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
生平1922年,张玺留学法国,攻读海洋科学。两年后,齐雅堂(后来另一位海洋动物学家齐钟彦的父亲)亦到了法国留学,攻读植物学。张玺和齐雅堂二人结识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张玺和齐钟彦的合作埋下了伏笔。1932年,张玺回流中国。1933年,与齐雅堂一同出任北平中法大学生物学系的教授。重要著作以下为张玺部分常被引用的著作:
生平
1922年,张玺留学法国,攻读海洋科学。两年后,齐雅堂(后来另一位海洋动物学家齐钟彦的父亲)亦到了法国留学,攻读植物学。张玺和齐雅堂二人结识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张玺和齐钟彦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1932年,张玺回流中国。1933年,与齐雅堂一同出任北平中法大学生物学系的教授。
重要著作
以下为张玺部分常被引用的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玺

中国秦、两汉、新、魏、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各朝沿用秦始皇之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和氏璧制造,其中在王莽篡汉时,曾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王政君非常愤怒,便将玉玺取出摔砸于地,为此传国玺还碎了一角,虽然日后王莽以黄金补上缺角,却仍看的出摔碎的痕迹。传国玉玺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失踪。在宋朝以前,皇帝通常也同时沿用秦朝乘舆七玺的制度,即在仅用于礼仪场合的传国玺外,另作皇帝日常办公用玺六方(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重大礼仪时与传国玺一道作为礼器同列于御座御舆之前,象征皇权至上。惟唐初失传国玺,唐太宗另作一方宝玺代替,后复得传国玺,则自作宝玺易名“皇帝神玺”,传国玺称“受命玺”,与皇帝天子六玺合为乘舆八玺。五季纷扰,玺制混乱,至宋,皇帝就只用三方宝玺,一方为礼仪用玺受命宝(但并非秦传国玺,
· 解玺璋
解玺璋解玺璋,男,1953年生于北京,文化批评家。曾做过工人、记者、报纸主编,曾担任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等作品。1983年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直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书香专刊、文化导刊和《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任编辑多年。编报、编书20余年,闲暇时也喜欢舞文弄墨,对文艺评论情有独衷,写过千余篇电影、戏剧、文学和电视剧的评论、论文,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等专著问世。解玺璋语录●我年轻时读《庄子》并没有深层的思考与感悟,在年纪大了,生活阅历多了之后才逐渐明白:生命的柔韧比坚硬也许更能持久;人有时候也需要一点悲观的情怀。●我希望能多策划出版《嫁给太监》、《中国厨子》这样有趣儿的书,也想多推出像《花间一壶酒》和《中国人的幽默》这样...
· 曹玺
家世注释参考书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 玉玺考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秋时的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采石,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就以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认成是普通的石头,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再往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做了国君,卞和还想去献宝,可他失去双脚无法行走,于是抱玉大哭,哭宝玉不为人识。文王派人去问...
· 金玺诏书
起源8世纪左右,君士坦丁堡政府之诏书仅为单方面发出的命令,并没有在会议上形成契约。然而,这样最后被认定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当拜占庭帝国面对不断出现的外患,努力寻求一个抑制外来势力损害帝国的方法时。12世纪时,拜占庭人开始在文章中系上金玺,以增强协商时宣誓立约的威信。其它欧洲君王模仿拜占庭诏书样式,只是更为谨慎正式。金玺诏书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得以修改加强,更较拜占庭的原形隆重正式,或者是宣布更高级于普通的政令。历史上著名的金玺诏书以下罗列出中古欧洲比较著名的金玺诏书:1136年金玺诏书,公元1136年教宗英诺森二世发布于波兰格涅兹诺,又称为格涅兹诺金玺诏书。1212年金玺诏书,公元12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发布于西西里岛。承认波希米亚王位由贵族选举产生,帝国不加以干涉;波希米亚王国可在帝国范围之外,享有独立地位,自铸货币,有权任命主教,并且在帝国境内三百多个大小诸候国中,波希米亚居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