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爱利克·埃里克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0
转发:0
评论:0
生平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1927年是埃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埃里克森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埃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1964年,埃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呈现给安娜,以表对她的感激之情。1936年到1939年间,埃里克森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医学院任职,在那里,他研究了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的儿童。也约在这一时期,他与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和玛格丽特·米德有了交往,1938年,他前往南达科苏语印第安人的松脊居住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苏语印第安人抚育子女的实况。诸如此类的人类学研究使埃里克森1939年,埃里克森迁居加利福尼亚洲,在那里他担任了加利福尼亚研究所的研究助理。1950年,他离开加利福尼亚洲,同年出版...

生平

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

1927年是埃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埃里克森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埃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1964年,埃里克森把自己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一书呈现给安娜,以表对她的感激之情。

1936年到1939年间,埃里克森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医学院任职,在那里,他研究了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的儿童。也约在这一时期,他与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和玛格丽特·米德有了交往,1938年,他前往南达科苏语印第安人的松脊居住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苏语印第安人抚育子女的实况。诸如此类的人类学研究使埃里克森1939年,埃里克森迁居加利福尼亚洲,在那里他担任了加利福尼亚研究所的研究助理。

1950年,他离开加利福尼亚洲,同年出版名著《童年期与社会》,该书高度地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还详尽地论述自我的功能,创立了路线在被人称为新学科的“自我心理学”。

1969年,埃里克森回到哈佛医学院,在那里担任人类发展学教授,并讲授“人类生命周期”,这是一门深受研究生欢迎的课程。

1973年,埃里克森经国家人文学术基金会,获得美国人文科学最高荣誉的杰佛逊讲座。他的讲座题目为“新认同的维度”。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

埃里克森被认为是自我心理学的发起者之一,该理论强调自我的角色,超越了被本我奴役的情况。根据埃里克森所述,儿童所成长的环境,对于提供他们成长、调整、自我察觉与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埃里克森的著作《甘地的真理》(1969年),更关注于他在应用于生命周期后段的理论,赢得了普立兹奖与美国国家图书奖哲学与宗教类。他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以上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到自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也可以看到自我与社会生活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的八个阶段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尚缺乏严格的科学事实作依据,但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生物学观点来,侧重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他的理论有相对的合理性,在西方心理学界有相当太的影响。

主要著作

《童年与社会》Childhood and Society (1950)

埃里克森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

《青年》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1958)

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同一性 : 青少年与危机》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1968)

该书主要介绍人格发展的八阶段学说。

《甘地的真理》Gandhi"s Truth: On the Origin of MilitantNonviolence (1969)

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乔纳斯·埃里克森
外部链接FIFASvFF
· 贝亚特·埃里克森
外部链接贝亚特·埃里克森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
· 马库斯·埃里克森
赛车生涯卡丁车埃里克森的车手生涯从驾驶卡丁车开始。九岁时,他被当时的瑞典房车赛冠军弗雷德里克•艾克布洛姆(FredrikEkblom)相中,后者说服埃里克森的父亲,为他购置了第一台卡丁车,从而开始了他四年的卡丁车竞赛经历。但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埃里克森并没有考虑过进入方程式赛车的赛场。2006年,埃里克森得到了来自瑞典的印地赛车车手肯尼•布拉克(KennyBräck)的赏识,得到了进入方程式赛车界的机会。埃里克森赢得他在宝马方程式的第二个冠军历年成绩一级方程式成绩(图例)粗体为杆位出赛,斜体为最快圈速*赛季进行中。未完赛,但已完成赛事总里程的90%。
· 斯文·戈兰·埃里克森
执教生涯早期埃里克森出生于图什比,球员生涯不算突出,只在瑞典低组别俱乐部KBKarlskoga及代格福什效力,其后在1975年因膝伤而需永久退役。退役后埃里克森首先出任教练,其后成为代格福什的球队经理,在3年内把俱乐部由丙组升至甲级联赛。他在代格福什的成功吸引不少国内俱乐部注意。1979年埃里克森加盟哥德堡,首季执教便为俱乐部取得瑞典杯,1982年更为俱乐部取得三冠荣誉,包括联赛、瑞典杯及欧洲联盟杯(以4-0击败汉堡)的荣誉。埃里克森不久转投葡萄牙俱乐部本菲卡,首季便为本菲卡获得葡萄牙联赛冠军及打进欧洲联盟杯4强。在取得第二届联赛冠军后,埃里克森前往意大利出任罗马的主教练,但他并未能取得佳绩,只在1986年取得意大利杯冠军。在巴伦西亚两季皆无法取得任何锦标后,埃里克森在1989年回到本菲卡,并带领球队打进1990年欧洲冠军杯决赛,以0-1败于AC米兰。1991年再取得葡萄牙联赛冠军。199...
·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
俱乐部生涯早期(米德法特、欧登塞)埃里克森在三岁生日前已经在家乡俱乐部米德法特(MiddelfartG&BK)展开其足球生涯。2005年,他加盟欧登塞并竞逐丹麦青年锦标赛,但球队在八强不敌布隆德比而出局,事后他获选为最佳技术球员。接着的一年,欧登塞凭着他在决赛的进球,终于赢得了冠军。他在欧登塞U16、U19和丹麦U17的亮眼表现,引起了一些欧洲主要俱乐部的注意,其中包括切尔西和巴塞罗那。埃里克森先后在巴塞罗那、切尔西、皇家马德里、曼联及AC米兰试训,但最终决定加盟阿贾克斯。他认为“第一步不应太大,我觉得在荷兰踢球对我的发展十分有利。之后我便收到阿贾克斯的邀请,这是一个美妙的选择。”("Myfirststepshouldnotbetoobig.IknewthatplayingintheNetherlandswouldbeverygoodformydevelopment.ThenAjaxarr...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