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0
转发:0
评论:0
早年及生平玻色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是七名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苏伦特拉纳特·玻色(SurendranathBose)曾任职于东印度铁路工程部。玻色就读于加尔各答印度教学校(英语:HinduSchool,Kolkata)(HinduSchool),后就读于也位于加尔各答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College),他在这两所当地知名学府时都获得了最高分。他接触了一些优秀的老师,如贾加迪什·钱德拉·玻色(JagdishChandraBose,无血缘关系)及普拉富尔拉·钱德拉·罗伊(英语:PrafullaChandraRoy)(PrafullaChandraRoy),他们都鼓舞了玻色要立好远大志向。他于1911年至1921年任加尔各答大学物理学系讲师。他于1921年转到了当时成立不久的达卡大学物理学系(现位于孟加拉境内),也是任职讲师。玻色于1924年写了一篇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

早年及生平

玻色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是七名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苏伦特拉纳特·玻色(Surendranath Bose)曾任职于东印度铁路工程部。

玻色就读于加尔各答印度教学校(英语:Hindu School, Kolkata)(Hindu School),后就读于也位于加尔各答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 College),他在这两所当地知名学府时都获得了最高分。他接触了一些优秀的老师,如贾加迪什·钱德拉·玻色(Jagdish Chandra Bose,无血缘关系)及普拉富尔拉·钱德拉·罗伊(英语:Prafulla Chandra Roy)(Prafulla Chandra Roy),他们都鼓舞了玻色要立好远大志向。他于1911年至1921年任加尔各答大学物理学系讲师。他于1921年转到了当时成立不久的达卡大学物理学系(现位于孟加拉境内),也是任职讲师。

玻色于1924年写了一篇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的论文(详见下节〈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没错的错误〉),当中并没有提到任何经典物理。在开始时未能发表的挫折下,他把论文直接寄给身在德国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意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不但亲自把它翻译成德语,还以玻色的名义把论文递予名望颇高的《德国物理学刊》(Zeitschrift für Physik)发表。就是因为此次赏识,玻色能够第一次离开印度,前往欧洲并逗留两年,期间与路易·德布罗意、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工作过。

玻色于1926年回到达卡,任教授兼物理学系主任,并继续留在达卡大学教学至1945年。那时候他回到了加尔各答,在加尔各答大学教学至1956年,他退休时被授予名誉教授头衔。

没错的错误

共有三种可能性。那么两正的概率是多少?

由于两个硬币不同,产生一正一反的结果共有两个。得到两正的概率为四分之一。

有一次玻色在达卡大学讲课,课题是光电效应及紫外灾变,玻色打算向学生展示当时理论的不适之处,因为理论预测的结果跟实验不符。在讲课期间,玻色在应用理论时犯了错,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得出一个跟实验一致的预测。(他后来将讲课内容改写成了一篇短文,叫《普朗克定律与光量子假说》。)

那错误是一个很简单的错──跟认为掷两枚硬币得两正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是一样的──任何对统计学有一点基础理解的人都知道有问题。然而预测结果跟实验吻合,使玻色意识到事有蹊跷。他首次提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对微观粒子不会成立,这是因为由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所导致的变动此时会大得足够构成影响。故此他强调在每个体积为h的相空间中找到粒子的概率而舍弃粒子不同的位置和动量。

好几份物理学刊都没有为玻色发表论文。他们认为他所展现的是一个简单错误,而且玻色的发现被忽略了。灰心的他写了封信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马上就同意他的观点。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支持玻色理论的论文,递予《德国物理学刊》发表,并要求将这两篇论文一同发表,此时玻色的理论终于受到推崇。这是1924年的事。玻色早前曾经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论文从德语翻译成英语。有人说玻色把爱因斯坦当成他的“导师”。

玻色的“错误”能得出正确结果,这是因为光子们是不能被分辨出来的,也就是不能把任何两个同能量的光子当作两个能被明确识别的光子。比方说,如果在另一个宇宙里,硬币表现得像光子及其他玻色子一样,掷出两正的概率的确是三分之一(正反=反正)。玻色的“错误”现在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爱因斯坦采取了这个概念,并把它延伸到原子去。这为预测某个现象的存在铺好了路,这个现象就是现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现象中一组高密度的玻色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以玻色命名)在超低温状态中会成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于1995年被实验所证实。

往后的研究

在这以后玻色的概念在世界物理学界广受好评,达卡大学于1924年允许他休假到欧洲去旅行。他在法国度过了一年,跟居里夫人共事,也跟多位知名科学家见过面。之后他又多游学一年,在柏林跟爱因斯坦共事。在1926年他回到达卡大学之后,就立即于被擢升为教授。他并没有博士学位,一般来说他是不够资格当教授的,但是爱因斯坦还是推荐了他。他的研究范围很广,从X射线晶体学到统一场理论都有涉猎。他还跟梅格纳德·萨哈一起发表了真实气体用的一条状态方程。

除物理以外,他还研究过生物化学及文学(孟加拉语及英语)。他还深入地学习过化学、地质学、动物学、人类学、工程学及其他科学。作为一个有孟加拉背景的印度人,他花了不少时间把孟加拉语推广为教学语言,将孟加拉语应用到他所翻译的科学上的论文,以及推广该地区的发展。

玻色于1944年被选为印度科学促进协会主席,1958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轶事

有一次大科学家尼尔斯·玻尔正在讲课。玻色列席。讲课者讲着讲着,中途在解释某一点时有难处。他一直都在黑板上写着;他停下来,转向玻色,问道,“玻色教授能帮我个忙吗?”讲课期间玻色都在闭着眼坐着。听众们都忍不住向玻尔教授的话报以微笑。令他们惊奇的是,玻色张开了眼睛;一下子就把讲课者的难题给解决了,之后他坐下来又把眼睛闭上了。

1927年在意大利科莫举行了科莫会议,除了爱因斯坦、薛定谔和狄拉克以外,当代最著名了物理学家,包括玻尔、海森堡、普朗克、洛伦兹、德布罗意等都出席了。但是玻色却没有能够出席,原因很离奇。因为当时大会向远在印度的玻色教授发出了邀请函,寄往了加尔各答大学,署名“寄给加尔各答大学的玻色教授”。但是当时玻色已经离开加尔各答大学去了达卡大学,而加尔各答大学还有一位姓玻色,全名叫做D.M.玻色的教授,而当时的通讯并不如现在发达,于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玻色就代替了当时已经很有名望的S.N.玻色,参加了众星云集的科莫大会。

参考资料

S. N. Bose. "Plancks Gesetz und Lichtquantenhypothese",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26:178-181 (1924). (The German translation of Bose"s paper on Planck"s law)

Abraham Pais. "Subtle is the Lord...": The Science and Life of Albert Einstein.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 423-434). ISBN 0-19-853907-X.

"Heat and thermodynamics" Saha and Srivasthav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萨特布拉山脉
外部链接g102001/240.pdf
· 斯特凡纳·查普伊萨特
外部链接Statsatfussballdaten.deUEFA.com-Switzerland"sgoldenplayer
· 让-保罗·萨特
哲学学说1.背景从理论根源上分析,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有着渊源关系,属于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所主张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要求人们把最熟悉、最本真、最接近的东西当作哲学研究对象,海德格尔把胡塞尔所说的“现象”从“先验自我”领域转到了“人的存在”的领域,这是现象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萨特从研究胡塞尔的著作开始,后来也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2.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之前,海德格尔提出:“人的存在就是他的本质。”这两个命题都强调,人的本质不是类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质。与海德格尔的命题相比,萨特进一步强调,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海德格尔虽然指出人的存在有本真和非本真两种状态,但他并没有明白地说出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所在。萨特则明确地指出,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的自由选择,存在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的过程。萨特在说“存在先于本质”时,紧接着说:“或者不妨说,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萨特再三强调存在
· 多纳托·伯拉孟特
生平早年生涯伯拉孟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在他的童年,根据瓦萨里的记载,在读写练习以外,伯拉孟特还经常练习打算盘。他的父亲可能引导他学习绘画。对于他早期生活工作着实所知甚少。他可能是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助手。此时伯拉孟特的家乡乌尔比诺已经在贵族的领导下成为人文主义的中心。罗马时期伯拉孟特很可能在1499年9月法国占领米兰时才迁往罗马。作为教宗亚历山大五世的侍从建筑师,他可能被派遣去修建圣母广场和圣伯多禄广场的喷泉,并且参与了几个建筑咨询会议。他可能在此期间有意地减少设计工作,以便更好地研究罗马的古代建筑遗迹。他的足迹甚至到达了拿波里。他也与拿波里的主教过从甚笃。主教委托他在罗马为帕奇的圣母教堂修建修士住房和修道院,工程于1504年完工。1502年开始,伯拉孟特开始为蒙托里奥的圣伯多禄教堂设计一座小型的礼拜堂,这座礼拜堂后来被称作“坦比哀多”。这里被认为...
· 萨特莱杰河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史》杨翠柏、刘成琼三民书局ISBN957-14-4134-1《巴基斯坦》陆水林重庆出版社ISBN7-5366-6632-2《世界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ISBN7-5031-3319-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