜英武患上重病,朝廷对其病情甚为关注,“日召国良医而进药石”,但经过诊断后已“明其难疗”,无法好转。到翌年(1159年,大定二十年)正月二十日(西历2月9日),英武去世,寿四十六岁。英宗及黎太后深表惋惜,“七日哀痛,叹国栋坏”,为杜英武举行盛大丧礼,命太傅苏宪诚协助办理丧事,葬于母家先祖之地安乐乡崇仁里。杜英武去世的同年便有《钜越国太尉李公石碑铭序》的刻写,以记念其人其事。朝廷为表尊崇,追赠他“推忠协谋、保节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守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遥授诸镇节度使、同中书明政平章事、上柱国、天子赐姓、特进、辅国上将军、元帅大都统”的称衔。
家族人物
杜英武的家族中的主要亲属及显要人物如下:
郭盛溢(又作郭声溢、郭盛谥):为杜英武父亲杜氏之外祖,李太宗时任太尉。
李常杰:为杜英武父亲杜氏之舅,李仁宗时任太尉。
父:杜氏,原居于西誉乡,少时到国都昇龙,娶妻杜氏,生杜英武。
外曾祖:杜法尸,居于安乐乡崇仁里,创立古越村(在今兴安省)。
母:杜氏。
义父:黎伯玉,李神宗时任太尉。
妻:苏氏。
姊:杜太后,李神宗生母。
姊妹:琼英,与英武同父母,嫁与金部员外郎范氏为妻。
甥:范国贤,琼英之子,因琼英早逝被英武收养,英武加以栽培,使他能够成为“杰出异人”。
族兄之女:瑞珠,为李英宗夫人、李高宗生母。
对杜英武的褒贬及评论
杜英武在历代毁誉不一,受到各种不同的评论。
对杜英武功业大为称颂的,如《钜越国太尉李公石碑铭序》里有赞文说他“威仪棣棣,文质彬彬。有智且勇,辅世安民。兴诗立礼,路义宅仁。冢宰曲裔,至主师神。入决万务,出布五申。文单溃归,鄙无异俗。尚衰就戮,塞不惊尘。功居笫(第)一,位谁等伦”。到后黎朝时,兴安地区还建有庙宇,供奉杜英武为城隍,表扬他辅佐皇帝,建设国家,抵御敌人,平定之功。
负面评价的,如陈朝史官黎文休抨击杜英武勾结黎太后之举是“罪莫大焉”,后黎朝史官吴士连形容他“强梁凌轹”、“英武大恶”。近现代史家陈重金(即陈仲金)更认为他有“篡弑异图”,只因当时有苏宪诚等忠臣义士在朝中为官,才限制了杜英武的势力。
注释
^据《大越史记全书》载,杜英武去世时间为戊寅岁大定十九年(1158年)农历八月(见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李纪·英宗皇帝》,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296页)。《钜越国太尉李公石碑铭序》载,杜英武是在戊寅岁的“南吕之月”(即农历八月)患上重病,延至“太簇之月”(农历正月)二十日(西历1159年2月9日)去世(见《钜越国太尉李公石碑铭序》〔1159年刻成〕,收录于潘文阁、苏尔梦主编《越南汉喃铭文汇编·第一集北属时期至李朝》,远东学院、汉喃研究院,191页)。
^据《大越史记全书》,李仁宗皇帝去世的日期是丁未天符庆寿元年农历十二月丁卯,即西历1128年1月20日。其后皇太子李阳焕即皇帝位。
^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注引吴仕的说法,申利与中国典籍里投靠大理国争夺李朝帝位的赵智之,是同一人。
^申利事件发生时间,据《越史略》载,是“已未年”,即1139年;《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是庚申年至辛酉年,即1140至1141年。
^据《仰山灵称寺碑铭》(1126年刻成),李常杰的职称全衔是“推诚协谋、保节守正、佐理翊戴功臣、守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遥授诸镇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天子义弟、辅国上将军、越国公、食邑一万户、食实封四千户”。见潘文阁、苏尔梦主编《越南汉喃铭文汇编·第一集北属时期至李朝》,远东学院、汉喃研究院,168页。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中文)《越史略》,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第46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日文)(中文)吴士连等. 《大越史记全书》.陈荆和编校.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硏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センター(昭和59-61年)(1984-1986).
(越南文)(中文)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中文)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蕃夷道释》. 郭声波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ISBN 9787561450369.
(中文)2004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耿慧玲《越南李朝的中官研究》(PDF).
(越南文)Quân đội nhân dân - Đền thờ bà Hoàng Thị Loan ở Vân Nội (Hưng Yên).
(中文)陈重金(即陈仲金). 《越南史略》(或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ISBN 7100004543.
相关条目
李朝 (越南)
李常杰
李仁宗
李神宗
李英宗
申利
杨嗣明
苏宪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