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叔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家世羊舌肸出身晋国公族,他的六世祖是晋武公之子伯侨,伯侨之孙突食采邑于羊舌,世称羊舌大夫,为太子申生军尉。羊舌大夫之子羊舌职善于言谈,为佐中军尉。他生有五子,长子伯华后继承父职,叔向排行第二。叔向和长兄伯华及弟弟叔鱼、叔虎合称羊舌四族。生平叔向熟悉各诸侯国历史,于晋悼公时获司马侯引荐为太子彪傅。太子彪即位后,为晋平公,他仍为傅。叔向所处的时代,晋国霸业已经衰落,但他仍力图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而发挥作用。栾盈之难叔向异母弟叔虎的母亲长得很漂亮,叔向的母亲因为嫉妒而不让她陪丈夫侍寝。她的儿子们都劝谏她。她才勉强同意,她同时又警示道:“深山大泽中,容易生出龙蛇。她虽然漂亮,但我担心她所生的龙蛇会祸害你们。羊舌氏现已衰败了。国内受宠的是六卿,其中又多坏人挑拨,要想平安无事并不容易。我对自己有什么好吝惜的呢。”,之后便有了叔虎出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栾盈很喜欢他,而这也一度陷羊舌氏之...

家世

羊舌肸出身晋国公族,他的六世祖是晋武公之子伯侨,伯侨之孙突食采邑于羊舌,世称羊舌大夫,为太子申生军尉。羊舌大夫之子羊舌职善于言谈,为佐中军尉。他生有五子,长子伯华后继承父职,叔向排行第二。叔向和长兄伯华及弟弟叔鱼、叔虎合称羊舌四族。

生平

叔向熟悉各诸侯国历史,于晋悼公时获司马侯引荐为太子彪傅。太子彪即位后,为晋平公,他仍为傅。叔向所处的时代,晋国霸业已经衰落,但他仍力图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而发挥作用。

栾盈之难

叔向异母弟叔虎的母亲长得很漂亮,叔向的母亲因为嫉妒而不让她陪丈夫侍寝。她的儿子们都劝谏她。她才勉强同意,她同时又警示道:“深山大泽中,容易生出龙蛇。她虽然漂亮,但我担心她所生的龙蛇会祸害你们。羊舌氏现已衰败了。国内受宠的是六卿,其中又多坏人挑拨,要想平安无事并不容易。我对自己有什么好吝惜的呢。”,之后便有了叔虎出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栾盈很喜欢他,而这也一度陷羊舌氏之一族于危难之中。

栾盈(栾怀子)是栾黡(栾桓子)和士匄(范宣子)的女儿栾祁的儿子。他为人乐善好施,所以有很多名士追随他。后来栾桓子去世,栾祁和家宰州宾私通,并将栾氏的家产私吞,栾怀子为此不满。栾祁担心他会前来讨伐,便联合和栾黡有隙的士匄之子范鞅一同向士匄诬告说栾怀子意图叛乱,士匄害怕栾盈门客势力,改任他为下卿,并放逐他去筑城。

晋平公六年(公元前552年)秋,栾盈逃到楚国。范宣子尽杀其党羽,叔虎在这次事件中被害,伯华和叔向也遭到囚禁。有人问叔向:“您受到这样的罪,是不明智的原因吗?”叔向回答说:“比那些已经死去和逃亡的人怎样?”平公的宠臣乐王鲋对叔向说,他可以帮忙求情。叔向没有理会他。别人问他原因。叔向说:“只有祁奚才能帮忙。”他的下属很不解:“乐王鲋所说的话,国君没有不听从的,他想帮您,您却不答应。祁大夫无能为力的事,您为什么又认为他可以做到呢?”叔向回答:“乐王鲋只会顺从国君,他怎么能行?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他怎么会单单不帮我的忙呢?《诗经》中说:‘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祁大夫就是这样的人。”

平公后来向乐王鲋问起叔向的罪状,乐王鲋认为他“不弃其亲”必然有罪。当时祁奚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听说叔向被囚后,乘车去见范宣子,说:“《诗经》云:‘惠我无疆,子孙保之。’《尚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叔向是国之栋梁,即使是他的十世子孙犯了错,也应该赦免。如今他只是偶然犯了小错,就要惩罚他,此举令人无法理解。从前,鲧虽然有错被杀,但他的儿子禹仍然被重用;伊尹曾放逐太甲,后来却做了他的宰相;管叔鲜和蔡叔度被杀,而他们的兄弟周公却在辅佐成王。现在为什么要因为羊舌虎的错来惩罚一个国家栋梁呢?”范宣子听后觉得有道理,便和他一同乘车去向平公求情赦免了叔向。之后祁奚没有和叔向打招呼就径直回家,叔向也没有向他表示感谢,而是直接去朝见国君。

弭兵之盟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戌发起弭兵之盟。晋楚两国是主要的参与国。晋国的代表是赵武,叔向为副手。楚国代表是令尹子木。但楚国对晋国极不信任,在衣服中套上皮甲。太宰伯州犁劝子木下令去掉皮甲,子木认为两国缺乏信任很久了,只要愿望达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信用。赵武也对楚人裹甲感到忧虑,便咨询叔向的意见。叔向回答:“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普通人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尚且不行。何况是诸侯的卿呢,他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必然不会成功。食言者不会对别人构成威胁,您不用担心。假装以信用来召集别人,却又有以虚假的东西来对付他们,这样的人必须没有人会听从他,我们又何需担心他的威胁呢。我们和宋国一起抗敌,哪怕是楚军增加一倍也无需畏惧。”

会后,宋平公接待两国大夫,赵武为主宾。子木跟和交谈,他无法应答。便派叔向回应,令子木也无法回答。子木回国后对楚共王说:“晋国果然是霸主,有叔向辅佐其正卿。反观楚国却没有这样的人,跟他匹敌。”弭兵会盟的成功,缓和了晋楚两国南北对抗的紧张局势,叔向在会盟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出使楚国

晋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年),晋国韩起以叔向为副手,送平公之女出嫁楚国。途经郑国时,子皮、子太叔在索氏招待他们。席间,太叔提醒叔向:“楚王骄奢太甚,您需要小心为好。”叔向说:“这是他自身的灾难,怎会危及到别人呢?我只需要送上礼物,谨慎保持威仪,遵守信用。遵守旧有的传统,考察的作法,审时以度二国间的关系,他哪怕再骄奢又能怎么样呢?”

叔向一行来到楚国后。楚灵王召集大臣议事,他认为晋楚两国是仇敌,欲削韩起一足,派去做守门人,任命叔向为司宫,并施以宫刑,,以此好好羞辱一下晋国。大臣们都没有回应。只有薳启强认为:“城濮之战后,晋国疏于防备,以至败于邲之战。邲之战以后,楚国同样没有防范晋国,结果败于鄢之战。自鄢之战以后,晋国没有放松防备,并对楚国一直以礼相待,是以楚国没有报复的理由而只能向他求亲。既然已经成为了姻亲,又想羞辱他们,这是在自找仇敌。韩起和叔向的下属‘皆诸侯之选也’,‘韩赋七邑,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如果韩起和叔向有何不测,必然会遭到其下属的报复。”他又反问道:“令楚国群臣成对方的俘虏,以此来满足国君自己的欲望,这有什么不可以?”楚灵王只得作罢。并以厚礼招待韩起。原本还想刁难一下叔向的,也没有办法做到,也一并对叔向以厚礼款待。

不隐于亲

叔向的弟弟叔鱼虽然才能出众,却又贪得无厌。晋昭公三年(公元前534年),晋国以叔鱼为代理司马,在平丘召集诸侯。当时,晋国军队驻扎在卫国,叔鱼为向卫国索赂,故意不管随意刈草的人。卫国派屠伯送给叔向羹和一箧锦,请求他的帮助。叔向收下了羹,而将锦交给屠伯。并告诉他,以国君的名义将锦赐给叔鱼。屠伯照做了,结果还没等他从叔鱼那里离开,禁止乱刈草木的命令就下达了。

不久,鲁国的季孙意如呆在晋国不愿回国,韩起问叔向,要怎样令他回国。叔向说自己不能办到,叔鱼可以。于是派叔鱼前去。叔鱼骗季孙意如说:“我从一些官吏那边听说,将会为你打扫在西河附近的馆舍,您打算怎么办”季孙意如感到害怕,便赶紧回去了。

三奸同罪

邢侯与雍子为了领地疆界打官司,雍子知道错在自己,为了要赢,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献给法官叔鱼(羊舌鲋)。叔鱼收了雍子所赠送的女儿,便判雍子无罪。 邢侯知道后,在法庭上把雍子与叔鱼都杀了。韩宣子因为三人都是贵族,对裁决感到为难,于是要叔向(为叔鱼的异母兄弟)论断三人之罪。叔向说:“鲋将出卖法纪,让雍子用女儿贿赂法官,邢侯不是法官却做法官的事,三人都该判死刑。”自己有错却想夺得美名是为错,贪以败官是为墨,杀人不忌是为贼。《夏书》说:‘昏、墨、贼、杀。’这是皋陶制定刑罚。请按这样做吧。”

邢侯听到消息,连忙出逃,韩宣子便命人将邢侯逮捕后处死,而已死的雍子和叔鱼尸体再拖出来游街,当作执行死刑。

思想和政见

论礼

晋平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郑国开始将刑法铸在鼎上,以做为国家的常规法律。叔向致书子产,表达他对此事的意见。他认为用刑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有了刑法人民就会存在竞争之心,放弃礼而以刑法为依据,这样将会导致,他最后警示道:“‘乱狱滋丰,贿赂并行’,在您的有生之年,郑国可能就要败落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必然会出现许多制度,或许就是指的这个吧。”子产回信说:“我没有能力做到您要求的那样考虑到后代子孙们,我能做的只有挽救目前的局面。”

叔向和子产的这次书信是整个春秋政治史中重要的文献。他们两人在对待“礼”的态度上有着严重分歧。叔向认为:“行之以礼,守之以信”,要防止人民有竞争的心态。而子产的铸刑书,是:“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即认为人民早就知道竞争,尽早会抛弃礼的。叔向并不认为传统的社会秩序必将灭亡,他担心的是刑书公布后将会有新的矛盾产生。子产则是力图改变传统社会秩序,然而他也深知新的办法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于是他说:“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叔向与子产的主张虽不同,但都表现出在春秋中后期政治家们看不到历史前途的迷茫和苦闷。

论德

晋昭公元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于申,并派公子弃疾率军围蔡。韩起向叔向问道:“楚国能成功吗?”叔向回答说:“可以。蔡灵侯本就是杀父自立,他对自己国民没有恩惠。这是上天要借楚国人之手除掉他,这有何不能战胜的?然而我又听说,以背弃信用的方式获得利益,不可能会再次成功了。楚灵王早先也曾以安定陈国的理由派陈国的太孙吴攻打陈国。陈国人相信了他,他成功后却将陈国改置为楚国的一个县。现在又诱杀了蔡国的君主,以军队包围蔡国。这样就算是能取胜也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从前,夏桀战胜了有缗而失掉自己的国家,商纣攻克东夷却国破身亡。楚国爵位低下而疆域狭小,其行为却比桀纣还要暴虐,这样能避免得掉灾难吗?上天借助于坏人之手,并非是要降临福祉给他,而是要增加他的罪恶。就像上天有五种材料给楚国使用,材料用完了,也就放弃了楚国,这个国家恐怕不能再振兴了吧。”

论政

晋昭公三年(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的弟弟楚公子比(字子干)、公子黑肱(字子皙)和公子弃疾联合陈国、蔡国、不羹、许国和叶国军队攻入楚国,与灵王争夺君位。韩起又问叔向:“子比会成功吗?”叔向说:“不会。取得国家有五点困难:有家世却没贤臣,有贤臣却没天命,有天命却没谋略,有谋略却没民心,有民心却没道德;公子比在晋国已有十三年,晋楚两国跟随他的人都并不出众,这可算是没有人才。他的族人和亲属有些被消灭,有些则背叛了他,这可算是没有人拥护。国内没有可乘之机轻举妄动,这可算是没有谋略。一直在外奔波,这可算是没有人民。流亡在外其国民没有人怀念他,这可算是没有德。楚灵王暴虐而无顾忌,公子比要想取代他有五点难处。最终得到楚国的可能是公子弃疾吧!他拥有自己的领地,上面没有坏事发生,盗贼们都躲藏起来,虽有私欲却不想违背礼法,其人民也不怨恨他。上天对他有当璧之命,人民也信任他。楚国有而由幼子即位,这是经常发生的事。”公子弃疾既有上天的帮助、有人民的支持、本身有德行和受到宠爱,又合于常理。有这五项利好去掉五点难处,有谁可以伤害他的?公子比的地位,最高也不过是右尹。他既不受宠,也远离上天的眷顾。论富贵和宠爱他都及不上,人民也没怀念他,国内也有势力拥护他,他如何能成功呢?

韩起问:“齐桓公和晋文公不也是如此吗?”叔向回答说:“齐桓公的母亲是卫姬,有宠于齐僖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辅佐,在外有莒、卫两国的援助,在内有国氏和高氏的支持。他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乐善好施且从不做出格的事,因这样而得到国家,不是很适宜的吗?而晋文公是是狐季姬的儿子,有宠于晋献公。他好学不贰,十七岁时就五人追随他,有魏犫、贾佗为股肱,有齐、宋、秦和楚国作为外援,在国内也有栾枝、郤縠、狐突和先轸为内助。他在国外流亡的十九年间,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惠公和怀公抛弃自己的人民,人民就追随他。献公当时没有别的儿子了,人民也不会有异心,上天也在佑护着晋国,那还有谁可以取代文公的呢?他们都和公子比不同。楚共王有自己宠爱的儿子,国君人选也不止他一个。在内部,他不施舍自己的人民。在外面也没有人援助他。来晋国没有人相送,回楚国也没有人迎接,这样人怎么可能得到楚国呢?”

当年五月,楚灵王在走投无路之下自缢。不久公子比自杀,公子弃疾即位为楚平王。楚国的政局变动不出叔向所料。叔向的这段谈话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分析了楚国的局势,也表现出他对身为国君的要求。

论季世

叔向和晏婴都是春秋中后期著名的人物,他们之间的交流言谈都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充满了忧虑。

晋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婴出使晋国,和叔向一同出席宴会。叔向问:“齐国的情况怎样?”晏婴回答道:“已经到季世(末年)了。齐国可能到落入陈氏(即田氏)的手中了。国君遗弃他的人民,使他们归顺于陈氏。齐国以前有豆、区、釜和钟四种计量工具。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釜。十釜则为一钟。而陈氏的计量工具都增加了一个基数,采用的是五进制,这样他的钟就很大了。他借给民众时用自家的计量器,而收回时使用公家的,山上的木材和海中的水产运到市场上,卖价仍和原地的一样。人民的三分劳动,有二分是在为国家干活,一分为自己的衣食忙碌。公室仓库中的东西都堆积腐烂,而普通老人却在受冻挨饿。国内的市场里,鞋子很便宜,而假肢却很昂贵。人民有了痛苦和疾病,陈氏和对自己父母一样给予温暖和关怀。所以人民向流水一般踊跃依附他。陈氏的远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已经跟随陈国始祖陈胡公、太姬来到齐国了。”

叔向说:“不错。我的公室也已经是季世了。没有人驾驭和管理车马军队。平民贫困潦倒,而宫室却奢侈无比。人民听到国君的命令,表现得尤如逃避寇仇一般。公室的后代栾、郤、胥、原、狐、续、庆、伯八个家族的地位如同平民一般。政令都是出于私家,人民无所依。国君从不知悔改,会进沉湎享乐来逃避。公室的衰微还能持续多久呢?《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从来都不肯悔改的话,如何能长久的统治下去?”

晏子说,您打算怎么办?叔向回答:“晋国的公族将要完结了。我听说,公室卑微的先兆是其宗族像树木的枝叶一样先掉落,然后公室也跟着调零了。我的同宗一共有十一个家族,如今只剩下我羊舌氏一家了,我没有儿子。公室无度,我能善终就是万幸了,还怎能奢求后代子孙的祭祀呢?”

叔向和晏婴的谈话情绪是低沉的,他们都对改变国家显得没有信心。但还是按自己的方式作出努力。晏婴想要改变现状,而叔向则力图维护传统。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也就是他俩谈话后的第二十五年,当权的赵简子联合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叔向的儿子杨食我在这次事变中遇难。再后来,如叔向及晏婴料想的一样,韩魏赵三家分晋,田氏也取代姜姓,接手了齐国。

人际交往

叔向与同时代的各国贤能之士如晏婴、子产、穆叔和季札都有交往。

晋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周游中原各国。在晋国和叔向一见如故,临行前对叔向说:“您多努力吧!晋国现在的国君奢侈,大夫都很富有,恐怕权力以后会落入大夫之手。您为人正直,有必要防范灾祸的降临。”

评价

孔子说:

现代观点

现代有观点认为以叔向的贤能,如果能任晋国正卿,当大有可为。然而因为时运不济,叔向一直难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如此,他也仍然竭尽所能为维持晋国的霸主地位而发挥作用。

婚姻

叔向最初欲和申公巫臣和夏姬的女儿结婚,他的母亲却想让他与自己娘家人结亲。叔向说:“父亲有很多妾,所以我的母亲很多,但庶母兄弟却很少,我不想再令舅氏女子受苦了。”其母说:“夏姬令三任丈夫、一名国君和自己的儿子非正常身亡,还令一个国家亡国,二位卿逃亡,这难道还不足以做为戒鉴吗?我听说:‘极端美丽的人也必有极端丑恶的一面’她是郑穆公少妃姚子的女儿,子貉的妹妹。可子貉早亡且无后,上天锺美于她,必将会通过她来败坏别人。以前有仍氏生的女儿,头发非常漂亮,光彩照人,名叫玄妻。乐正后夔娶她之后,生下了伯封,而这小孩人面猪心,贪婪无餍,后来有穷氏的后羿灭掉了他,夔从此失去了祭祀。再比如夏、商和西周的灭亡,太子申生的被废都是因为漂亮女人的原因。你想怎样做呢?漂亮的,足够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了。德义不够的人娶了她必将会遭到祸害。”叔向感到害怕,便不敢再娶她。但后来晋平公强迫叔向娶她为妻,后生下杨食我。食我刚出生的时候,叔向的嫂子向婆婆报信,说:“叔向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叔向的母亲准备过去探视,等到堂屋,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回去了。并说:“这是豺狼的声音啊,狼子野心般的人,如果不是他,那就没有人可以令羊舌氏灭亡”于是没再探视他。

家庭

父:羊舌职

兄:羊舌赤,字伯华

弟:羊舌鲋,字叔鲋或叔鱼

后代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叔向的儿子杨食我的后代避居华阴,日后衍生出“华阴杨氏”。

趣事

孔子称叔向为“古之遗直”,称子产为“古之遗爱”。唐初房玄龄的长子名为房遗直,次子叫做房遗爱。

唐代宗时代有工部尚书窦叔向,字遗直。

年谱

参考资料

左丘明《左传》

《国语》

杜预注《春秋左传正义》

陈厚耀《春秋世族谱》

《世本八种》

白寿彝版《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大辞典》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

方朝辉《春秋左传人物谱》

^(周景王十七年、晋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

^又称范宣子

^他是栾祁的兄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叔向
春秋末期政治家。晋国人。晋悼公时,为太子彪的傅,晋平公时,被任为太傅。曾写信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布成文法。他主张维护"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礼治"传统,反对改革,反对公布成文法。认为公布法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并诅咒郑国将要亡国。
· 窦叔向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前后在世。窦叔向出身官宦之家,父亲窦亶曾任同昌郡司马。大历初年,登进士第,以善作五言诗名于当时。少时与常衮为同窗挚友,常衮任宰相后,提携窦叔向做了左拾遗,内供奉。等到常衮被贬逐,窦叔向也被外放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代表作有《贞懿皇后挽歌》、《夏夜宿表兄话旧》等。
· 窦叔向的作品
卷271_1「寒食日恩赐火」窦叔向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卷271_2「端午日恩赐百索」窦叔向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卷271_3「贞懿皇后挽歌三首(今存二首)」窦叔向二陵恭妇道,六寝盛皇情。礼逊生前贵,恩追殁后荣。幼王亲捧土,爱女复边茔。东望长如在,谁云向玉京。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命妇羞苹叶,都人插柰花。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卷271_4「秋砧送包大夫」窦叔向断续长门下,清泠逆旅秋。征夫应待信,寒女不胜愁。带月飞城上,因风散陌头。离居偏入听,况复送归舟。卷271_5「过檐石湖」窦叔向晓发渔门戍,晴看担石湖。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尺寸分洲岛,纤毫指舳舻。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卷271_6「春日早朝应制」窦叔向紫殿俯千官,春松应合欢。御炉香焰暖,驰道玉声寒。乳燕翻...
· 韩起跟叔向抱怨自己穷,为什么叔向反而恭喜他?
韩起跟叔向抱怨自己穷,为什么叔向反而恭喜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春秋时,韩起是晋国的正卿,叔向是晋国的大夫。一天,韩起对叔向抱怨说:“我空有正卿之名,却没有正卿的收入,穷得连和别的卿大夫交际往来的费用都没有。”说完这话,他本想会博得叔向的同情,想不到叔向却对他拱手相贺。韩起不解其意,就问叔向:“我如此窘迫,以至令我常常为此忧虑,你不但不予同情,反而恭贺我,这是什么道理?”叔向没有直接回答韩起的问题,而是先给他讲了两个晋国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个是贫而有德的栾书,一个是富而无道的郤至。栾书曾是晋国的上卿,按规定应享受500顷田的俸禄,可实际上他连100顷田都没有,穷得竟置不起宗庙中的祭器。但他并不以此为怀,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他以德行广布全国,严格按国家法度办事,赢得了全国百姓的普遍尊敬和爱戴。邻至恰恰相反,他曾是晋国的正卿,家中的财富达到了国家财富的半数,晋国三军中的将佐,部...
· 春秋时代——叔向的痛苦
郑简公三十年(公元前536年),子产继续他在郑国的改革。子产也许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改革,开创了中国法治史的先河。《左传》:三月,郑人铸刑书。子产命令人把刑法刻在了鼎上,是铁鼎还是铜鼎历来有争议,不过这不重要。什么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的法律第一次被公布于众。在此之前,贵族之间用“礼”来约束,老百姓才用“刑”。“礼”是有明文规定的,贵族都要学习。可是,“刑”就没有明文,而完全掌握在执政者的手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时候说一是二,说二是一。说不管不管,说严打严打;今天杀人无罪,明天偷针砍头。老百姓要是犯了罪,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所以,《周礼》写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来自朋友的反对郑国推出了刑鼎,举世震动。叔向在晋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失望,于是派人给子产送了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失望。叔向的信是这样写的:一开始我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现在看来是没戏了。从前先王根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