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怀尔德
生平
早年
比利·怀尔德于1906年出生在奥匈帝国,本名为 山谬·怀尔德 。比利是母亲给得昵称。后来他们迁居到维也纳,怀尔德也在这里就读中学与大学。完成维也纳大学学业后,他成为一位记者,并因此前往德国柏林发展。
居住在柏林的时期中,比利·怀尔德成功的成为作家,并且在柏林小报获得正式的工作。后来因为对电影感到兴趣,他开始编写剧本,并与佛莱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与罗伯·西奥特麦克(Robert Siodmak)等几位新人合作。后来因为阿道夫·希特勒掌权,比利·怀尔德流亡巴黎,最后来到美国发展。比利·怀尔德的母亲、祖母与继父后来都死在奥斯威辛。
好莱坞时期
比利·怀尔德于1933年抵达好莱坞,担任一位编剧。他在1934年归化为美国籍。比利·怀尔德首部获得重大成功的作品是1939年的《俄宫艳史》,这部作品也是与德国移民恩斯特·刘别谦合作完成。这部由葛丽泰·嘉宝所主演的脱线喜剧受到许多正面的赞誉,比利·怀尔德也因此首度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与查里斯·贝基特共同入围)。他与查里斯·贝基特(Charles Brackett)从1938年至1950年间合作编写剧本。1941年的《难舍黎明》(Hold Back the Dawn)与1942年的《火球》(Ball of Fire)都获得票房佳绩。
1942年上映的《少校和未成年人》是比利·怀尔德首部执导的电影。不过他是在《双重保险》这部作品中建立自己的执导声誉,并首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双重保险》是他与雷蒙·钱德勒合作的作品,也是一部黑色电影的代表作。一些人认为这部作品是首部真正的黑色电影,并融合《公民凯恩》与《马耳他之鹰》的风格。
比利·怀尔德以《失去的周末》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与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是美国早期严肃探讨酗酒问题的电影之一。随后他以威廉·荷顿与格洛丽亚·斯旺森所主演的《日落大道》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入围,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这部作品受到极高的赞誉,被认为是美国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1951年的《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也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入围。威廉·荷顿后来以1953年的《战地军魂》(Stalag 17)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比利·怀尔德也第5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1959年上映的喜剧《热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 )再度获得成功,比利·怀尔德第7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由玛丽莲·梦露、东尼·柯蒂斯(Tony Curtis)与杰克·莱蒙所主演,杰克·莱蒙也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热情如火》也被认为是美国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比利·怀尔德在1950年代中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喜剧,包括《七年之痒》(1955年、The Seven Year Itch)、《热情如火》、《龙凤配》与《公寓春光》等。
他与作家I·A·L·戴蒙(I. A. L. Diamond)从1959年开始合作。1960年的《公寓春光》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与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在内的五个大奖。不过在这之后,比利·怀尔德的创作速度开始缓和下来。《飞来艳福》(The Fortune Cookie)由杰克·莱蒙与华特·马殊(Walter Matthau)所主演,而华特·马殊则以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这也是比利·怀尔德最后一次入围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晚年
比利·怀尔德的墓地
比利·怀尔德于1988年获得俄文·撒尔伯格纪念奖,同时也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拥有星形奖章。
比利·怀尔德最后于2002年因肺炎而于加州洛杉矶逝世,并被埋葬在西木区的西木村纪念公园公墓(Westwood Village Memorial Park Cemetery)中,与杰克·莱蒙一起。
喜剧演员米尔顿·柏尔(Milton Berle)与杜德利·摩尔(Dudley Moore)也在这一天去世。法国的知名报纸世界报于隔天报导他的死讯:“比利·怀尔德去世了,再也没有人是完美的。”
遗产
比利·怀尔德对于好莱坞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他扩展了电影的题材。《双重保险》与《日落大道》对于黑色电影的建立影响深远。他也有5部电影名列AFI百年百大喜剧电影当中,是最多作品入围的导演(与伍迪·艾伦并列),其中《热情如火》名列首位。在1998年的AFI百年百大电影中,他则有4部电影上榜,分别是《日落大道》第12名,《热情如火》14名,《双重赔偿》38名,以及《公寓春光》93名。
作品
1940年:《俄宫艳使》(Ninotchka)
1941年:《难舍黎明》(Hold Back the Dawn)
1942年:《火球》(Ball of Fire)
1944年:《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
1945年:《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1948年:《柏林艳史》(A Foreign Affair)
1950年:《日落大道》(Sunset Blvd.)
1951年:《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
1953年:《战地军魂》(Stalag 17)
1954年:《龙凤配》(Sabrina)
1955年:《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
1957年:《林白征空记》(The Spirit of St. Louis)
1957年:《黄昏之恋》(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年:《控方证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9年:《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
1960年:《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
1966年:《飞来艳福》(The Fortune Cookie)
参考资料
Clinton, Paul.Legendary director Billy Wilder dead at 95. CNN. [ 2009-01-20 ] .
相关著作
Richard Armstrong, Billy Wilder, American Film Realist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00)
Dan Auiler, "Some Like it Hot" (Taschen, 2001)
Charlotte Chandler, Nobody"s Perfect. Billy Wilder. A Personal Biography (New York: Schuster & Schuster, 2002)
Cameron Crowe, Conversations with Wilder (New York: Knopf, 2001)
Georges-Claude Guilbert, Literary Readings of Billy Wilder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7)
Daniel Hermsdorf, Billy Wilder. Filme - Motive - Kontroverses (Bochum: Paragon-Verlag, 2006)
Glenn Hopp, Billy Wilder (Pocket Essentials: 2001)
Glenn Hopp / Paul Duncan, Billy Wilder (Köln / New York: Taschen, 2003)
Robert Horton, Billy Wilder Interview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
Andreas Hutter / Kamolz, Klaus, Billie Wilder. Eine europäische Karriere (Vienna, Cologne, Weimar: Boehlau, 1998)
Jérôme Jacobs, Billy Wilder (Paris: Rivages Cinéma, 2006)
Kevin Lally, Wilder Times: The Life of Billy Wilder (Henry Holt & Co: t ed edition, May 1996)
Ed Sikov, On Sunset Boulevard. The Life and Times of Billy Wilder (New York: Hyperion, 1999)
Neil Sinyard & Adrian Turner, "Journey Down Sunset Boulevard" (BCW, Isle of Wight, UK, 1979)
Tom Wood, The Bright Side of Billy Wilder, Primaril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69)
Zolotow, Maurice, Billy Wilder in Hollywood (Pompton Plains: Limelight Editions, 2004)
Hellmuth Karasek, Billy Wilder, eine Nahaufnahme (Heyne, 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