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8
转发:0
评论:0
人物生平1837年1月2日,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盐务局职员家庭。他的父亲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midd

人物生平

1837年1月2日,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盐务局职员家庭。他的父亲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巴拉基列夫是名义上的议员,属于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创立的古代王朝。巴拉基列夫从小就喜欢音乐,母亲是他最初的音乐教师,4岁时就在家里跟母亲伊丽莎白·伊凡诺夫娜学钢琴。

1846年,巴拉基列夫随母亲来到莫斯科,短暂的莫斯科之行使之受益匪浅,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师亚历山大·久彪克为其讲授钢琴课,仅仅用了10节课,就使巴拉基列夫“学到了正确的钢琴弹奏法”。后来巴拉基列夫在当地受普通教育,并尝试作曲。不幸的是,其母亲于1847年死于天花。母亲去世后,他被转移到亚历山大二世下诺夫哥罗德贵族学院,于1849年至1853年在那里学习。

1853~1855年,在喀山大学数学系当旁听生。1855年到圣彼得堡,结识了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和斯塔索夫,在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方面深受他们的影响。1856年首次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在圣彼得堡演出。

1857年起相继结识凯撒·居伊、莫捷斯特·彼得诺维奇·穆索尔斯基、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于1862年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或“五人团”,亦称“巴拉基列夫小组”)。

1860年曾到伏尔加河流域采集民歌。1862年在圣彼得堡主办免费音乐学校。1867~1869年任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俄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斯达索夫说,巴拉基列夫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教授”。

1870年以后,新俄罗斯乐派逐渐解体,他思想消沉,停止了创作和演出。80年代初虽恢复音乐活动,但已丧失以往的锐气。1910年5月29日卒于圣彼得堡。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配乐(1859~1861),两部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1898),《d小调交响曲》(1908)),4首管弦乐序曲(1857、1858、1862、1867),交响诗《塔玛拉》(1882),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1869),以及40首声乐浪漫曲等。

此外,又作有浪漫曲组歌两套和《强盗之歌》、《塞里姆之歌》、《格鲁吉亚之歌》等独唱歌曲,并改编、整理大量民歌,有力地推动了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其中,著名的《俄罗斯民歌100首》便是他的杰作。

巴拉基列夫的创作吸收东方(高加索)素材,强调音乐的标题性,继承和发扬了格林卡的音乐传统,为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

巴拉基列夫一生瑕不掩瑜,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始终是“新俄罗斯乐派”的领袖、当之无愧的俄罗斯经典作曲家。

综观巴拉基列夫的创作,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作品中鲜明的民族性、风采感人的平民形象和英雄形象、绚丽多彩的俄罗斯自然画面和人民生活的场景。而且,他的音乐采用了很多民间音乐的主题,绚丽多彩且富有想像力。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
外部链接TsarevichAlexei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外部链接СайтпамятиНиколаяАлексеевичаОстровскогоИнформациянаpeoples.ruИнформациянаbiographer.ruЮрийМицик.Воеваллив«гражданскую»творецПавкиКорчагина?(乌克兰文)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
生平早年尼古拉·涅克拉索夫出生在波多利亚省的涅米罗夫(现乌克兰文尼察州内)。他的父亲阿列克谢·涅克拉索夫出身贵族,在俄国皇家军队中任职。他的母亲亚历山德拉·扎克佐斯卡(AleksandraZakrzewska)是波兰什拉赫塔阶层的贵族。他在雅罗斯拉夫尔州父亲的祖宅中长大。这里是西伯利亚流放者的必经之路,又临近伏尔加河,涅克拉索夫自幼目睹了伏尔加纤夫劳苦的生活,社会不公的图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童年类似,涅克拉索夫的父亲早早就从军队退休,纵饮无度,家庭生活中充斥着暴力。涅克拉索夫的母亲在他的成长中有着关键作用,是她的爱与支持使他渡过了不幸的童年。他对母亲的敬佩、对社会不公与家庭不幸的愤恨奠定了他日后创作的主题——描绘俄国农奴与女性的不幸境遇。1832年涅克拉索夫进入雅罗斯拉夫尔的文科中学就读,对正统学习他表现得毫无兴趣。他的父亲一直打算让儿子从军。于是在1838年将十六岁...
·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生平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斯坦尼斯拉夫(1962年改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母二人都是乡村教师,后来举家迁往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曾在几个当地报纸任职记者,然后在明斯克为文学杂志记者。她叙述了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如美苏冷战,苏联阿富汗战争,苏联的秋天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到卢卡申科政权迫害后,她在2000年离开白俄罗斯。国际城市避难网络提供她庇护所,接下来十年,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在2011年搬回明斯克。2015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籍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2013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主要作品俄语原作Uvoyny–nezhenskoyelitso(War’sUnwomanlyFace),Minsk:Mastatskayalita
·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
生平阿布里科索夫生于莫斯科,父母都是医生。1948年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入列夫·朗道领导的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进修,1951年因等离子体里的热扩散研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1955年以高温下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获得物理和数学博士学位。1951年阿布里科索夫在分析玻璃底板上所镀金属薄膜的实验数据时,发现了第二类超导体,提出磁场线形成周期性的“格子”和“混合态”的理论进行了解释,但这一研究并未得到导师朗道的认可,论文被搁置下来,直到1957年才发表。1965年阿布里科索夫任苏联科学院郎道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66年起兼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8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91年起任职于美国国立阿贡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凝聚态物理研究组,现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1966年曾共同荣获苏联最高奖———列宁奖金。维塔利·金茨堡早年从事原子能项目工作。正是他与安德烈·萨哈罗夫参与研制了苏联第一枚以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