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吕好问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5
转发:0
评论:0
生平崇宁初期,治党事,吕好问以元祐子弟坐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有一次,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惟吕好问特异他人。吕好问以礼自持,蔡卞不得亲。及蔡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吕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吕好问笑而不答。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以荐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升为御史中丞。宋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吕好问说:“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诏旨备矣。虽使直言之士抗疏论列,无以过此,愿一一施行之而已。”又说:“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田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宋钦宗采纳。吕好问上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

生平

崇宁初期,治党事,吕好问以元祐子弟坐废。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有一次,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惟吕好问特异他人。吕好问以礼自持,蔡卞不得亲。及蔡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吕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吕好问笑而不答。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以荐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升为御史中丞。宋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吕好问说:“时之利害,政之阙失,太上皇诏旨备矣。虽使直言之士抗疏论列,无以过此,愿一一施行之而已。”又说:“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田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宋钦宗采纳。

吕好问上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又建白削王安石王爵,正神宗配飨,褒表江公望,张庭坚、任伯雨、龚夬等,除青苗之令,湔元符上书获谴者,章前后疏十上。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不久改为兵部尚书。靖康之难后,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吕好问劝迎赵构为帝。

建炎元年,高宗即位后,太后遣吕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丞相李纲以群臣在围城中不能执节,欲悉按其罪。

吕好问也曾替张邦昌说公道话,责问李纲说:“王业艰难,政宜含垢,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侍御史王宾论吕好问尝污伪命,不可以立新朝。

宋高宗说:“邦昌僭号之初,好问募人赍白书,具道京师内外之事。金人甫退,又遣人劝进。考其心迹,非他人比。”

吕好问自惭,力求去,且言:“邦昌僭号之时,臣若闭门洁身,实不为难。徒以世被国恩,所以受贤者之责,冒围赍书于陛下。”

疏入,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家族

曾祖父吕夷简,咸平三年庚子科进士。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拜相,主持中书省达二十年,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决意改革,罢了吕夷简的宰相兼枢密使职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祖父吕公著,北宋大臣,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曾为帝师。吕公著与司马光、文彦博、苏东坡、欧阳修,同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

父亲吕希哲,曾任侍讲。

后人

子:吕本中、吕揆中、吕弸中、吕用中、吕忱中。

参见

吕蒙正

吕夷简

吕公著

吕本中

吕祖谦

参考文献

宋史/卷3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好问是谁?元好问是怎么死的?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之时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有“一代文宗”的美称,时人推其为文坛盟主。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金元两国交接之际,在文学上承上启下的桥梁,所以被“北方文雄”。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生于公元1190年,去世于公元1257年,据说元好问祖上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也有人说是秦王拓跋翰和南安王拓跋余的孩子。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后来随着不断的搬迁,在忻州落户。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时任柔服丞。父亲元德明因为屡次科举不中,所以后来以教授乡学为业。虽然成就不算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元好问自小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元好问的伯父无嗣,而元好问又是元德明的三子,依照旧例被过继给伯父为嗣。元好问幼时就被养在嗣父身边,并且随嗣父任职。元好问天资聪颖,七岁能诗,有“神童”的美称。随...
· 元好问是谁?元好问是怎么死的?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之时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有“一代文宗”的美称,时人推其为文坛盟主。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金元两国交接之际,在文学上承上启下的桥梁,所以被“北方文雄”。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生于公元1190年,去世于公元1257年,据说元好问祖上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也有人说是秦王拓跋翰和南安王拓跋余的孩子。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后来随着不断的搬迁,在忻州落户。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时任柔服丞。父亲元德明因为屡次科举不中,所以后来以教授乡学为业。虽然成就不算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元好问自小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元好问的伯父无嗣,而元好问又是元德明的三子,依照旧例被过继给伯父为嗣。元好问幼时就被养在嗣父身边,并且随嗣父任职。元好问天资聪颖,七岁能诗,有“神童”的美称。随...
·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元好问像]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
· 元好问
生平家世背景元好问自称是唐朝诗人元结的后裔,祖父元滋喜曾经是金朝的铜山令。父亲元德明隐居不仕,以诗文著称于世,著有《东岩集》三卷。少年聪慧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初八日(1190年8月10日)。出生七个月后,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四岁随从母张氏学习,受到完善的教育。五岁时跟随叔父住掖县(今属山东)。元好问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十一岁时,元格移官冀州,元好问随叔父移居。元格延聘学士路泽教导元好问。十四岁时,元格再次移官陵川,元好问师事陵川著名学者郝天挺。元好问十六岁时往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对他说,今天捕到一只大雁,另一只脱网。但脱网之雁悲鸣不去,最终撞地而死。元好问听后买下这两只雁,将其葬于江边,并有感写下《雁丘词》。其中首句“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至今仍脍炙人口。十八岁时,元好问返乡完婚,后又回到陵川。科举长路元好问在追随郝天挺学习六年以后,从二十岁起,“下太行、渡大...
· 元好问的生平简介元好问有哪些作品?
自古以来有许多描写爱情的诗词,但最为脍炙人口的,却莫过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却不知它出自何人之口,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所作的。其实,写出这句话的人,名叫元好问,金朝末年人士,写下这千古绝句时年仅十六岁,他之所以有此痛彻心扉的感悟,是因为他上京赶考途中遇见的一件事。金章宗泰和五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科举考试,走到半路的时候,他碰到一位捕雁的猎人。二人很有缘分,正好同行了一段路,这个猎人就找元好问搭讪聊天,他对元好问说:“今日我运气太好,一上山就捕杀了一只大雁,另一只大雁逃脱了,我没射中。”元好问见猎人手中提着两只大雁,便指着它们说:“这不是有两只吗?”猎人说:“我真的只射中一只,另一只是自杀的。我将那只大雁射下来以后,那只逃脱的大雁在天空盘旋,悲鸣不止,紧接着我就看见它投地而死了。”元好问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他听了非常震撼和感动,就从猎人手里买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