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生平
自幼家境贫寒,1922年四岁时被养母的二哥张金斌(其舅舅)从天津乘坐火车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侯宝林猜测自己是天津人。身为八旗子弟的养父侯连达在载涛府上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2岁开始学艺,初学京剧,不久改习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
1938年侯连达,朱阔泉收侯宝林为徒。10月,侯宝林与陕西巷卖粥的连老头的女儿连秀贞结婚。一子夭折。
1940年端午节左右,侯宝林来天津,正式在剧场和电台演出。1944年初,侯宝林与连秀贞离婚。1944年侯宝林的相声代替京韵大鼓攒底。在天津第二任妻子刘淑芳留下两个孩子,长子耀中、女儿耀茹。1946年与小其5岁的天津京剧名角王雅兰恋爱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相声革新,1950年参加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创作反映建国后生活的作品。剔除旧相声糟粕,纯洁相声语言,提高相声艺术趣味和格调以便能迎合新的文化与政治环境。1954年生侯咪咪,1962年夭折。1955年参加中央广播说唱团,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大量相声节目,多次深入工厂、农村和全国各地演出,对扩大相声影响,提高相声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做出了贡献。1979年退出艺术舞台,专事曲艺理论研究,与其他曲艺工作者合著了《曲艺概论》《相声艺术论集》《相声溯源》等著作。侯宝林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应聘为北京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
作品
有作品集《侯宝林相声选》(1980年),其中有与其他人合作的相声新作,有经他加工、整理过的传统作品。代表作有:《婚姻与迷信》、《一贯道》、《妙手成患》、《夜行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等。这些作品大多具有犀利的讽刺锋芒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为坚持相声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努力塑造人物形像,发挥讽刺艺术特长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艺术成就
侯宝林的相声风格清新、洒脱、含蓄、优美,追求寓庄于谐、意高味浓的美学境界。他艺术态度严肃、认真,舞台风度亲切、自然、朴实、大方,语言节奏清晰、明快,形体动作自然、和谐并强调酣畅和含蓄、知识和趣味、评论和形像的结合。他善于摹拟各种方言市声,摹拟各种类型人物的形态和多种戏曲流派的演唱风格。他的相声表演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与喜爱,也为一些国际人士所瞩目。1980年曾应邀赴日本访问,考察了日本民间喜剧艺术漫才、落语的情况。
经典相声段子
1940年,侯宝林演京剧。
北京话
改行
关公战秦琼
讲帝号
空城计
卖布头
三棒鼓
歪批三国
戏剧与方言
戏剧杂谈
戏迷
相面
阴阳五行
贼说话
捉放曹
醉酒
夜行记
买佛龛
家庭
第一任妻子卖粥之女连秀贞,1942年生侯双安,不久夭折
第二任妻子厨师之女刘淑芳,生侯耀中,侯耀茹(女)
第三任妻子王雅兰,生侯耀华,侯耀文,侯錱(女,简化为“侯珍”),侯咪咪(女,1955年生,7岁因病去世)
侯耀中长子侯震。
侯耀华与妻子龚长青生侯军。
传谢东为私生子
《一户侯说》《七嘴八舌侯家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