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学勤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1
转发:0
评论:0
生平李学勤1933年3月28日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爱读书。1951年至1952年就读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1952年院系调整,李学勤调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辅助曾毅公、陈梦家工作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曾担任侯外庐的助手。1991年至1998年,李学勤出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1996年起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4年起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目前,李学勤负责清华简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和评价李学勤在同辈学者中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善于利用新发现及海外的考古材料、国外汉学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结合治学而著称。他是第一个综合研究战国文字的人。所提出的殷墟甲骨分期“非卦辞说”与“两系说”,虽然曾经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渐成定论1995年他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和“重写中国学术史”的倡议,试图扭转...

生平

李学勤1933年3月28日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爱读书。1951年至1952年就读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

1952年院系调整,李学勤调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辅助曾毅公、陈梦家工作 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曾担任侯外庐的助手。1991年至1998年,李学勤出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1996年起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4年起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目前,李学勤负责清华简的研究工作。

学术活动和评价

李学勤在同辈学者中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善于利用新发现及海外的考古材料、国外汉学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结合治学而著称。他是第一个综合研究战国文字的人。所提出的殷墟甲骨分期“非卦辞说”与“两系说”,虽然曾经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渐成定论 

1995年他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和“重写中国学术史”的倡议,试图扭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疑古派所代表的中国古史研究中怀疑古文献真实性的大趋势,引起广泛反响,并得到支持。但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对于“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出现质疑。

主要著作

《殷墟文字缀合》(与人合作),科学出版社,1955

《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

《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

《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

《李学勤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

 《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1992

  《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与人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失落的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四海寻珍》,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夏商周年代学札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李学勤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社会职务和荣誉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

中国钱币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

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作曲家程学勤
程学勤,男,(1938年~2009年)黄梅戏作曲家。自幼生长在黄梅戏故乡安庆市怀宁县农村,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黄梅戏团体的演出和农村中传唱的黄梅音调及丰富的民歌,给童年时代的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情感的熏陶。从此,程学勤就痴迷上了音乐,六岁时,他碰到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觉得特别好听,就跟在他后面一直走了10里路,听完后又独自走了10里路返回,回到家还为此挨了一顿打。上中学时,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即后来的安庆市黄梅戏一团),他每天晚上上自习时就坐在门口听剧团排练,一直到散戏。人物生平痴迷音乐的程学勤还特别有天分,上小学时他就自学学会了拉二胡,十二三岁时买不起用蟒皮做的二胡,他就自己动手用皮做了一把二胡。因为二胡拉得特别好,1954年,初中未毕业的程学勤就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进团从事主胡演奏。1955年,程学勤遇见了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他听了时老作曲的《春香传》后...
· 后勤学
中国古代的辎重后勤以前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称为辎重,后来在近代才逐渐改为后勤。第一个提出以后勤代替辎重的学者不详。后勤学的语源西方文字中的Logistics(后勤学)来自希腊文的形容词,代表“精于算计”。罗马与拜占庭帝国时代开始将此语用于行政。法国作家Antoine-HenriJomini,最早将此语用于组织军事行政。他把战争的理论设想成“三位一体”的部分:战略,地面战术与后勤。在二战中,围绕战争物资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MilitaryLogistics)理论。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将军事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逐步演变出物流系统。参考军需物流维修管理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
· 桓荣勤学不倦
桓(huán)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诵读不辍。元卿哂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得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荣为太常,元卿恨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有利乃若是哉!"作品名称桓荣勤学不倦创作年代汉代文学体裁文言文人物桓荣译文桓荣早年遭遇社会,与同族的桓元卿同处饥渴困境之中,但桓荣却不停地读书背诵,元卿嘲笑桓荣说:“你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遗憾地说道:“我像一个农民一样目光短浅,怎么会料到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注释1、桓荣:东汉人2、初:开始,起初3、值:遇到4、仓卒:匆忙,此指社会5、同:同处6、饥:饥饿7、厄:困境8、辍:停止9、哂:嘲笑10、应:回答11、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12、及:等,等到13、利:好处14、得:可以15、施:用上16、若:像17、是:(代词)这样18、恨:遗憾文言知识1.释“岂...
·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从小勤奋学习的故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代着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深入民间,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并躬身实践,上山采药,他深入实地作种种必要的考察,倾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历经将近30载,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对明代以前的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本草纲目》书中对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全书共16部,52卷。《本草纲目》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在医药学方面,而且还旁及天文、地理、化学、植物学等方面,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是蕲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父亲李言闻不仅饱读经书、医...
· 宋代学者家勤国
宋代学者,是眉州眉山人。家定国、家安国从弟,家愿的父亲。师事刘巨,庆历、嘉佑年间与从兄安国、定国和刘巨一起游历,与苏轼、苏辙为同门友。愤怨王安石久废《春秋》学,著《春秋新义》。熙宁、元丰间朝臣纷更;元佑时,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勤国忧郁不安,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敬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