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褒曼
生平
早年:1915年-1938年
英格丽·褒曼这个名字是她的父母以瑞典的英格丽德公主(Ingrid of Sweden)命名的 ,她于1915年8月29日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父亲Justus Samuel Bergman为瑞典人,母亲Friedel Adler Bergman则为德国人。褒曼的父亲与母亲分别在她13岁及3岁时去世。褒曼于是被送到一位叔叔身边与他一起生活,不过他也在6个月后死于心脏并发症。所以褒曼后来是由另一位叔叔与婶婶扶养长大,当时他们已经拥有4个孩子。

14歳的英格丽·褒曼
褒曼在17岁时进入斯德哥尔摩的皇家剧院学习过表演,她在夏季首次休息期间被瑞典电影制片厂所雇用,因此也导致褒曼在1年后离开皇家剧院,全心投入电影演出。她离开皇家剧院后的第一次演出是1935年的《 Munkbrogreven 》(虽然之前褒曼曾在《 Landskamp 》中扮演过临时演员)。
21岁的英格丽·褒曼在1937年7月10日与牙医Petter Lindström(他后来成为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结为夫妻,他们的女儿Pia Lindström则于1938年9月20日出生。
在瑞典与德国分别演出12部(包括《 En kvinnas ansikte 》,这部电影后来被翻拍成《女人的面孔》,由琼·克劳馥所主演)及1部电影后,英格丽‧褒曼受到好莱坞制作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的邀请,主演了她于1936年演出的瑞典语电影《寒夜琴挑》( Intermezzo )的1939年英语翻拍版。这部片得到巨大的成功,褒曼也因此成为明星,被形容成“瑞典送给好莱坞一个灿烂的礼物”。在这时期她与其他好莱坞的女明星相异的是︰她未曾改变她的名字、她完全自然、没有任何化妆的演出,褒曼也是身材最高挑的女主角之一。
好莱坞时期:1938年-1949年

《美人计》中的英格丽·褒曼及加里·格兰特
在瑞典完成最后1部电影后,并在美国演出3部成功的作品后,褒曼与亨弗莱·鲍嘉共同主演了1942年的经典《北非谍影》。她在《北非谍影》中的演出也许是她的演员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英格丽·褒曼并不认为她在《北非谍影》的演出是她的最爱:“我演出许多更重要的电影,但这是人们会想去谈论的唯一一部关于亨弗莱·鲍嘉的电影。”关于亨弗莱·鲍嘉,她则是说:“我不曾真正了解他,我亲了他,但我不了解他。 ”
在1943年中,褒曼以《战地钟声》(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隔年她则以《煤气灯下》赢得1944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芭芭拉·史坦华(Barbara Stanwyck)于1944年在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输给褒曼之后,她说她是“褒曼影迷俱乐部成员之一”、“我对于没有获奖并不全然感到难过,因为我最爱的演员赢得这座奖,她凭著演技来获得它 。”褒曼在1945年再度以《圣玛丽的钟声》( The Bells of St. Mary"s )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是她连续3年入围这座奖项。褒曼曾经考虑在1944年的《王国之钥》( The Keys of the Kingdom )中饰演玛利亚·维若妮卡(Maria-Veronica)修道院院长的角色,不过最终是由Rose Stradner来演出,她也是电影制作人约瑟夫·曼凯维奇的第2任妻子。
后来,褒曼以《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再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是一部华特·韦哲(Walter Wanger)独立制作的影片,最初是由RKO影业上映。自从褒曼来到好莱坞之后,她对于这次演出诠释的相当好。其中一个原因是褒曼曾在麦斯威尔·安德森(Maxwell L. Anderson)的百老汇舞台剧《圣女贞德》( Joan of Lorraine )中演出。部分因为与罗塞里尼的丑闻,这部电影并没有造成广泛的回响,并且得到严厉的批评。它后来被修剪掉45分钟,直到1998年才修复成完整的版本,并在2004年发行DVD,所以后来的观众可以观赏到导演想要呈现的内容。
褒曼也主演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意乱情迷》、《美人计》与《风流夜百合》。在拍摄《风流夜百合》的这一年中,褒曼认识了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也是他们后来遭受到社会大众负面批评的开端。褒曼在1940年代时也是演技指导迈克尔·契珂霍夫(Michael Chekhov)的学生。巧合的是,迈克尔·契珂霍夫也在《意乱情迷》中演出,并且因此入围生涯唯一一次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奖) 。
除了这些电影以外,褒曼也在舞台剧《李利奥姆》( Liliom )、《安娜·克丽丝蒂》( Anna Christie )与《 Joan of Lorraine 》中演出。
英格丽·褒曼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阿拉斯加劳军,并且在战争结束不久也为了相同的目地前往欧洲,并目睹了战争造成的破坏。也是在这段时期,她结识了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褒曼在1948年的《凯旋门》 ( Arch of Triumph )中扮演一位吸烟者,因此她后来也开始吸烟 。
意大利时期:1949年-1957年
英格丽·褒曼与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为了拍摄《火山边缘之恋》( Stromboli )而互相认识,当时褒曼已经在美国观赏过他前两部作品,并且为他着迷。在拍摄这部电影期间,褒曼与罗塞里尼展开了婚外情,并在1950年2月7日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罗伯特·英格利·罗塞里尼。
因为褒曼当时是全美国的偶像明星,所以这个事件在美国演变成一大丑闻。后来甚至导致她被民主党参议员爱德温·C·强森(Edwin C. Johnson)在美国参议院中所谴责,并称她为“女人之中一个糟糕的范例并受到巨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褒曼也被选为不受欢迎人士(persona non grata)。因为这次事件,褒曼将自己放逐到意大利,离开美国的丈夫及女儿。最后她的丈夫彼得‧林斯壮对于褒曼的离弃提出,并因此赢得他们女儿的监护权。
英格丽·褒曼与罗伯特·罗塞里尼在1950年5月24日举行婚礼,1952年再度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伊莎贝拉·罗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与伊斯塔·英格丽·罗塞里尼(Isotta Ingrid Rossellini),其中伊莎贝拉现在是一位知名的模特儿和演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褒曼演出几部罗塞里尼执导的电影,包括1954年的《 Joan of Arc at the Stake 》,这是亚瑟·奥内格(Arthur Honegger)创作的戏剧性神剧作品。英格丽·褒曼与罗伯特·罗塞里尼在1957年11月7日结束婚姻关系。
与罗塞里尼分手之后,褒曼主演了让·雷诺瓦(Jean Renoir)执导的电影《多情公主》( Elena and Her Men )这是一部浪漫的喜剧,褒曼在剧中扮演一位波兰公主。虽然这部电影并不成功,然而褒曼的演出被认为是她最佳的表现之一。
褒曼住在意大利的这段时期中,美国人对于她在私生活方面的不满仍然没有消失。在艾德·苏利文(Ed Sullivan)的电视节目中,褒曼成为观众民调是否应该被原谅的对象之一。
晚期:1957年-1982年
英格丽·褒曼与尤·伯连纳,她也以该片的演出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褒曼在1956年于《 真假公主 ( 英语 : Anastasia (1956 film) ) 》中演出,并成功在美国电影圈中复出。她也因此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不过褒曼没有亲自领取奖座,后来是由好友加里·格兰特来替她领奖 。她直到195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才首次在好莱坞公开亮相,当时她也颁发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除此之外,在加里·格兰特介绍褒曼出场后,她走上舞台并受到其他来宾起立热烈的鼓掌。
褒曼在生涯的剩余时间继续在美国与欧洲电影中演出,并偶尔在电视剧现,包括《 The Turn of the Screw 》,并以这次演出而夺得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的肯定。
在这期间,褒曼也在几部舞台剧中演出。除此之外,她与瑞典裔的制作人拉尔斯·施密特(Lars Schmidt)在1958年12月21日结婚,这次婚姻直到1975年施密特去世后才结束。
查尔斯·H·Percy参议员于1972年为了22年前爱德华·C·强森在国会上攻击她的行为对褒曼表达歉意。褒曼也在1973年成为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 。
褒曼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演出而获得第3座奥斯卡金像奖的肯定(也是首座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不过她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中公开的宣称这座奖项应该颁给意大利演员瓦伦蒂娜·歌蒂斯(Valentina Cortese,以《日以作夜》入围这个奖项),当时褒曼曾说“原谅我,瓦伦蒂娜。这并不是我愿意的” 。
除了瑞典语和英语(在抵达美国之后才学的),褒曼还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而且褒曼也曾经使用以上各种语言来演出。
褒曼在1978年演出瑞典名导英格玛·伯格曼的《秋光奏鸣曲》( Autumn Sonata ),并以此片第7次入围奥斯卡奖,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电影现。这部电影是在挪威拍摄的,在片中褒曼饰演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与女儿之间的故事,被认为是褒曼生涯最出色的演出之一。褒曼并在1979年颁给希区柯克美国电影学院的终生成就奖 。
褒曼后来以迷你电视剧《 A Woman Called Golda 》入围艾美奖,并在剧中扮演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的角色。这也是褒曼最后一次演出。
去世

英格丽·褒曼在斯德哥尔摩的公墓
英格丽·褒曼在67岁生日当天(1982年8月29日)于英国伦敦去世,当时她已经罹患乳癌许久。精确的死因则是乳癌手术后产生的淋巴瘤并发症。她的遗体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洒向大海,其余的骨灰则被她的双亲埋在斯德哥尔摩的公墓。当时并有小提琴演奏著《北非谍影》的主旋律《 As Time Goes By 》来缅怀褒曼在《北非谍影》中的演出。
自传
褒曼的自传 Ingrid Bergman: My Story 于1980年出版,内容包括她的童年、早期、好莱坞时期与罗塞里尼之间的关系等。这本自传的出现是因为褒曼的子女警告她:如果她不谈论她的人生,人们将只能从传言与访谈来认识她。
遗产
为了表扬褒曼对电影产业的贡献,她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被赠予一颗星星。褒曼也成为一位文化偶像,不只是因为在《北非谍影》中的角色,而是演员生涯的全部。除此之外,褒曼也被许多人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女演员之一。
一种混种的玫瑰也以英格丽·褒曼来命名 。
电影作品
《插曲》( Intermezzo: A Love Story ) - 1939年
《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 ) - 1941年
《北非谍影》( Casablanca ) - 1942年
《战地钟声》(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 1943年
《煤气灯下》( Gaslight ) - 1944年
《意乱情迷 / 爱德华大夫》( Spellbound ) - 1945年
《圣玛丽的钟声》( The Bells of St. Mary"s ) - 1945年
《美人计》( Notorious ) - 1946年
《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 - 1948年
《摩羯星座》( Under Capricorn ) - 1949年
《1951年的欧洲》( Europa "51 ) - 1952年
《 真假公主 ( 英语 : Anastasia (1956 film) ) 》( Anastasia ) - 1956年
《六福客栈》(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 - 1958年
《东方快车谋杀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 1974年
《秋光奏鸣曲》( Höstsonaten ) - 1978年
获奖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43年) - 《战地钟声》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44年) - 《煤气灯下》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45年) - 《圣玛丽的钟声》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48年) - 《圣女贞德》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56年) - 《 真假公主 ( 英语 : Anastasia (1956 film) )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1974年) - 《东方快车谋杀案》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78年) - 《秋光奏鸣曲》
参考资料
Bergman, Ingrid and Burgess, Alan. Ingrid Bergman: My Story.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 1980. ISBN 0-440032-99-7.
Chandler, Charlotte. Ingrid: Ingrid Bergman, A Personal Biogra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7. ISBN 0-7432-9421-1.
Leamer, Laurence. As Time Goes By: The Life of Ingrid Bergma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6. ISBN 0-060154-85-3.
Dagrada, Elena. Le Varianti Trasparenti. I Film con Ingrid Bergman di Roberto Rossellini. Milano: LED Edizioni Universitarie. 2008. ISBN 978-88-7916-410-8.
外部链接
个人资料
英格丽·褒曼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的资料 (英文)
TCM电影数据库
在百老汇网络数据库了解英格丽·褒曼
TCM Confidential: Ingrid Bergman
Ingrid Bergman在TV.com
在Find A Grave上的英格丽·褒曼
官方网站
Ingrid Bergman website by her family
Ingrid Bergman site run by CMG
卫斯连大学中有关英格丽·褒曼的资料
访谈
1943 New York Times Interview
Larry King transcript与英格丽·褒曼的女儿在《北非谍影》60周年时的访谈
Excerpt from Isabella Rossellini"s Some of Me that describes Ingrid Bergman"s passion for cleaning
相关影音资讯
(法文) Television interview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Judith Jasmin于1957年7月15日
(法文) Television interview1959年2月12日在JT 20H
(法文) Television interview1960年11月19日
Ingrid Bergman"s Spoken Word Version of The Pied Piper of Hamelin
Audio Recording of Ingrid Bergman in the NY Production of More Stately Mansions (1967)(Adobe Flash)
其他
Immortal Ingrid
The Complete Ingrid Bergman Page - A Fansite
Ingrid Bergman Memorial Page
Photographs and bibliograph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