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6
转发:0
评论:0
背景自从1890年代开始,人们就知道血流与血氧的改变(两者合称为血液动力学)与神经元的活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神经细胞活化时会消耗氧气,而氧气要借由神经细胞附近的微血管以红血球中的血红素运送过来。因此,当脑神经活化时,其附近的血流会增加来补充消耗掉的氧气。从神经活化到引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通常会有1-5秒的延迟,然后在4-5秒达到的高峰,再回到基线(通常伴随着些微的下冲)。这使得不仅神经活化区域的脑血流会改变,局部血液中的去氧与带氧血红素的浓度,以及脑血容积都会随之改变。历史血氧浓度相依对比(英语: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BOLD)首先由贝尔实验室小川诚二等人于1990年所提出,小川博士与其同事很早就了解BOLD对于应用MRI于脑部功能性造影的重要性,但是第一个成功的fMRI研究则是由JohnW.Belliveau与其同事于1991年透过静脉内造影剂(Gad...

背景

自从1890年代开始 ,人们就知道血流与血氧的改变(两者合称为血液动力学)与神经元的活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神经细胞活化时会消耗氧气,而氧气要借由神经细胞附近的微血管以红血球中的血红素运送过来。因此,当脑神经活化时,其附近的血流会增加来补充消耗掉的氧气。从神经活化到引发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通常会有1-5秒的延迟,然后在4-5秒达到的高峰,再回到基线(通常伴随着些微的下冲)。这使得不仅神经活化区域的脑血流会改变,局部血液中的去氧与带氧血红素的浓度,以及脑血容积都会随之改变。

历史

血氧浓度相依对比 ( 英语 : 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 ) (BOLD)首先由贝尔实验室小川诚二等人于1990年所提出 ,小川博士与其同事很早就了解BOLD对于应用MRI于脑部功能性造影的重要性,但是第一个成功的fMRI研究则是由John W. Belliveau与其同事于1991年透过静脉内造影剂(Gadolinium,Gd,钆)所提出 。接着由邝健民等人于1992年发表在人身上的应用 。同年,小川博士于4月底提出了他的结果且于7月发表于PNAS。 在接下来的几年,小川博士发表了BOLD的生物物理学模型于生物物理学期刊。 Bandettini博士也于1993年发表论文示范功能性活化地图的量化测量。

生理学

由于神经元本身并没有储存所需的葡萄糖与氧气,神经活化所消耗的能量必须快速地补充。经由血液动力反应的过程,血液释出葡萄糖与氧气的比率相较于未活化神经元区域大幅提升。这导致了过多的带氧血红素充满于活化神经元处,而明显的 带氧/缺氧 血红素比例变化使得BOLD可作为MRI的测量指标之一。

血红素氧化状态(带氧血红素)的时候为抗磁性的,相对于缺氧血红素为顺磁性的。 根据血液中血红素的氧化比率可轻易的分辨出不同的磁共振讯号。血液中带氧血红素的浓度上升,相对的BOLD信号也会随之加强。借由MRI搜集这些血氧浓度相依比讯号可以得知脑部中的血流与氧气消耗量值。虽然这些讯号是极小量的,但仍可以表现出脑部中脑区的活化程度。当脑部正思考或做动作或是接受一种经验过程,可以利用一系列严密的测量来确定哪些脑区是负责思考、运动、经历经验。

几乎大部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都是用BOLD的方法来侦测脑中的反应区域,但因为这个方法得到的信号是相对且非定量的,使得人们质疑它的可靠性。 因此,还有其他能更直接侦测神经活化的方法(像是氧抽取率(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 OEF)这种估算多少带氧血红素被转变成去氧血红素的方法 ;或侦测神经讯号造成的电磁场变化 )被提出来,但由于神经活化所造成的电磁场变化非常微弱,过低的信杂比使得至今仍无法可靠地统计定量。

BOLD与神经活动的关系

神经信号与血氧浓度比之间的关系目前正在研究中。一般来说,血氧浓度比跟血流量有一定程度的关联,近几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研究指出血流量与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为了提供养分给神经的代谢所需,血流供应的地点跟时间被严密的控制。

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或称之为PET扫描技术的研究,给被试服用不同种放射活性物质(但是很安全),这些物质在脑内被活动的脑细胞吸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利用磁场和射频波脑内产生脉冲能量,因为脉冲可调谐到不同频段,使一些原子与磁场偶联。当磁脉冲被关掉的瞬间,这些原子振动(共振)并返回到自己的初始态,特殊的射频接收器检测这些共振及其对于计算机的通道信息,据此而产生不同原子在脑区中的定位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新技术,将上述两项技术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检验血流进入脑细胞的磁场变化而实现脑功能成像,它给出更精确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关条目

磁振造影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幸运成像
幸运成像演示以下内容演示了幸运成像的合成过程对比。为了拍摄这个天体,一共拍摄了50000张照片。相关条目
· 神经成像
概览根据成像的模式,神经成像可以分为结构成像,用来展现脑的结构,从而辅助对一些脑疾病(例如脑肿瘤或脑外伤)的诊断。功能成像,用来展现脑在进行某种任务(包括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时的代谢活动。功能成像主要用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不过近来正逐步成为医学神经科诊断的新途径。历史1918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WalterDandy发明了脑室像技术。Dandy的技术是基于X光成像对侧脑室的空气注射。1927年,葡萄牙神经科学家EgasMoniz发明了脑血管成像技术。该技术能够准确呈现颅内正常和异常的血管。1970年,A.M.Cormack和G.N.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断面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脑结构图像。他们两人因此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不久之后,放射性配子(Radioligand)的发明引发了两种新的神经成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面成像(SPECT...
· 电脑成像
历史最早的二维电脑成像是在1973年的电影《Westworld》中使用。图层在编辑图像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新增、移动、隐藏、甚至删除个别的图层,造成不同的效果。举例来说,使用者可以将文字放到一个图层,影像则放到另外的图层。当需要修改文字时,可以隐藏文字图层以外的所有图层,先专注处理需要修改的文字。另外,如果需要为一幅图像配上不同语言的文字,可以把不同语言的文字分别放于个别图层;汇出档案或打印档案时,只要隐藏其他无关的文字版本的图层,就可以获得所需文字版本的文件。参见电脑动画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MagicLeap(MagicLeap)
·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1930年代,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46年,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从最初的一维氢谱(HNMR)发展到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发...
· 即时成像相机
优点能够很快的得到拍摄结果,做到了即拍即得,能够做到相片的快速分享。对于传统相机需胶片冲洗节省了许多时间。对于数码相机,市场上虽有少数可随身携带、使用电池的小型相片打印机,但便利性仍不如即时成像相机。缺点相纸价格比较昂贵,例如宝丽来公司由于停产,原厂的过期相纸价格在德国售价近20欧元。而专门为宝丽来相机复产的不可能计划(TheImpossibleProject)公司的相纸价格亦为23.49美元,而且由于技术原因只有八张。影响摄影师PaoloRoversi曾说“宝丽来相纸用完之日,就是我的末日”参见宝丽来富士胶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