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遴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遴选标准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目前每两年(奇数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人数不超过60人。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增选了14次,共选院士约1200人左右。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候选人特别推荐小组,不受理本人申请。目前有两种提名方式: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新当选院士在通过各学部审查确认后,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历史1955年随...
遴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遴选标准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 。目前每两年(奇数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人数不超过60人。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增选了14次,共选院士约1200人左右。 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候选人特别推荐小组,不受理本人申请。目前有两种提名方式:
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
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
新当选院士在通过各学部审查确认后,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历史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根据国家现行规定,中科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医疗保健、差旅等)相当于副部级。
自1955年开始,到2005年止,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1批共计1076名院士。参见院士列表。
自1994年-2007年,共产生8批57名外籍院士。参见外籍院士列表。
参见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
潘际銮,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男,1927年12月24日生。江西瑞昌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
· 计算机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
简要介绍:吕建,1960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1995年在联合国大学澳门国际软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执行副理事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等职。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吕建以探索建立新型软件方法学作为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长期坚持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新型软件平台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成果,为中国软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学术带头人,吕建教授的“面向Internet的软件方法与技术”团队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由他担任主任...
· 电子学、电波传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保维
简要介绍:吕保维,1916年生,江苏常州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4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先后在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通讯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基础科学部)院士。2004年逝世。吕保维主要从事电波传播理论,以及空间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是我国电波传播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我国空间科学和电波科学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开展了我国首次电离层和对流层散射的研究和实验,发展了对流层和电离层前向散射理论,为设计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和建立这种通讯电路提供依据;主持完成了我国首次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实验;在从事卫星式飞船与地面间短波无线电通信传播问题的研究中...
· 院士
参考文献参见皇家学会学部委员
· “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简介
黄祖洽(1924.10.2—2014.9.7),男,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物理学报》主编。黄祖恰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设计定型及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氢分子激发态的相互作用、浸润相变理论及噪声在随机系统中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人物生平1924年10月2日,黄祖恰生于湖南长沙。父亲黄迪庆曾在司法界任职,后来当过中学教员,母亲张孝恂操劳家务。1937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