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
人物生平
1837年1月2日,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盐务局职员家庭。他的父亲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巴拉基列夫是名义上的议员,属于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基列夫创立的古代王朝。巴拉基列夫从小就喜欢音乐,母亲是他最初的音乐教师,4岁时就在家里跟母亲伊丽莎白·伊凡诺夫娜学钢琴。
1846年,巴拉基列夫随母亲来到莫斯科,短暂的莫斯科之行使之受益匪浅,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师亚历山大·久彪克为其讲授钢琴课,仅仅用了10节课,就使巴拉基列夫“学到了正确的钢琴弹奏法”。后来巴拉基列夫在当地受普通教育,并尝试作曲。不幸的是,其母亲于1847年死于天花。母亲去世后,他被转移到亚历山大二世下诺夫哥罗德贵族学院,于1849年至1853年在那里学习。
1853~1855年,在喀山大学数学系当旁听生。1855年到圣彼得堡,结识了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和斯塔索夫,在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方面深受他们的影响。1856年首次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在圣彼得堡演出。
1857年起相继结识凯撒·居伊、莫捷斯特·彼得诺维奇·穆索尔斯基、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于1862年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或“五人团”,亦称“巴拉基列夫小组”)。
1860年曾到伏尔加河流域采集民歌。1862年在圣彼得堡主办免费音乐学校。1867~1869年任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俄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斯达索夫说,巴拉基列夫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教授”。
1870年以后,新俄罗斯乐派逐渐解体,他思想消沉,停止了创作和演出。80年代初虽恢复音乐活动,但已丧失以往的锐气。1910年5月29日卒于圣彼得堡。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配乐(1859~1861),两部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1898),《d小调交响曲》(1908)),4首管弦乐序曲(1857、1858、1862、1867),交响诗《塔玛拉》(1882),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1869),以及40首声乐浪漫曲等。
此外,又作有浪漫曲组歌两套和《强盗之歌》、《塞里姆之歌》、《格鲁吉亚之歌》等独唱歌曲,并改编、整理大量民歌,有力地推动了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其中,著名的《俄罗斯民歌100首》便是他的杰作。
巴拉基列夫的创作吸收东方(高加索)素材,强调音乐的标题性,继承和发扬了格林卡的音乐传统,为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
巴拉基列夫一生瑕不掩瑜,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始终是“新俄罗斯乐派”的领袖、当之无愧的俄罗斯经典作曲家。
综观巴拉基列夫的创作,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作品中鲜明的民族性、风采感人的平民形象和英雄形象、绚丽多彩的俄罗斯自然画面和人民生活的场景。而且,他的音乐采用了很多民间音乐的主题,绚丽多彩且富有想像力。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