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译本
《摄大乘论》流传到中国以来,一共有三个译本:一、北魏佛陀扇多译,二、陈真谛译,三、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玄奘译本是近现代研究摄大乘论的法师所主要采用的版本,吕澂将藏译《摄大乘论》转译汉语为《传本摄大乘论》 。
摄大乘论释
《摄大乘论》在印度时期就有高僧对其做注解。世亲造《摄大乘论释》,有三个译本:陈真谛译、隋笈多共行矩等译《摄大乘论释论》和唐玄奘译。无性造《摄大乘论无性释》,有玄奘译本,其“展转摄藏”说开启了《成唯识论》“相互摄藏”说 。
内容构成
本论分为十一品,第一品为序品,其他十品诠释了“十相殊胜殊胜语” :
总摽纲要分
所知依分:阿赖耶识,说名所知依体。
所知相分:三种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计所执自性,三圆成实自性,说名所知相体。
入所知相分:唯识性,说名入所知相体。
彼入因果分第五:六波罗蜜多,说名彼入因果体。
彼修差别分:菩萨十地,说名彼因果修差别体。
增上戒学分:菩萨律仪,说名此中增上戒体。
增上心学分:首楞伽摩、虚空藏等诸三摩地,说名此中增上心体。
增上慧学分:无分别智,说名此中增上慧体。
彼果断分 :无住涅槃,说名彼果断体。
彼果智分:三种佛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说名彼果智体。
《摄大乘论》的内容阿赖耶识为起点,而后导入唯识的三自性说,即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再借由阿赖耶识与三自性为基石,切入至佛学的其他观念,如六波罗蜜多、菩萨十地、戒、定、慧、涅槃等。无著在此论内对于阿赖耶识有详细的解说。
影响
《摄大乘论》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根本论典之一,是汉传佛教法相宗的“六经十一论”之一,摄论宗因以此论为根本而得名。
参考文献
CBETA摄大乘论佛陀扇多译
CBETA摄大乘论真谛译
CBETA摄大乘论本玄奘译
《摄大乘论讲记》印顺法师著
《摄大乘论笔录》妙境长老讲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