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围棋九品制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解说1.入神:(上上)变化不测,而能先知,精义入神,不战而屈人之棋,无与之敌者。2.坐照:(上中)入神饶半先,则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至虚善应。3.具体:(上下)入神饶一先,临局之际,造形则悟,具入神之体而微者也。4.通幽:(中上)受高者两先,临局之际,见形阻能善应变,或战或否,意在通幽。5.用智:(中中)受饶三子,未能通幽,战则用智以到其功。6.小巧:(中下)受饶四子,不务远图,好施小巧。7.斗力:(下上)受饶五子,动则必战,与敌相抗,不用其智而专斗力。8.若愚:(下中)9.守拙:(下下)历史上入品者琅邪王抗(刘宋人),第一品。吴郡褚思庄(刘宋人),第二品。会稽夏赤松(刘宋人),第二品。泰山南城羊玄保(刘宋人371-464),第三品。萧道成(齐高帝427年-482年),第二品。萧鸾(齐明帝452年-498年),第三品。济阳考城江?(南朝宋齐间人452-495年),第五品。彭城武原到溉(南朝...

解说

1.入神:(上上)变化不测,而能先知,精义入神,不战而屈人之棋,无与之敌者。

2.坐照:(上中)入神饶半先,则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至虚善应。

3.具体:(上下)入神饶一先,临局之际,造形则悟,具入神之体而微者也。

4.通幽:(中上)受高者两先,临局之际,见形阻能善应变,或战或否,意在通幽。

5.用智:(中中)受饶三子,未能通幽,战则用智以到其功。

6.小巧:(中下)受饶四子,不务远图,好施小巧。

7.斗力:(下上)受饶五子,动则必战,与敌相抗,不用其智而专斗力。

8.若愚:(下中)

9.守拙:(下下)

历史上入品者

琅邪王抗(刘宋人),第一品。

吴郡褚思庄(刘宋人),第二品。

会稽夏赤松(刘宋人),第二品。

泰山南城羊玄保(刘宋人 371-464),第三品。

萧道成(齐高帝 427年-482年),第二品。

萧鸾(齐明帝 452年-498年),第三品。

济阳考城江?(南朝宋齐间人 452-495年),第五品。

彭城武原到溉(南朝梁人 477-548),第六品。

参见

围棋

围棋段位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九品中正制
历史背景最早汉代推行察举制,再由中央加以一番考试。其先是对策,只是征询意见。直到东汉后期,始正式有考试,其时只为考试制度之一部分。汉末天下大乱,察举制无从推行。朝廷用人缺乏客观标准,武人在行伍滥用人员,不依制度。长久以来为门阀把持,乃至贿选之风极盛。曹魏时,以陈群之议,始创设九品中正制以选拔人才。此制大体,在中央任职,“贤有识见”者,由各州郡分别公推大“中正”,中正必须是二品现任中央官。由中正以簿世(谱牒家世)、行状(才干、道德)、乡品(中正鉴定)为标准查访评定州郡人士,把人才分成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大小中正,就其所知,分别品第。并加评语。给乡品前先列某一层次,即所谓“辈目”,由小中正(郡)列入记录,襄助大中正(州)核定后,最后转呈司徒,作为吏部授官依据,分别黜陟。曹魏时对人才的提升和使用有重要作用,如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
· 围棋段位制
历史在三国时期,魏人邯郸淳(132年-?)就在其著作《艺经·棋品》里提出围棋的九品制,所谓“棋分九品”。现在盛行的“围棋段位制”则源自于日本,相传为四世本因坊道策所创,而世界各国对于“围棋段位制”的制定却不尽全然相同。业余段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职业段位用中文数字大写的来表示(初段、二段、……、九段),以表区别。参见围棋
·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不过,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所以九品高下,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九品中正制是何时开创的
九品中正制,别名九品官人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设立中正官,官员分九个品级。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门望族,并不是唯才是举。此制度到西晋时期逐渐完善,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动,在古代社会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也是重要的政治制度。东汉末,察举制被门阀氏族利用并操纵,他们掌控了民众的导向,滋生了腐败因素,加剧了阶级矛盾。地主和知识分子渴求参与政治活动,却苦于没有门路,所以察举制已不合时宜,因此社会上对于选官方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统治阶级迫于压力,不得不重新修改选拔官员的制度。魏文帝曹丕接受了当时的礼部尚书陈群的提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九品中正制由此产生。中正官的设立是这一制度的关键,这一官员的职能是掌管对各地区人物品评的负责人,官员的产生是先推举后任命,所以这一制度又被看做察举制的进一步发展。最初...
· 晋的王朝——九品中正制
?今天讲一下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官员就是决定因素,官员负责社会日常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就能选拔出什么样的官员,所以各个朝代非常重视官员的选拔工作。夏商周的时候,主要实行的是世袭制,秦朝主要按军功授爵位,秦朝时间短,没有来得及探索别的选官制度。两汉的时候,探索出了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制,就是自下而上的推荐,乡举里选,注重乡里对某人的舆论,我们称这种乡里对人士的评论为乡里清议;所谓征辟制,是皇帝、各级官府对品学兼优的人士自己选拔任用。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要求候选人员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汉末的时候,这种乡里清议,被世家大族、士人所操控,成为他们垄断地方人才选举的工具。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朝廷,曹操认为这种选官制度,只能选拔出来四平八稳的常才,但难以选拔出来英才,所以他发出了“求才三令”,注重“唯才是举”,即使“盗嫂、受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