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菲耶夫)
背景
这首作品最先是受剧场总监兼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谢尔盖·拉德洛夫(Sergei Radlov)和剧作家阿德里安·皮尔托夫斯基(Adrian Piotrovsky)所提议而创作的。皮尔托夫斯基当时任职于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他把一些预定角色的资料交给普罗科菲耶夫参考,希望他能为该舞团委约创作一出新的芭蕾舞剧。而负责首演时的指挥家尤利·费耶(Yuri Fayer)亦在音乐上为普罗科菲耶夫提供了不少意见。然而,当普罗科菲耶夫于翌年完稿,把初稿交给舞团时,却被团内的舞者评为“音乐不可能配合舞步”而拒演。费耶于是建议改由交基诺夫芭蕾舞团(现时改称为马林斯基芭蕾舞团)负责首演。
乐曲的故事背景大致与莎士比亚的原著相约,不过最初的版本,普罗科菲耶夫把结局改成为“大团圆”结局,可是就在乐曲写成后的数个月,却发生了“真理报”事件,1936年1月28日起,斯大林以匿名方式在《真理报》社论中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包括导火线《混沌代替了音乐》及其他文章),抨击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继而亦引伸出对其他艺术家的指责,皮尔托夫斯基因被指有份撰写肖斯塔科维奇的另一出歌剧《清澈的溪流》的剧本,后来遭内务人民委员部拘捕及私下处决。因此,费耶私下与普罗科菲耶夫沟通,建议他把结局改回至和原著相同,以免遭受无辜的政治牵连。最终普罗科菲耶夫接受了建议,但原本答应演出的基诺夫芭蕾舞团,亦因应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拒绝演出。
改写后的版本最终要到1938年于捷克布尔诺才首度公演,并得到不少正面的评价。这时,时任基诺夫芭蕾舞团的舞蹈总监列奥里特·拉夫洛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终于愿意演出这首作品,1940年1月11日,舞剧终于首次于苏联本土上演,由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Mikhailovich Sergeyev)及加林娜·乌兰诺娃分别饰演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个版本至今仍然被视为最权威的演译版本。
2008年7月4日,在得到普罗科菲耶夫家族成员和俄罗斯国家档案局的批准下,音乐学者西门·摩利臣从俄罗斯国家档案局中获得了最初版本的手稿,经重新整理乐谱后,由马可·莫里斯及莫里斯舞蹈团于英国及美国作巡回演出。
乐曲结构(修订版本)
全套芭蕾舞曲共分成四幕九场,共52段音乐,其中第一幕为最长,共21段,最后一幕则只有2段。
全曲演奏时间大约需时2.5小时。
乐队编制
以浪漫时期的三管制形式为骨干,但铜管乐和敲击乐则大幅增强,同时亦加入了作曲家喜爱的钢琴于乐团中。
木管乐器:短笛、2长笛、2双簧管、英国管、2单簧管(第2单簧管于第25段兼任高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次中音萨克管、2巴松管、低音巴松管
铜管乐器:6圆号、3小号、短号、3长号、大号
敲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铁、响木、沙槌、铃鼓、小鼓、钹、大鼓、管钟、木琴、钟琴
键盘乐器:钢琴、钢片琴、管风琴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独奏柔音中提琴(第39、47段)、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竖琴
乐谱
S. Prokofiev: Romeo and Juliet, Op. 64. Ballet in Four Acts, Nine Scenes. Moscow: Muzyka, 1976. (共分2册,第1册为第一幕,第2册为第二至四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