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幽门螺杆菌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9
转发:0
评论:0
症状多于85%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不会感到任何症状或并发症。急性感染可能会引发带有胃痛或恶心的急性胃炎。由此引发的慢性胃炎,其症状(如果存在的话)等同于非溃疡性的消化道症状:胃痛、恶心、胃胀、打嗝、呕吐、黑色粪便等。感染幽门螺杆菌者有10%到20%的风险发展为消化性溃疡,有1%到2%的风险发展为胃癌。幽门前厅(pyloricantrum)发炎很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而胃部发炎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和胃癌。然而,幽门螺杆菌可能只导致常见的慢性炎症,也就是致癌的第一阶段起作用,在致癌的下一阶段并不起作用。在2009年,一个临床分析(meta-analysis)显示,对感染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其降低的致癌风险;结果显示,持续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获胃癌的相对风险增加是65%,就绝对风险而言,其从1.1%提高到1.7%。幽门螺杆菌与大肠息肉(colorectalpolyps)和直肠癌有关;它也可能眼病有

症状

多于85%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不会感到任何症状或并发症 。急染可能会引发带有胃痛或恶心的急性胃炎 。由此引发的慢性胃炎,其症状(如果存在的话)等同于非溃疡性的消化道症状:胃痛、恶心、胃胀、打嗝、呕吐、黑色粪便等 。

感染幽门螺杆菌者有10%到20%的风险发展为消化性溃疡,有1%到2%的风险发展为胃癌 。 幽门前厅(pyloric antrum)发炎很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而胃部发炎可能会导致胃溃疡和胃癌 。 然而,幽门螺杆菌可能只导致常见的慢性炎症,也就是致癌的第一阶段起作用,在致癌的下一阶段并不起作用 。 在2009年,一个临床分析(meta-analysis)显示,对感染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其降低的致癌风险;结果显示,持续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获胃癌的相对风险增加是65%,就绝对风险而言,其从1.1%提高到1.7% 。

幽门螺杆菌与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和直肠癌有关 ;它也可能眼病有关联 。

历史

幽门螺杆菌

  电子显微镜下 H. pylori

1875年,德国的科学家在人体的胃中发现一种螺旋细菌,但因无法在容器中培植,研究结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 此后,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曾发现过抗生素对胃炎的治疗作用。如1972年,中国山东省的一群赤脚医生报告,用痢特灵治疗数种胃炎疗效良好。

1982年,两名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鲁宾·华伦和巴利·马歇尔再次发现该种细菌,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他们以人体的胃黏液来培植,并得出结论,认为人体的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是因为该种细菌在胃部繁殖,而非人们长久认为的吃辛辣食品、压力等造成的。1984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载这项报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幽门螺杆菌的热潮,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但仍然有许多医生不相信这个发现,马歇尔的导师告诉他:“你的观点是错的。”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还曾喝下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造成严重的胃溃疡。后来又迅速治疗成功。2005年,华伦和马歇尔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界对该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认知较为缓慢,他们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及后经过更详细的研究,包括马歇尔曾喝下试管内的杆菌得到胃炎,并以抗生素治疗,医学界才开始改变对胃病的看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在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

在正确认识该细菌以前,胃溃疡病人通常会以中和胃酸及减少分泌的药物来治疗,但经此方法治疗后大多会复发。而胃炎患者则会服用碱式柳酸铋,这方法通常会见效,当时人们仍不知道其机制,后来才发现药物中的柳酸盐会杀死胃部的杆菌,可作为抗生素。现时,这类疾病会以抗生素来杀灭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鸟体内找到。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被确认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

然而,到底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是有益还是有害,近年引起了争议。随着医学及卫生的长足发展,加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令这种菌在已发展国家的人口中正在减退;与此同时,医生发现虽然消灭了幽门螺杆菌令胃溃疡及胃癌的个案不断减少,但食管癌及各种与食管及胃酸倒流相关的疾病却仍然不断增加 。

诊断

临床检验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有三种:抽血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胃镜取出胃黏液标本,检验活菌体;口服含 C或 C的尿素,一段时间后呼气检验含 C或 C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因为若存在幽门螺杆菌,尿素将被其特异的尿素酶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血液由肺呼出。

治疗

一旦在一个消化性溃疡人上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正常的程序是根除它,并使溃疡愈合。标准的一线治疗是一个为期一周的“三联疗法”组成为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抗生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的各种变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如使用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在对青霉素过敏的人或用甲硝唑替代阿莫西林。这已经彻底改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并使得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过去唯一的选择是单独使用H2受体阻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剂控制溃疡症状。

越来越多的感染者被发现感染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这将导致初期治疗的失败,而需要增加额外的几轮抗生素治疗或使用可替代的策略,如一个四联疗法,这增加一个铋胶体,如次水杨酸铋。对克拉霉素抗药性菌株的治疗中,已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参见

消化性溃疡疾病和幽门螺杆菌发现年表

参考资料

幽门螺杆菌基金会由发现者马歇尔博士所设立,有幽门螺杆菌最新的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炭疽杆菌
简介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的自然宿主包括草食性野生动物(象、鹿、羚羊等)和家畜(牛、羊、马、驴和骆驼等)。人类自然感染主要是因为接触污染的动物尸体和皮毛,接触被感染动物污染的土壤;也可因食用加热不充分的病畜肉导致肠炭疽或吸入带有芽孢的尘埃引起肺炭疽。另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就是生物武器袭击,以气溶胶方式散布的炭疽芽孢能够同时大面积污染空气、水源、食物。以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肠型和肺型3种炭疽。皮肤型炭疽是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的;肠型炭疽是通过胃肠黏膜损伤而致;肺型炭疽是通过吸入炭疽芽孢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至12天,平均2~5天,3种类型的炭疽均有可能致死,但如果早期治疗及时,80%的皮肤型炭疽能恢复正常。历史德国医师兼科学家罗伯·柯霍(HeinrichHermannRobertKoch)首先于1870年分离出造成炭疽病的细菌,此项研...
·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毒素与医学美容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阻断剂,它可以阻断神经讯号被传递到过度收缩的肌肉,使用过度收缩的肌肉放松,改善动态纹,达到除皱的效果。而未施打肉毒杆菌的肌肉部位,仍可正常收缩,并不会影响正常的脸部表情,一般注射后3天开始发挥功效,一、二周左右效果完全呈现,其作用约可持续4-6个月。每年定期治疗两至三次,便可持续维持没有皱纹的效果,期间也可以随意增加注射的部位。参见肉毒杆菌中毒(Botulism)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Toxin)
· 白喉杆菌
简介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是引起小儿白喉的病原菌,属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种类较多,包括白喉杆菌和类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为非致病菌,常见的有假白喉杆菌,结膜干燥杆菌、溃疡杆菌和痤疮杆菌等。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菌体大小为(0.3~0.8μm)×(1~5μm),细长稍弯,粗细不一,菌体一端或两端排列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鞭毛,不产生芽胞;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granules),其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和核糖核酸,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培养特性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
· 麻风杆菌
发现历史于1873年由挪威医生格哈德·阿玛尔·汉生在麻风病人的皮肤结节中发现。杀灭方法麻风杆菌在0℃可活3-4周,强阳光照射2-3小时后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活。内部参考结核杆菌
· 鼠疫杆菌
历史鼠疫杆菌是1894年由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Institute)的法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辛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时所发现的。耶尔辛是巴斯德的学生。北里柴三郎,一名日本细菌学家和科赫(RobertKoch)的学生,当时也正在从事寻找鼠疫病原体的研究。然而,耶尔辛先一步确定鼠疫和鼠疫杆菌的关系。这个细菌原被称为鼠疫巴斯德氏杆菌(Pasteurellapestis),后来被重新命名为鼠疫耶尔辛氏杆菌(Yersiniapestis)。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