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理性预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5
转发:0
评论:0
理论内容理性预期理论中,将理性预期,定义为是在使用所有可以得到的资讯后,对未来做出的最佳猜测。因此,它假设,在进行最佳预测之后的结果,与市场均衡结果之间,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差异。它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在预测未来时,会采用最佳预测,不会犯下系统性的错误。因此,理性预期的结果,与市场均衡结果之间,不会出现系统性或是可预测的偏差。在经济模型上,理性预期通常会假定,一个单一变数的期望值,将会等于由经济模型预测出的期望值。举例来说,假设在一个简化后的市场中,由供给与需求曲线决定的均衡价格为P。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类会使用所有可得的资讯来决定出最佳预测,理性预期下的价格为P∗∗-->{\displaystyleP^{*}}。因为市场上可能出现在预期形成时无法预知的状况与资讯,因此市场价格可能会偏离理性预期价格,但是这个偏离的值,会是随机的。因此,可以写出这个数学式:在这边,ϵϵ-->{\displayst...

理论内容

理性预期理论中,将理性预期,定义为是在使用所有可以得到的资讯后,对未来做出的最佳猜测。因此,它假设,在进行最佳预测之后的结果,与市场均衡结果之间,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差异。它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在预测未来时,会采用最佳预测,不会犯下系统性的错误。因此,理性预期的结果,与市场均衡结果之间,不会出现系统性或是可预测的偏差。在经济模型上,理性预期通常会假定,一个单一变数的期望值,将会等于由经济模型预测出的期望值。

举例来说,假设在一个简化后的市场中,由供给与需求曲线决定的均衡价格为 P。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人类会使用所有可得的资讯来决定出最佳预测,理性预期下的价格为P∗ ∗ -->{\displaystyle P^{*}}。因为市场上可能出现在预期形成时无法预知的状况与资讯,因此市场价格可能会偏离理性预期价格,但是这个偏离的值,会是随机的。因此,可以写出这个数学式:

在这边,ϵ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是一个随机变量,代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是随机的。因为ϵ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与理性预期价格P∗ ∗ -->{\displaystyle P^{*}}之间是独立的,因此,均衡价格P的期望值,将会等于P∗ ∗ -->{\displaystyle P^{*}}。也就是:

理性预期,是效率市场假说的基础。

数学模型范例

假设在时间点t{\displaystyle t},基于信息集Ω Ω -->t{\displaystyle \Omega _{t}}对下一期随机变量xt+1{\displaystyle x_{t+1}}进行预期。最优性采用最小化Ω Ω -->t{\displaystyle \Omega _{t}}的条件平均二乘法误差为基准。形式上,如果x∗ ∗ -->{\displaystyle x^{*}}是最优的理性预期的话,必然地已最小化下面的损失函数,

E[(xt+1− − -->x∗ ∗ -->)2|Ω Ω -->t]{\displaystyle E[(x_{t+1}-x^{*})^{2}|\Omega _{t}]}。

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

E[(xt+1− − -->x∗ ∗ -->)2|Ω Ω -->t]{\displaystyle E[(x_{t+1}-x^{*})^{2}|\Omega _{t}]}

=E[(xt+1− − -->x¯ ¯ -->t+1+x¯ ¯ -->t+1− − -->x∗ ∗ -->)2|Ω Ω -->t]{\displaystyle =E[(x_{t+1}-{\bar {x}}_{t+1}+{\bar {x}}_{t+1}-x^{*})^{2}|\Omega _{t}]}

=E[(xt+1− − -->x¯ ¯ -->t+1)2|Ω Ω -->t]+2(x¯ ¯ -->t+1− − -->x∗ ∗ -->)E[(xt+1− − -->x¯ ¯ -->t+1)|Ω Ω -->t]+E[(x¯ ¯ -->t+1− − -->x∗ ∗ -->)2|Ω Ω -->t]{\displaystyle =E[(x_{t+1}-{\bar {x}}_{t+1})^{2}|\Omega _{t}]+2({\bar {x}}_{t+1}-x^{*})E[(x_{t+1}-{\bar {x}}_{t+1})|\Omega _{t}]+E[({\bar {x}}_{t+1}-x^{*})^{2}|\Omega _{t}]}

=E[(xt+1− − -->x¯ ¯ -->t+1)2|Ω Ω -->t]+(x¯ ¯ -->t+1− − -->x∗ ∗ -->)2{\displaystyle =E[(x_{t+1}-{\bar {x}}_{t+1})^{2}|\Omega _{t}]+({\bar {x}}_{t+1}-x^{*})^{2}},

该式子的左边被x∗ ∗ -->{\displaystyle x^{*}}最小化,等号右边也必然被其最小化。由于第一项与预期x∗ ∗ -->{\displaystyle x^{*}}无关,因此,第二项被最小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等于零,这意味着,

x¯ ¯ -->t+1=x∗ ∗ -->{\displaystyle {\bar {x}}_{t+1}=x^{*}}。

由此,所谓理性预期,即给定模型的变量等于其条件期待。这里假设了仅对下一期t+1{\displaystyle t+1}的预期,事实上,这对t+j{\displaystyle t+j},∀ ∀ -->j∈ ∈ -->N{\displaystyle \forall j\in \mathbb {N} } 都成立。

相关文献

Muth, John A., 1961,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 Econometrica29: 315-35.

参见

理性预期学派

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

外部链接

Sargent, T. J., ``Rational Expectations," in Henderson, D., (ed.)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预期效用假说
历史1738年,为解决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伯努利提出了期望效用理论。论文主要包括两条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挑战预期效用假说被一些学者认为不合逻辑,并提出阿莱悖论、艾尔斯伯格悖论、展望理论来证明。相关条目展望理论参考文献^DsavidL.Weimer;AidanR.Vining.PolicyAnalysis:ConceptsandPractice.Pearson:PrenticeHall.:122页.ISBN013183001-5.FourthEdition(英语).
· 理性
字源理性(英语:reason)最早源起于希腊语词语“逻各斯”(希腊语:λόγος,logos)。在罗马时代,译成拉丁语:ratio,拉丁语原意是计算金钱,但在等同于逻各斯后,成为哲学上广泛使用的术语。译成法语后,成为法语:raison。最后形成了理性(英语:rationality)与理智(英语:reason)的字根。有基督信仰者认为:真理的本性即为“理性”。真实的道理就叫真性,真理源于自有永有的创造者。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但是同为基督教教徒的何志涤牧师对此有所批评:“我尝试从网中找到一个很有趣的定义说:“真理的本性即为“理性”。真理源于自有永有的创造者。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但是,在哲学中,“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相对于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类在审慎思考后,以推理方式,推导出结论的这种思考方式”。这两个定义似乎是有矛盾。”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的模型中,无限理性被作为...
· 理性主义
泰勒斯哲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学问。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创理性主义精神,推导出过许多几何定理,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他宣布的“水是万物的始基”即是一个理性判断,但他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却仍然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坚定相信任何人都不能认识世界,他们第一个需要认识自己。并且唯一的模式是用理性。苏格拉底没写下他的任何想法,但可由他与其他人的讨论过程中得知。通常苏格拉底先问一问题,与他讨论者则给一个答案。于是苏格拉底继续问问题,直到全部冲突被解决,或者直到讨论者承认他不知道答案(他的大多数讨论以此结束)。苏格拉底没声称知道答案,但是关键地并且合理地接近问题的能力并不因此而隐没。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唯理主义是哈耶克(FrederichvonHayek)经常使用的概念,主要用以指代过分强调理性的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流派。哈耶克作为奥地利学派的一员,秉承了苏格兰启蒙...
· 有限理性
参见利他主义行为经济学经济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心理历史学理性选择理论
·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对休谟经验论的反对在康德(1724-1804)之前,大卫·休谟(1711-1776)接受关于先天知识之理性论的一般认知。然而,在对这个主题做了更详尽的考察后,休谟发现有些被认为是分析的判断其实是综合的,特别是那些跟原因与结果有关的判断。(即,对于主体的分析并不揭示任何断言。)因此它们便外显地决定于经验,并且是后天的。在休谟之前,理性主义者知道结果可从原因推论而来。康德在理性主义熏陶下成长,他深深地被休谟的经验论所扰乱。“康德告诉我们,大卫·休谟将他从教条的睡眠中唤醒。”康德决定要找到答案,并花了至少十二年的时间思索这个主题。然而,康德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写了《纯粹理性批判》。同时,康德也发表演讲、从事教学。另一方面,《纯粹理性批判》包含了康德在建构整体理论期间中的许多时期的思想。康德决定认真对待休谟对于原因及结果之原理的怀疑性结论,这激发了康德往后的工作,这些工作早已深植在康德的理性主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