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象山书院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4
转发:0
评论:0
外部链接象山书院

外部链接

象山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赣文化—江西画院—“心学”诞生地-象山书院
贵溪的象山、长沙的岳麓、金华的丽泽、庐山的白鹿洞为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她们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居重要地位,影响很大。四大书院江西有其二,白鹿洞书院一直办在庐山南麓,象山书院则迁建多处。从南宋至清末,象山书院在贵溪共迁建五处,金溪县也曾建造一处象山书院。应天山象山精舍象山精舍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及其门徒彭世昌,象山精舍是为象山书院的前身,地址在江西贵溪上清镇东南的应天山。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彭世昌来贵溪寻访老朋友,一日登应天山,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于是便与诸友商议,准备结庐延请陆九渊上山讲学。宋代书院炽盛,尤其是在这段时间,岳麓山书院在1165年由刘琪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于1180年由朱熹修复,均聚徒讲学,声名遐迩。陆九渊此时因论奏政事,被贬归乡里,以祠禄闲居,便产生了强烈的办学念头。在彭世昌的恳请下,1187年,陆九渊来到应天山。他见应天山形“宛然巨象山”,便易应天山为象山,自...
· 象山县
地理象山县主体为一半岛,境内山岭起伏,山地面积占71%,东搬山海拔810.8米,是境内最高峰,也是与宁海县的界山。平原以东部的南庄平原和西南的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分别被称为“上八万(亩)”和“下八万(亩)”。行政区划下辖3街道、10镇、5乡,12个社区、43个居民区、713个行政村:街道:丹东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镇:石浦镇、西周镇、贤庠镇、墙头镇、涂茨镇、大徐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新桥镇、鹤浦镇。乡:黄避岙乡、茅洋乡、东陈乡、高塘岛乡、晓塘乡。历史考古发现,早在6000年前,象山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耕海牧渔,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塔山文化”。明初所建昌国卫城与爵溪、钱仓等千户所的抗倭设防遗址,以及明末张煌言屯兵抗清遗迹等,给象山留下了宝贵的海防文化。千百年来,象山渔民与海相依,创造了具有深厚底蕴的渔文化。目前,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个,石浦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 宁波象山倪氏
宁波象山倪氏系汉御史大夫宽公之后,象山倪氏缘起,象占韭山先生所作《蓬山清话》有述:一据县旧志流寓传,“倪九畴,平阳人,唐招讨副使,昭宗时弃官航海至象山,居缯棚岭,卒葬乌岩山,危素撰志铭”;一据乌继善《春草斋文集》,“先世当昭宗时,有修武府君者,谱逸其名,以避乱自永嘉航海到郡之象山……”。纵观二说,象山倪氏始祖是唐末从温州来象山的。今下梅溪尚存唐招讨副使祠,乌岩山改称倪郎山,其阳有九畴公墓址等,即为佐证。象山倪氏宗派,按《招讨副使倪公九畴墓碑铭》载:“……遂卜居于此。子三:长居邑廛,次居梅溪,三居钱仓。”又据民国《象山县志・氏族表》载:“姓氏,倪,有祠,唐昭宗时始祖招讨副使九畴,自平阳航海至县,所居地址梅溪。分派:朝宗\(即大\头)、县城。”所列与旧志,墓铭大致相合。嗣后,子孙蕃衍,支派迁徙,发祥儒雅洋、昌国卫、新罗岙、晓塘等处。梅溪、大\头、儒雅洋三里,合族聚居,均以“倪家”名村,各建宗祠...
· 象山县樊岙村
樊岙村地处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称的象山县,坐落于宁波市第一大岛的南田岛,是鹤浦镇第一大村。本村历史悠久、景色迷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来享有“世外桃源”的美誉。樊岙村简介全村共由6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3000多人,山林面积17014亩,水田1054亩,红卫塘区域有大片咸塘地。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民主理财示范村”等。该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走“一村一品”发展之路。其中,茶叶和枇杷是樊岙村两大特色农产品,开发面积都达到了上千亩。使得樊岙村成了宁波市最大的枇杷专业村,樊岙的枇杷品质出众,不仅在各类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中之王,被评为省市级绿色农产品,跻身宁波市“十大名果”行列,近年来经“枇杷经纪人”的营销推介,樊岙枇杷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增长,产值也一路飙升,1996年为80万元,2011年则达到800万元。枇杷带出了村民们的致富...
· 象山:探幽黄埠古韵
穿过窄窄的小巷,循着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庭院,只见高墙上镶着精美的石窗棂,梁柱间雕着十藤结“福、寿、禄”,衬着周围青山绿水,仿佛这是一幅明清时期古朴典雅的江南山水画卷。沿着浓厚历史文化的痕迹,笔者走进了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晓塘乡黄埠村。该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一条小溪如同玉带般在村前缠绕而过。现在该村共有319户人家,其中潘姓村民占80%。古民居乃潘氏家族居住群落,分“下上门”、“潘乾房”、“三三堂”、“高上门”等系列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民居单元,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500多年前的风貌和格局历历可见,“三三堂”、“潘乾房”等明清古民居保留比较完整,连成古韵盎然的黄埠明清古建筑群。黄埠明清古建筑群又叫潘家古民居,据《潘氏宗谱》记载,其祖潘均耀是元末驻守福建福州的武将,朱元璋的军队攻破福州城后,潘均耀从海路逃至象山后岭隐居,后其子孙又从后岭迁至此建村。自明代中叶,潘氏后人一步步发家致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