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文法
文法缘起与沿革
生成文法源于50年代末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研究工作(他的理论在较早的版本里叫做转换文法(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GG)。这个词现在作为集合名词,指此理论以及其后继),而后来也有各种版本的生成语法理论与之争鸣。乔姆斯基目前的理论称作“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 MP)。其他著名的理论包括主辞驱动句构造文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HPSG),语汇机能文法(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 LFG),范畴文法(Categorial grammar; CG),关系文法(Relational grammar; RG),以及树-邻接文法(Tree-adjoining grammar; TAG)。
乔姆斯基认为,生成文法中的性质来自一种“天生的”、普适的语法。提倡生成文法的学者认为,大多数的语法并不是由于交际功能而产生的,也不是简单地从环境中学得的(见刺激贫乏论)。在这方面,生成文法中的观点与认知文法,功能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理论都有所区别。
在大多数的生成文法理论中,一个句子要么是“正确的”,要么是“不正确的”(或叫作“形式完整/不完整的”)。换句话说,生成文法的规则作为一个算法,对一个句子的合法度(符合语法的程度;grammaticality)进行预测,但只得出是/否的结果。在这方面,生成文法又不同于那种把合法度作为随机变量来处理的所谓随机文法(stochastic grammar)。不过,在生成文法一些新近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到随机性的使用,比如 Joan Bresnan 的有关优选理论(optimality theory; OT)的工作。
含暂译术语
主辞驱动句构造文法
语汇机能文法
范畴文法
关系文法
树-邻接文法
刺激贫乏论
认知文法
优选理论
参见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文法
认知语言学
语法分析器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Chomsky, Noam.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Hurford, J. (1990) Nativist and functional explan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I. M. Roca (ed.), Logical Issue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85-136. Foris, Dordrecht.
Isac, Daniela; Charles Reiss.I-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as Cognitive 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95342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