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哲学学说1.背景在与罗素合作完成了《数学原理》之后,怀特海转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他从英国来到哈佛大学,同时也离开了他在《数学原理》这本书中展示的冷峻的形式化的哲学概念。实际上,他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开始怀疑迄今为止整个西方哲学的主旨。他后来强调,哲学的目的是对神秘主义的理性化,“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宇宙”,获得“对于不可言说的深刻之物的直接洞见”。这显然不是那个与罗素合写了《数学原理》的哲学家——数学家的语言或情绪。罗素后来也承认,对于怀特海的新哲学,他完全无法理解。2.简单定位的错误怀特海指出,牛顿力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任何质料均必须处在时-空中的某一“简单定位”(simplelocation),并把这一属性作为其本质特征。质料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还是在时-空中都可以不加区分的称为“在这一点”,并不需要同时参照时-空中的其他区域。于是,只要这种所谓的确定位置一经决定,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方式...

哲学学说

1.背景

在与罗素合作完成了《数学原理》之后,怀特海转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他从英国来到哈佛大学,同时也离开了他在《数学原理》这本书中展示的冷峻的形式化的哲学概念。实际上,他像维特根斯坦那样,开始怀疑迄今为止整个西方哲学的主旨。他后来强调,哲学的目的是对神秘主义的理性化,“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宇宙”,获得“对于不可言说的深刻之物的直接洞见”。这显然不是那个与罗素合写了《数学原理》的哲学家——数学家的语言或情绪。罗素后来也承认,对于怀特海的新哲学,他完全无法理解。

2.简单定位的错误

怀特海指出,牛顿力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任何质料均必须处在时-空中的某一“简单定位”(simple location),并把这一属性作为其本质特征。质料无论是在时间、空间还是在时-空中都可以不加区分的称为“在这一点”,并不需要同时参照时-空中的其他区域。于是,只要这种所谓的确定位置一经决定,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只需指出“某物体刚好在某个位置”就意味着我们已充分地说明它与其所在时-空之间的关系了。这种将抽象物等同于具体事物的方式,被怀特海称为“具体性误置错误”。

3.自我意识

怀特海注意到了“超然”这个宗教要素,并到旧约圣经的内省部分去寻找其真谛,他对内省早有所关注。 在圣经故事中,正是由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才使得人类得以跨过反省的门槛,可以自由思考、自由抉择,以便决定自己的未来,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人性。 而在此之前,他们只知道眼睛睁开向外看,但从那一刻开始,眼睛却回到自己身上,自我意识就此浮现。 与人类作为有机体而孕生意识相比, 其他生物仅具有直接意识,没有反省意识,而直接意识是凭感觉接受信息后作出反应;反省意识则是指可以把自己本身当做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亦即“意识”可以意识到自己。 反省也有反射的意思, 就像照镜子一样借由反射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就会有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而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才有自由选择的可能。 人类的生命就此展开。如果仅仅按照本能需求反应,则毫无选择的余地,没有自我,也没有自由。

4.永恒客体

 怀特海把宇宙的事物分为“事件”的世界和“永恒客体”的世界。事件世界中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各种事件的综合统一体构成机体,从原子到星云、从社会到人都是处于不同等级的机体。机体有自己的个性、结构、自我创造能力,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就是机体各个因子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活动,它表现一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机体,因而整个世界就表现为一种活动的过程。在过程的背后并不存在不变的物质实体,其唯一的持续性就是活动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是进化的,所以自然界是活生生的、有生机的。自然和生命的分开是不能被理解的,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构成真正的实在,亦即构成宇宙。所谓“永恒客体”,只是作为抽象的可能性而存在,并非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它能否转变为现实,要受到实际存在客体的限制,并最终受上帝的限制。事件世界正是上帝从许多处于潜在可能状态的世界中挑选出来的,因此上帝是现实世界的泉源,是具体实在的基础。

5.把握

在怀特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构成宇宙的基础性的存在者有两种:一为现实的存在者,二为永恒的客体。如果说物理把握是指以现实的存在者为材料的把握;那么所谓”概念的把握”是指以永恒客体为对象的把握。在怀特海那里,所谓永恒客体是指类似于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念而具有潜在的、永恒的和同一的抽象形式。永恒客体不仅为物理把握提供一切合生要素的确定性,还提供合生主体的确定性。可以说永恒客体是物理把握的中介和实现方式。不过概念的把握是以永恒的客体为材料的感受,此时的永恒客体不是以实现的方式,而是以纯粹的一般可能态成为把握的对象。

6.影响

与柏格森不同,怀特海始终保持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保持他关于“永恒客体”的柏拉图主义,他对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尤其是新物理学。不过,他对传统哲学的抨击并没有两样。他抱怨道,哲学范畴出自 17 世纪的科学。它们集中于不活跃的物质对象;对于静态的“无绵延”的瞬间加以概念化;扭曲我们的经验。它们“无视时间”。如同柏格森,怀特海坚持认为哲学要采用整套新范畴。哲学不应集中于对象,而应关注事件,不应把它们设想为静态的刹那,而应视为现实化过程的诸多瞬间。 怀特海不再关注毫无生气的对象,而集中于机体观念,集中于“事件,经由模式的生长”。机体不是机制。它在时间中运行。它的各方面都“充满生机”,而不是静态的。怀特海把古老的浪漫范畴引入了 20 世纪的哲学,这个范畴就是创生性。这还不只是说,哲学家应具有创造性、思辨性、想象力。自然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新奇性并且充满想象力。因此,哲学家要发明的不是理想语言,而是常新常变的语言、诗意的语言,由此把捉不断演化的实在模式。

著作

《过程与实在》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重要著作,汇集了怀特海的一些重要演讲,主要是基于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结束的阶段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发展。全书的演讲稿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解释了方法,并概要地说明了构成宇宙论的观念体系。第二部分重点展示了这一观念体系完全适合于说明那些构成文明化思想复杂结构的观念和问题。在这一部分的讨论中使用了这个体系的措辞和用语,揭示了这些用语的意义以及这个体系能够使经验的各种成分形成协调一致的相互关系。本书的第三、四部分把这个宇宙论的体系通过其自身的范畴观念加以展开,而不用更多地涉及其他思想体系。第五部分是有关宇宙论问题终结方式的最终说明,这一部分与布拉德雷的观点相近。该书学术价值难以估量,是研究怀特海思想的重要书籍。

影响

怀特海不仅发展了过程哲学还发展了过程神学。有些基督徒和犹太人认为过程神学对认识上帝和宇宙是很有效果的进路。就如整个宇宙是一直在流转改变,做为宇宙起源的上帝也被视为是在成长与改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尔弗雷德
家庭祖先婚姻与子女1874年1月23日与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二女儿(小女儿)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女大公结为夫妇,这个婚姻没有让任何一个人快乐,因为伦敦社会普遍认为新娘傲慢。她要求自己在排位名单中的位置,要列在威尔士王妃前面,因为她和她的父亲都认为沙皇皇室出身的王妃胜于出身于丹麦王室的威尔士王妃。维多利亚女王拒绝了这一要求,将她的排名列于威尔士王妃之后。她父亲给了她(在当时相当惊人的)10万英镑作为嫁妆,并外加28,000英镑的年度津贴。除去一个流产的儿子,他们有一子四女。遗憾的是在公爵生前,独子小阿尔弗雷德为了家族反对自己秘密结婚而于1899年2月6日自杀,使得公爵死后爱丁堡公爵封号绝嗣,由于阿尔弗雷德的三弟亚瑟王子及其子亚瑟王子都放弃了继承权,所以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爵位由阿尔弗雷德的幼弟利奥波德王子的儿子卡尔·爱德华继承。
·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生平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在1810年生于法国巴黎,家族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兄长保罗·德缪塞也是作家。
· 阿尔弗雷德传
本书的编撰《阿尔弗雷德传》里的主要人物阿尔弗雷德大王《阿尔弗雷德传》的作者阿塞尔(又译阿塞、阿瑟、阿色耳)是威尔士人,生年不详,早年在圣大卫寺院当修道士,后获得威塞克斯(又译西撒克逊)国王阿尔弗雷德邀请入朝,帮助国王学习,经常与国王在宫中议厅同坐,一同探讨各种话题。892至902年间就任瑟波恩(又译舍伯恩)主教,至908至909年去世。阿塞尔编撰本书的时间,后世从书中提到当时是阿尔弗雷德45岁的时候,得知是在893年写成。阿塞尔的编撰材料,是以《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用古英语写成)的其中一份稿本为基础,将之译为拉丁语,然后又尽可能地从阿尔弗雷德本人、他的廷臣及家人那里,搜集资料以补充书中内容。全书篇幅至到106章就完结,既不提及阿尔弗雷德在890年代与维京人的抗争及去世,又没有写下总结或后记,这样的结束就显得唐突,因此本书应为未竟之作。本书的一个特点是辞藻华丽,学者SimonKeynes...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略年谱Elementsofeconomicsofindustry,18921842年生于伦敦的Bermondsey,并于伦敦郊外的Clapham成长。1861获奖学金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西洋古典学与数学。尽管当收银员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牧师,马歇尔仍坚持发展自己的数学禀赋;1865年,他以高分通过数学科的荣誉考试(Tripos,"secondwrangler")。1865年-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聘马歇尔为助手。1868年-剑桥大学聘为道德哲学讲师。1868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好读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讲义》等哲学作品。1879年-与同为经济学家的玛莉培里(MaryPaley)结婚。1879年-将1870年代的早期零星作品集结出版为《纯粹贸易理论》(ThePureTheoryofForeignTrade);同年亦出版与玛莉培里共同写作的《产业经济学》(Economicso...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简介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德语:AlfredWerner,1866年12月12日-1919年11月15日),是一位瑞士化学家。曾经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生,也是苏黎世大学的教授。1913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因提出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打下了现代配位化合物的基础,他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无机化学家。生平1866年,维尔纳出生于阿尔萨斯的米卢斯,他是虔诚的罗马公教会教徒。他到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化学,也在1890年于此得到博士学位。1892年,结束他在巴黎的研究后,维尔纳回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化学。1893年,维尔纳到苏黎世大学工作并且在1895年晋升为教授,在这一年,他也成为了瑞士公民。研究配位化学1893年,维尔纳是第一位提出复合离子配位化合物的正确结构的化学家,其过渡中心的金属原子被中性或阴性配体所包围。例如钴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复合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