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1929年华尔街股灾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0
转发:0
评论:0
时序在华尔街股灾爆发前,美国经历了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人们普遍不理会投机买卖的风险,憧憬股市将会再创新高,并过着奢华的富贵生活。就在股灾发生前夕,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甚至立下名言,宣称“股价已经立足于像永恒的高地上”(Stockpriceshavereachedwhatlookslikeapermanentlyhighplateau)。可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连带人们从牛市获得的丰厚利润,却通通在“黑色星期四”以后化为乌有。在当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率先急跌,随后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暴跌,持续一个月方才止息。1929年10月的股灾,还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从1925年的顶峰走进下坡。一连串的事件和因素最终促成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不单止美国,世上主要奉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工业国家,均受到相当严峻的冲击。其实在华尔街股灾发生前的一段日子,股票市场已处于大幅波动。市场上...

时序

在华尔街股灾爆发前,美国经历了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 人们普遍不理会投机买卖的风险,憧憬股市将会再创新高,并过着奢华的富贵生活。就在股灾发生前夕,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甚至立下名言,宣称“股价已经立足于像永恒的高地上”(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 可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连带人们从牛市获得的丰厚利润,却通通在“黑色星期四”以后化为乌有。在当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率先急跌,随后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暴跌,持续一个月方才止息。

1929年10月的股灾,还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从1925年的顶峰走进下坡。一连串的事件和因素最终促成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不单止美国,世上主要奉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工业国家,均受到相当严峻的冲击。

其实在华尔街股灾发生前的一段日子,股票市场已处于大幅波动。市场上不时出现大手卖出股票的情况,间中却又见到股市短暂上扬和复苏。经济学家及作家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后来曾对此作出研究,认为这些波动与国会当时正辩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有关。 至于股灾发生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度在1929年11月至12月及1930年初有短暂回升的迹象,可是此后股市再进一步急泻,到1932年更成了大熊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20世纪纪录上的最低点,一直到20多年后的1954年11月23日,道指才重上1929年前的水平。

早在1923年至1929年间,由于交投异常活跃的关系,道指上涨达五倍,并于1929年9月3日升至最高峰的381.17点。 但及后股市连跌一个月,道指一度蒸发17%。踏入10月初,道指再见起色,超过一半在上月损手的股民赚回亏蚀,然而,股市随后再现跌势,跌势在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更有加剧迹象,当天股市交投量创下破当时纪录的1,290万股。

在10月24日下午一时,华尔街的主要银行家开会商讨办法消除股市连跌引起的公众恐慌。 与会者包括摩根银行的署理主席托马斯·W·拉蒙特(Thomas W. Lamont)、大通国家银行主席艾伯特·维京(Albert Wiggin)、及纽约全国花旗银行主席查尔斯·E·米切尔(Charles E. Mitchell)。会后他们决定以纽约股票交易所副主席理查·惠特尼(Richard Whitney)代为出手。在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下,惠特尼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买入大量美国钢铁公司股份。在股民继续抱观望态度的情况下,他再以类似的手法买入大批蓝筹股。惠特尼的救市手法与解决1907年恐慌(Panic of 1907)的手法类近,而他亦成功遏止了当天股市进一步的跌势,可是他的措施只带来暂时性成效。

周末过后,股市狂跌成为全美国的新闻头条。在10月28日“黑色星期一”, 市场上更多投资者决定离场,一日内使道指急跌大约13%。翌日,即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交股量多达1,600万股, 这个交易量要到近40年后的1968年才被超越。 经济学家及作家理查·M·萨斯曼(Richard M. Salsman)曾谓在10月29日,尽管市场谣传指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不会否决等候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草案》,但股市依旧加剧暴跌。 当日商界钜富如威廉·C·杜兰特(William C. Durant)和洛克菲勒家族等等相继高调大手入市,企图稳住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但这些努力以失败收场。道指在10月29日以再多跌12%告终,由于交投过多,报价机要一直运作至当晚7时45分。总括而言,市场在10月29日一天损失140亿美元,而整个星期的累计损失则高达300亿美元。

道指到同年11月13日曾一度由低位反弹,由最低报198.60点持续数个月逐步回升,到1930年4月17日重上294.07点的高峰(市场术语称为死猫反弹)。不幸的是,股市接着便持续下滑,到1932年7月8日终于见底,最低报41.22点,整个股市由1929年的最高点计,一共蒸发掉89%。这也是自19世纪|19世纪以来所见的最低点。

 红色部分反映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华尔街股灾前后的波动。

经济原理

华尔街股灾与美国1920年代投机风气炽热的现象环环相扣,当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大洒金钱购买股票,其中不少投机者更以资金杠杆的形式买入更多股票,现象并不健康。踏入1929年3月,股票经纪日常贷款予小投资者的金额,相当于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上的总贷款额超过85亿美元, 比美国当时流通货币总额还要多。 股价的上涨吸引更多人投资股票,同时股民期望股价会继续上升,在投机买卖下进一步推高股价,继而形成了经济泡沫。在1929年9月,标准普尔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达32.6, 明显高于历史走势。不少经济学者皆认为,这个现象在现代经济史中异常地引人注目。

历经华尔街股灾后,市场持续出现恐慌性抛售股票,达到人心虚怯的地步。这促使美国参议院在1931年成立佩科拉委员会(Pecora Commission),以调查股灾的成因。国会后来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规定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家,前者从事提存及贷款业务,后者则从事包销、发行及分配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产品的业务。

各国股票市场在华尔街股灾后曾相继引入机制,在股市出现大幅度急泻的时间实施临时休市,先让大众冷静,从而提防出现恐慌性抛售。不过以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股灾为例,道指在一天内下挫22.6%,跌幅比1929年还要厉害。 (虽然如此,道指此后却快速反弹,在两日后更录得自1933年以来最大的单日升幅。)

影响与学界辩论

华尔街股灾与之后的大萧条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因股市崩盘而引发的恐慌场面,成为后世回忆往后10年大萧条的其中一个重要片段。 “1929年的股灾一度使人们‘惶恐之余迷失方向’,但‘官方和大众在错觉下,很快对这场震惊变得麻木和加以否认。’” 至于“全球除日本外……基本上所有金融市场的股票在1929年10月24日和29日都应声跌市”。 华尔街股灾对当时美国及环球工业国家的经济具重大影响,而时至今日,其历史、经济及政治各方面的因素亦一直成为学术界激烈讨论的议题。当中有部分学者认为“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滥用权力,促成华尔街股灾及随后的大萧条”, 另亦有不少学者则相信“商业银行过度将存款投放于股票市场,增加存款风险,酿成股灾”。

1929年华尔街股灾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灾爆发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堂情况。

1929年的股灾一时间将“咆哮的二十年代”划上句号, 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曾试图解释过股灾成因,他认为,假如当时有机构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积极发挥其效用,那么通常紧随金融危机之后的商业萎缩期,将有所缩短。 然而对美国来说,这场股灾标志着经济开始陷入持久衰退,但有不少学者却问到,华尔街股灾是否真正触发后来的大萧条? 抑或由信贷市场促成的经济泡沫爆破,方才是大萧条的成因,华尔街股灾不过是碰巧同时出现?就股灾而言,股价的急跌促使公司破产,并对宏观经济构成严重冲击,造成企业倒闭、裁员潮及经济发展受压。基于失业急升及经济倒退被视为华尔街股灾的直接后果,而这些因素又是促成经济萧条的主因,因此华尔街股灾就被广泛视为标志着经济开始陷入低谷的讯号,成为大萧条的前奏。

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华尔街股灾以后的发展却是令人惶恐的。绝大部分学者均同意,华尔街股灾瞬间蒸发掉市场上数以十亿计美元的财富,并即时严重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意欲, 不计借贷人,大约4,000名放款人因为股灾而走投无路,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股灾亦进一步触发全球兑现美国黄金储备(因美元当时为金本位)的浪潮,继而迫使联邦储备局要调高利率阻止黄金库存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股灾以后,美国政府制定了限价沽空制度(Uptick Rule), 规定要在高于市价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沽空活动,以免从事沽空活动的投机者在逆市中进一步拖低股市。

经济学家及历史学家对于华尔街股灾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影响未有定论。其中《经济学人》在1998年的一篇文章评论到,指“简单而言,大萧条并非因股市崩盘而起。” 而即使是在股灾发生后不久的1929年11月23日,《经济学人》在另一篇文章提出同一质疑,该文问到,“在工业生产处于稳健平衡的状态下,一场严重的股灾真的会对工业构成重大打击吗?”该文当时认为,这场股灾无疑会令工业有所打击,但却没有证据显示这打击会是持久,并使到工业界普遍陷入衰退的。文章也同时指出,部分银行在股灾中结业是意料之内的,不过,对于银行在股灾下还有没有能力向工、商界企业维持融资服务,文章却不置可否。

不少学者视华尔街股灾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并为新兴的景气循环论(Boom and Bust)所能解释。至于一些经济学家如熊彼德及康德拉捷夫则认为,华尔街股灾只是经济周期的其中一个历史环节,其影响只在于加快经济周期的循环,使周期更快进入下一阶段。至于在米尔顿·佛利民与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合著的《美国货币史》(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一书中,作者争论到,经济周期走进下坡、贸易保护主义及1929年华尔街股灾通通都不是1930年代经济严重萎缩的成因,相反,他们认为1930年至1933年间三度发生的经济恐慌,引发银行体系崩溃,才是大萧条的诱发成因。

相关条目

大萧条

咆哮的二十年代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华尔街

沽空

黑色星期一

延伸阅读

Bierman, Harold. "The 1929 Stock Market Crash". EH.Net Encyclopedia, edited by Robert Whaples. August 11, 2004.URL

Brooks, John. (1969). Once in Golconda: A True Drama of Wall Street 1920-1938 . New York: Harper & Row. ISBN 0-393-01375-8.

Galbraith, John Kenneth. (1954). The Great Crash: 1929 .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ISBN 0-395-85999-9.

Klein, Maury. (2001). Rainbow"s End: The Crash of 1929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3516-4.

Klingaman, William K. (1989). 1929: The Year of the Great Crash . New York: Harper & Row. ISBN 0-06-016081-0.

Rothbard, Murray N."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Salsman, Richard M. “The 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Intellectual Activist , ISSN 0730-2355 ISSN 0730-2355 .

Shachtman, Tom. (1979). The Day America Crashed . New York: G.P. Putnam. ISBN 0-399-11613-3.

Thomas, Gordon, and Max Morgan-Witts. (1979). The Day the Bubble Burst: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 .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ISBN 0-385-1437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华尔街日报
历史创办初期的《华尔街日报》发行范围非常窄,在很长时间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直到1931年,巴尼·基尔格尔担任该报主编,《华尔街日报》才正式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这位主编在任期间,对报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内容包括:在不影响表意的前提下,用平实的语言报导商业讯息;提供对来自政府的新闻的详细报导;避免使用艰深晦涩的商业术语和行话;扩大报道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报道,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奠定了《华尔街日报》后来发展中的一贯风格。基尔格尔去世的时候,报纸的日均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份,并且成为全国性的主流大报,对美国和全世界的商业、金融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持续的影响。风格《华尔街日报》的报导风格以严肃见长。在编辑上始终采用传统的黑白灰三种配色,直到1991年才在广告部分出现过少量的色彩。报纸上绝大部分为文字报导,图片新闻很少,和以活泼著称的《今日美国》形成鲜明对照。《华尔街日报》始终是美国最...
· 华尔街第一人的金玉良言?
戴维·M.达斯特是摩根·士丹利投资集团的创始人,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人"、"资产配置领域最热忱的实践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何最佳地运用你的钱"投资者通过一系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判断、信念及倾向性来达到资产配置、具体的投资目标以及金融市场的整个前景。这些偏好、厌恶、特质、倾向性和成见简短地描述如下:过分自信:许多投资者有过高估计他们的投资智慧的倾向,对于他们预见的准确性、未来产出的价值估计以及他们决策的可靠性和是否有价值,都过分自信。装腔作势的豪言壮语:投资者在资产配置和投资选择领域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并倾向于牢牢记住并不时强调他们自己的投资成功的案例,并将失败归因于他人或坏运气。另一个说明这种情况的词是自信偏见。乐观主义:投资者的重要特征是用乐观的眼光来看待金融市场,不恰当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取得好的投资结果的可能性和对自己命运的控制程度。同时,他们不考虑不成功的可能性和投资结果的不确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