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
历史
人类最早迁移和定居到沙巴地区的时间,可追溯到约距今2-3万年前。这些早期人类据信是棕色人种或矮黑人的群体。下一波的人类迁徙,据信是南岛语族黄色人种,发生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由于缺少正式的历史文件纪录,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只能由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来考证。沙巴博物馆收藏了这方面的资料。
名称由来
相传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 “Pisang Saba” 的香蕉。这种香蕉成为远近驰名的特产,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 “Sabah”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沙巴处于北半球的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 ,故被称为“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语,“风下之乡”被称为 Zir-e Bad ,发音接近 “Sabah” 。
早在15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1881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North Borneo)。直至1963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分子,才恢复固有名称。
文莱帝国
在第七世纪,有一个定居的社会名为Vijayapura,向三佛齐帝国进贡,被认定是当时已存在于婆罗洲东北海岸附近的文莱帝国的最早封地。 另一个让人怀疑是否确实存在的王国是第九世纪的渤泥(Po-ni)。学者认为,渤泥位于文莱河口,并且是文莱苏丹国的前身。 在文莱统治者开始接受教之后,成立了文莱苏丹国。在第五任苏丹博尔基亚于1473年至1524年间的统治下,文莱苏丹国的领海延伸到沙巴、北方的苏禄群岛和马尼拉,以及南方的砂拉越一直到婆罗洲岛南端的马辰。 Saunders, Graham E.,A History of Brunei, RoutlegdeCurzon: 45, 2002 [ 2009-10-05 ] , ISBN 9780700716982 在1658年,文莱苏丹将婆罗洲北部和东部的一部分割让给苏禄苏丹,以答谢协助弭平文莱苏丹国的一场内战。在1749年,婆罗洲苏丹国将菲律宾巴拉望省南部割让给西班牙。
据记载,沙巴早在公元6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英属北婆罗洲
176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 亚历山大·达尔林普尔 ( 英语 : Alexander Dalrymple ) 与苏禄苏丹缔结协议,允许他在 峇兰巴雁岛 ( 马来语 : Pulau Balambangan ) 设立贸易站,但由于该项计划在1805年11月遭到失败,使得岛屿和站点均被英国所舍弃。
1846年,文莱苏丹将位于北婆西海岸的纳闽岛( Labuan )割让给英国,而后者于1848年成为英属皇家殖民地。几经转移,北婆罗洲的所有权最后流落到 阿尔弗雷德·登特 ( 英语 : Alfred Dent ) 手中,并由他在1881年成立了英属北婆罗洲临时协会有限公司( British North Borneo Provisional Association Limited )。
1882年,英属 北婆罗洲特许公司 ( 英语 : 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mpany ) 成立,以古达为特许公司初始之总部,后于1883年将总部迁往山打根。
1885年,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签订了 马德里议定书 ( 英语 : Madrid Protocol of 1885 ) ,承认西班牙在苏禄群岛的主权,以交换西班牙放弃对北婆罗洲的主张 。
1888年,北婆罗洲成为英国的保护领。
1963年8月31日, 北婆罗洲 被英国予以自治地位,但并未从法律上获得正式独立,其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事务仍由英国政府所掌管 。
日本占领到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山打根的战俘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于1942年1月1日登陆纳闽,并继续入侵北婆罗洲的其他地区。1942年到1945年,日本军队占领马来亚、北婆罗洲和砂拉越,连同这座岛屿的大部分地区。日军完全占领沙巴后,当地人组织了抗日组织“神山游击队”,由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而在古达,另一支游击队由敦姆斯达发(Tun Datu Mustapha)建立。1943年10月10日,郭益南的部队开始与日军交战。亚庇市的亚庇国际机场正对面有一座Petagas战争纪念碑。
盟军的轰炸摧毁了大多数城镇,山打根被夷为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所管理的残酷的战俘营,用来关押在北婆罗州的澳大利亚与英国战俘。囚犯遭受惨无人道的待遇,而且盟军轰炸使得日本人将战俘营搬迁到内陆的兰瑙,有260公里之遥。当时所有的战俘犯人数量已减少到2504人,被迫展开恶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军(Sandakan Death March)。几乎所有的战俘都在这场行军中死亡,只有六名澳大利亚人逃跑幸存。1945年9月10日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后,北婆罗洲由英国军政府所管理,1946年成为英国海外领地。北婆罗洲的首都由山打根迁至亚庇。英国继续统治北婆罗洲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罗洲摆脱英国统治独立。之后是一段过渡时期,英属北婆罗洲总督留在北婆罗洲至1963年9月16日,即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为止。
马来西亚联邦
1963年8月31日北婆罗洲取得自治。1962年,成立科博德委员会(Cobbold Commission),以确定沙巴和砂拉越人民支持组成联邦的方案,该委员会发现这个方案受到人民普遍支持。沙巴的多数族裔社群领袖,由敦穆斯塔法(Tun Mustapha)代表穆斯林,敦福阿德斯蒂芬斯(Tun Fuad Stephens)代表非穆斯林土著,丘锡州代表华人,到最后表示支持这个组成联邦的方案。
1963年9月16日,北婆罗洲在此后称为沙巴,与马来亚、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组成独立的马来西亚。
亚庇2008年的景色,在2000年成为沙巴第一个列名于马来西亚城市名单,不仅是行政首府,也是经济和交通枢纽。
从马来西亚组成之前,一直到1966年,印度尼西亚对于英国在背后撑腰的马来亚和后来的马来西亚政府采取敌对的政策。这种不宣而战源自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他认定这是英国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打算夺取整个婆罗洲,归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统治之下。
敦福阿德斯蒂芬斯成为沙巴州第一位首席部长。第一任州元首是敦穆斯塔法。沙巴在1967年举行了第一次州选举。直到2008年,共举行过11届的州议会选举,国民阵线一直在该州稳定执政。截至2009年,沙巴曾有13位首席部长,9位不同的州元首。从1970年开始,由于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摩洛人叛乱,当地的难民陆续抵达沙巴。
地理与环境
京那巴鲁山,马来西亚的最高峰。
沙巴州西半部普遍是多山地区,包含马来西亚三座最高的山峰。最突出的山脉是克罗克山脉,其中有几座山峰,高度从大约1000米到4000米。最高峰京那巴鲁山有4095米,是东南亚的最高山峰。沙巴的丛林分类为雨林并拥有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在2000年,京那巴鲁国家公园由于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再加上其独特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列入世界遗产。
沙巴州面积761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40公里,沙巴州在地图上看似一个狗头,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沙巴州东北部与菲律宾为邻,面向苏禄海,东部和南部是印尼苏拉维西及加里曼丹,面向苏拉威西海,西南部与文莱及砂拉越州为邻,西北部面向南中国海。境内最长的河流是京那巴当岸河。
人口
2010年沙巴人口为3,120,040人, 为马来西亚人口第三多的州属,仅次于雪兰莪及柔佛。其族群结构如下:
1.杜顺人:17.8%。
2.华人:13.2%。
3.巴瑶族:13.4%。
4.马来人:11.5%。
5.毛律人:3.3%。
6.其他土著:14.6%。
7.其他非土著:4.8%。
8.非马来西亚出生之公民:25%
其他居民为61万外国人(当中包括23万持有合法证件的和31万无合法证件入境居留者等等)。
种族与族群
沙巴人民分为32个官方承认的族群。最大的非土著族群是华人(13.2%)。在沙巴最主要的汉语方言是客家话,其次是粤语和福建话(闽南话)。在沙巴大多数华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城镇,即亚庇、山打根和斗湖等地。最大的土著民族是杜顺人,其次是巴瑶族,和姆律人(Murut)。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主要是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闽南人、海南人及一些廿世纪来的天津人、河北人。相较于马来西亚其他州属,沙巴的印度人和其他南亚裔群体规模非常小。科科斯人(Cocos)是居住在沙巴州的少数族群,特别是在斗湖省。总的来说,所有来自沙巴的人被称为“沙巴人”,他们也自我认同这个称呼。
沙巴人口包含许多族群,例如:
其他居民:
菲律宾人 - Chavacano,Visaya,Ilocano,Suluk,Badjao,Iranun,Tausug
印尼人 - Bugis,Jawa,Timoris,Banjar
印度人 - Punjabi,Tamil
砂拉越土著 - Iban,Penan,Dayak
所谓土著是马来西亚政府政治定义为原住民者,沙巴因马来西亚施行的种族政策(把在印度尼西亚出生的马来人和在菲律宾出生的回教徒引入和给与公民权以及土著地位)而造成人口激烈地增长 。
经济
沙巴的经济传统上大量出口热带龙脑香木材,但随著自然森林以惊人速度枯竭,许多人为当地生态努力,以挽救仅存的自然雨林领域,这是在1982年初开始达成,透过森林保护方法,特别是率先由山打根森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收集不同种类的大叶相思种子,并种植到试点地区;但是,农民已选择种植油棕为经济作物。沙巴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橡胶和可可。旅游是目前第二经济来源。还有其他如海鲜和蔬菜的出口。
亚庇市
在1970年,沙巴名列马来西亚联邦富裕的州属之一,其平均国民生产毛额仅次于雪兰莪(当时包括吉隆坡在内)。 然而,尽管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沙巴是马来西亚目前最贫穷的州属。现在的平均所得是全国最低,而且比起西马,沙巴的生活开销相对较高。2000年沙巴的失业率是5.6%,成为马来西亚失业率最高的州属,几乎达到马来西亚全国平均值3.1%的两倍。沙巴的贫穷率全国最高,达到16%,超过全国平均值的三倍。由于缺乏可就业机会给专业人员和熟练,大量沙巴人迁移或搬到马来西亚半岛、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2004年,贫穷率恶化到22%。
最近推出的第九大马计划已拨款马币16.908亿令吉给沙巴,这是国内仅次于砂拉越州的分配金额,但这仅占国家总预算的8%,但沙巴人口超过全国13%,而面积超过全国25%。这显然带有歧视,导致沙巴州拥有马来西亚最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民,并低于印度尼西亚的贫困率,根据2004年联合国的数字,跟亚齐和缅甸处于同一水平。
这笔资金将用来改善沙巴州的农村地区,提升该州的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并促进沙巴经济。政府已把重点放在有可能成为沙巴经济增长引擎的三个主要领域: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
语文
各族群都有其各自的语文,马来语为官方语文,也是马来人及莘莘学子的主要书写与沟通语文。华人以籍贯方言沟通,客家话是主流方言,粤语、潮州话、福建话(闽南话)、海南话等方言是较少华人沟通的方言。但就学于八十年代初或以前(大马教育文凭取代英国普通教育文凭之前)的沙巴子民仍多以英文书写、沟通。原住民—卡达山与杜顺族普遍都以卡达山文,英语或马来语沟通。
历任首席部长
行政区划
本州被分为五个省( Bahagian )、二十五个县( Daerah )。
观光区
沙巴有很多闻名世界的观光区:
神山国家公园
亚庇市-东姑阿都拉曼公园(Tunku Abdul Rahman Park)
山打根-西必洛人猿保护中心(Sepilok Orang Utan Rehabilitation Centre)
哥曼洞(Gomantong Cave)
西巴丹岛(Pulau Sipadan)
亚庇市-沙巴州博物馆
斗湖山国家公园(Tawau Hill National Park)
斗湖山水高尔夫球俱乐部(Shan Shui Golf & Country Club)
马布尔岛(Pulau Mabul)
达宾野生动物保护区(Tabin Wildlife Reserve)
Lokkawi Wildlife Park
Kiulu White Water Rafting
教育
沙巴著名大学有沙巴大学,受许多外国人欢迎。沙巴大学学生能选择英语和马来语作为就读语言。
沙巴华人重视中文教育,目前建有82所国民型华文小学和5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另有9所华文独立中学。
交通
沙巴的交通还不算发达,公路网虽然普遍,乘搭巴士可以到达各大小城镇,但是有些地方还是需要用船或四轮驱动车才能到达,普通小车无法进入,造成偏远地方的人民教育和医疗设备较落后;水电供应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动用直升机飞到内陆地区,将病人送到大医院以进行救济。
陆路
沙巴各大城市都流行迷你巴士(mini bus),当中业者水准参差不齐,还有一些霸王车。以前在亚庇、斗亚兰、兵南邦、丹容亚路各有三家比较大型的巴士公司(Tuaran United Transport (TUT)、Penampang United Transport (PUT)和Luen Tong)在服务,但目前这三家巴士公司都已停驶。亚庇市区成功卫星市也可以乘搭长途巴士或的士去往根地咬、兰脑、砂拉越州的老越等地方。长途巴士站已搬到下南南一带,这里可乘巴士到山打根及斗湖,山打根目前有两家巴士公司提供主要路线的载客服务-Labuk Road Bus Ltd.及Leila Road Bus Ltd.。
航空
乘搭飞机也是很多人的选择,提供服务的航空公司主要是马航、港龙航空及亚航。差不多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飞机场,可是由于陆上交通的发达,有些已经荒废了。
铁路
沙巴还保留着婆罗洲唯一的铁路,虽然它的光辉日子已不再,但是一些居民还是会搭火车到市区。现在也用作观光用途,让游客欣赏沙巴乡村的风景 。
沙巴的车牌分类
亚庇-J, EJ, J_S, SA, SAA, SAB 保佛-EB, B_S, SB 纳闽-L, EL, L_S, SL, LA 古达-K, EK, K_S, SK 根地咬-EU, SU, 山打根-S, ES, S_S, SS 拿笃-D, D_S, SD 斗湖-T_S, ST 政府车-EG, SG
相关条目
2013年拿笃冲突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