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
生平
伯尔的半身像
青年及战争年代(1917–1945)
海因里希生于科隆,其父母为木匠维克多·伯尔(Viktor Böll)及其妻玛丽亚(Maria,娘家姓Hermann)。海因里希是其父的第八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儿子。玛丽亚是维克多的第二任妻子。这个小市民家庭信奉罗马天主教,从而排斥纳粹主义。
1924年至1928年,伯尔在天主教市民学校学习。此后转入国立的威廉皇帝完中。1937年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在位于波恩的书商兰帕兹(Lempertz)当学徒。在十一个月之后因故中断。在此期间,他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写作尝试。1938年,伯尔服了一年帝国自愿服务。1939年夏,他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尔曼语言学和经典哲学,同时开始写作第一部小说,“教堂边缘”(Am Rande der Kirche)。但是在夏末时他被征召入伍。此后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并在同年9月被释放。
1942年,伯尔从前线回到德国休假,并与相识多年的阿内玛丽(Annemarie Čech)结婚。生于1945年的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克里斯多夫(Christoph)出生后不久即夭折。随后他们于1947年、1948年、1950年分别生育了三个儿子雷蒙特(Raimund),雷内(René)及文森特(Vincent)。
在二战的时候,他在信中多次请求他的父亲,给他寄甲基苯丙胺(Pervitin),这种兴奋剂在士兵当中很流行。在战争结束之后海因里希还对此依赖。
企业家和渔夫的故事
1963年,伯尔在五朔节的时候给德国的Norddeutscher Rundfunk广播电台写了一个故事 ,名叫“Anekdote zur Senkung der Arbeitsmoral” ,意思是“一个关于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企业家旅行者给一个渔民生活建议的故事
故事大纲
“一个企业家旅行者来到一个欧洲西部的无名海滩,他拍照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渔夫在船里睡觉,他对渔夫的懒惰感到失望,就过去问渔夫为什么躺在这里而不去打渔。渔夫说他上午已经出海了一次,捕到的鱼已经足够接下来两天的生活了。
旅行者告诉渔夫,如果他每天出海打渔好几次,一年内他就能买一台摩托艇,第二年就能再卖一条。这样几年积累下来,他就能建一座冷库,一个鱼加工厂,坐直升飞机飞来飞去,建一座鱼餐厅,并把龙虾直接出口到巴黎去。
渔夫并不感冒地问:“接下来呢?”
旅行者说:接下来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坐在海边打瞌睡、欣赏海景了。
“但我不是已经这样做了吗。”渔夫说。
旅行者沉思着走了,他一点也不对渔夫感到遗憾,反而有些嫉妒。”
故事的流行和改编
这个故事及其的变体在网络上相当流行,也被一些书和论文引用。 在有的变体中,故事的人物改成了哈佛MBA和一个墨西哥人。 这个故事经常被拿来讨论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被一些大学列入阅读书目,也被选入一些德语教材。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方面,目前已知的有:
中篇小说,目前已知的有:
长篇小说,目前已知的有:
目前已知,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类的小说作品有:
散文
参考资料
孟宪忠编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学,1993年。
诺贝尔官方网站海因里希·伯尔自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