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9
转发:0
评论:0
内容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什么呢?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是由人们组成的确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种族的,也不是部落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人们的共同体。”按照斯大林对民族定义的理解和解释,首先,民族是与种族相区别的,在他看来,罗马人、日耳曼人、伊特刺斯坎人、希腊人、阿拉伯人都属于种族或部落,他们之中的任何什么人,都不能成为民族,只有他们组合起来,才形成了历史上的意大利民族。同样法兰西民族……英吉利民族、德意志民族等也是如此,都是由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的人们组成的。其次,斯大林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由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组成了一个共同体,也不一定就可以称为民族。因为,作为民族,它“不是偶然的、昙花一现的混合物,而是由人们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举了一个例子,...

内容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什么呢?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是由人们组成的确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种族的,也不是部落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人们的共同体。”

按照斯大林对民族定义的理解和解释,首先,民族是与种族相区别的,在他看来,罗马人、日耳曼人、伊特刺斯坎人、希腊人、阿拉伯人都属于种族或部落,他们之中的任何什么人,都不能成为民族,只有他们组合起来,才形成了历史上的意大利民族。同样法兰西民族……英吉利民族、德意志民族等也是如此,都是由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的人们组成的。

其次,斯大林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由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组成了一个共同体,也不一定就可以称为民族。因为,作为民族,它“不是偶然的、昙花一现的混合物,而是由人们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居鲁士帝国或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是历史上形成的,是由不同的部落和种族组成的,但无疑地不能称为民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偶然凑合起来的、内部缺少联系的集团的混合物。他们的组合很不稳定,忽而合,忽而分,完全是由某一征服者的胜败为转移”。

第三,斯大林更深层地指出,有些种族或部落即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共同体,也不一定就形成了民族。他用奥国和俄国为例,虽然他们是稳定的共同体,“但是谁也不称它们为民族”。由此,斯大林提出,作为民族,不仅是历史上一些种族部落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且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四个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因此,斯大林强调,对民族完整定义的理解必须是四个“共同体”的统一,即民族是由一些种族和部落组成的,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反驳了当时以奥国社会民主党的民族问题理论家石普林特尔、鲍威尔一伙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民族观。他们强调“民族性格”是民族惟一的本质规定,其他特征仅仅是民族发展的条件。斯大林坚持民族必须是有四个特征,而且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地域是最基本的,维护了民族产生的唯物主义基石。他指出:“鲍威尔把民族和民族性格看成一个东西,这样就使民族脱离了它的根基,把它变成了不见形迹的独立自在的力量。结果就不是有生命的活动着的民族,而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非人世的东西。”

斯大林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民族下了一个完整而具体的定义,这个定义已为苏联所公认。后来梅什柯夫、柯瓦里楚克等人写信给斯大林,指出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不完备,他们“建议给民族的四个特征加上第五个特征,这就是:具有自己的单独的民族国家。” 斯大林严厉地批评了这种观点:“我认为你们所提出的、给‘民族’概念加上新的第五个特征的那个公式是大错特错的,不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政治上都不能证明是对的。”斯大林认为,如果按照梅什柯夫等人的意见,必须有自己单独国家的民族才是民族,那么,所有不能成立独立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就只好从民族的范畴中一笔勾销。这样,从政治上,“不可避免地会引导到替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压迫做辩护”。

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作为共同的语言,斯大林认为主要是指民族的口头语言,而不是官场的文牍语言。每个民族都会有共同的语言,但不同的民族不一定要有不同的语言,两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是允许的,世界上已有这样的事例。

作为共同的地域,斯大林认为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是长期共同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内,不断交往才形成。如果换了地域生活,就会逐渐形成新的民族。比如英吉利人和美利坚人,最初共同生活在英国,当时是一个英吉利民族,后来一部分英吉利人迁移到了美洲居住,才出现了新的民族——美利坚人。

作为共同的经济生活,斯大林认为是:“要形成民族……还需要有内部的经济联系来把本民族中各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 斯大林提出,只有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使用同一种语言,还不可能形成一个民族。他以自己的民族格鲁吉亚人为例,19世纪后半期前,格鲁吉亚人有自己生活的区域,也说同一种话,但不是一个民族,只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当时农奴制崩溃,国内经济发展,交通的发达,资本主义的产生,才打破格鲁吉亚各个公国的闭关自守,把公国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最终形成格鲁吉亚民族。

作为共同的心理素质,斯大林认为:这是指“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即“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透过这个民族的共同文化特点,就可以把握到了。民族心理随着民族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地在自己民族面貌上铸上深深的烙印,而区别于其他民族。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其主要观点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辩证唯物论应用于人类历史领域,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和前提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联系、全面、发展和矛盾,主要的特点是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
· 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儒学
(张岱年)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文化方面,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同时也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保持民族的独立。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了解。应该承认,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
· 赵充国:西汉最擅长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名将
赵充国,西汉大将,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卒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1942年青海乐都县出土的“三老赵宽碑”记载:“其先系出自少皓,唐(尧)炎之隆,伯翳作崇嬴。自夏、商、造父周爰、既霸世风为竞谋佐图十,嗣赵归田氏焉。迄汉文景,有仲况者,官至少府,封关内侯。弟君密靖内侍,报怨禁中,徙陇西上邽,育生充国,字翁孙。”《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着与赵充国同时代的山西上党人冯奉世于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秋八月为赵充国撰写的墓表。称“(赵充国)卒于宣帝甘露二年夏四月,年八十有六,谥曰壮侯,葬于邽山之阳。”邽山即今清水县城北之山。赵充国自幼善骑射,熟读兵书,熟悉匈奴和羌族的情况。从军之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汉武帝时,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封营平侯。他的历史贡献最为突出的是通过“寓兵于农,屯田戍边,”以“非...
· 究竟是谁最先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的呢?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亚细亚所有制形式”这一重要命题。他指出:中国的自然条件与欧洲是相当不同的,中国不像欧洲那样气候湿润所以土地的经营便离不开大规模的灌溉设施,而大规模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定期维护,只能是“共同体”的事业(这便是中国历代王朝定期“修河工”的原因),这些灌溉设施因此也只能属于“共同体”。由于土地经营必须依赖于公共灌溉设施,所以,欧洲那种绝对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在中国从根本上就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就是一种“天然的共同体”形式,它“并不是共同占有(暂时的)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是其前提”。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发展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西方发展(日耳曼生产方式)方式的不同。马克思指出,由于中国文明诞生于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所以,这就使得公共水利工程成为土地耕作的前提。于是,在中国,正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共同劳动使...
· 欧根·杜林为何会反马克思主义?他的成就有哪些
欧根·杜林是德国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庸俗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杜林1863-1877年任柏林大学私人讲师的时候,曾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猛烈的攻击,并且曾经在德国纠集自己的追随者,妄图分裂德国社会民主党,妄图建立一个新的党派,下面做一下欧根·杜林简介。1833年,欧根·杜林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官僚家庭,1921年去世。早年的时候曾经开业做过律师,后来1863年开始担任德国柏林大学的私人讲师,1877年的时候因为与官方教授发生冲突,被解除柏林大学私人讲师职务。1889年欧根·杜林创办《人格主义者和解放者》刊物,继续自己的哲学观点,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极力鼓吹反犹太主义。十月革命后更是肆意攻击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国家。他自己又发明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德国社会民主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猛烈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将德国以前的哲学家们说得一无是处,正是因为欧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大肆攻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