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3
转发:0
评论:0
中药与生药更多资料:生药中药原名生药,满清末年,将明清沿用已久通称的生药一词改称为中药。发展最初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原始人通过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有可以果腹,也有可以减缓病痛,有的则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近代中国的“中药学”研究由于受到中国历代本草内容记载的制约,因此“中药学”的研究皆局限在中国医学理论里所使用生药的研究范畴,但由于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现代生药学的研究技术,因此国际上多数药学出身的学者皆将中药学视为生药学的研究分支。汉代以前随着文字的出现,对药物知识也有了文字记载。商代金文已有“药”字。《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西周的《诗经》及《山海经》中已经记载了120多种药物的产地、效用和治疗性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已载方280余首,所用药物达240余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

中药与生药

更多资料:生药

中药原名生药,满清末年,将明清沿用已久通称的生药一词改称为中药。

发展

最初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原始人通过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有可以果腹,也有可以减缓病痛,有的则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近代中国的“中药学”研究由于受到中国历代本草内容记载的制约,因此“中药学”的研究皆局限在中国医学理论里所使用生药的研究范畴,但由于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现代生药学的研究技术,因此国际上多数药学出身的学者皆将中药学视为生药学的研究分支。

汉代以前

随着文字的出现,对药物知识也有了文字记载。商代金文已有“药”字。《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西周的《诗经》及《山海经》中已经记载了120多种药物的产地、效用和治疗性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已载方280余首,所用药物达240余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本草一词始见于《汉书·平帝纪》。到了西汉晚期已有“本草”一词来指称药学专著。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虽托“神农”之名,实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有考证最后成书不晚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末以来医家应用的药物种类日渐增多,本草著作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大增加。晋代葛洪《抱朴子》曾首载草药一词。重要的本草著作首推完成于公元500年、梁陶弘景所撰《本草经集注》。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医药学也有较大发展。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朝廷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载药844种,本书的完成依赖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人力物力,是中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800余年。并在日本古书《延喜式》还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的记载。

宋元时期

张元素所写的《医学启源》介绍了脏腑诸病用药心法,奠定了脏腑辨证用药理论。他在《珍珠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洁古刺诸痛法》中均倡导中药归经学说。后来,李东垣的《用药法象》与王好古的《汤液本草》都是探讨药性。

明朝时期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流传于世。除《本》书外,李时珍还编著有多项中医学书籍,如《濒湖脉学》等。

近代

近代的主流为科学中药(或“提取颗粒”),是用传统方法大规模的提取出药汤,将其浓缩,进而由赋形剂制成的小颗粒状的药粉,具有快速释出药性、安全...等特点。代 

药性

中药的药性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四气五味

四气也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后来又将对人体的寒热病理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称为平性。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如石膏、知母;温热药一般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如附子、肉桂。

中药

  杭州胡庆馀堂附近药街的招牌

五味则是酸甘咸苦辛五种不同味道。事实上,药性的五味并不是指该中药的真实味道,而是根据其药效得到的。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能补、能缓、能和。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指降泄肺气、胃气。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具有渗湿利水作用,治疗不利,水肿等证。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与人体的几种趋向,是与疾病的病理趋势相对而言的。一般而言,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向上向外的作用,如升麻、柴胡等;而沉降药则具有清热、泻火、泻下、利尿、消食、驱虫、平肝、止咳平喘、收敛固涩向下向内的作用,如大黄、牛膝。

归经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症为依据,总结出的药物的作用部位与范围。

中药的毒性

中药的毒性,在广义上泛指药物的偏性,在狭义上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在《本草纲目》中将药物的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中药中的商陆、细辛、苦杏仁、何首乌、附子等有不良反应的毒性。

配伍

中药的使用是十分讲究配伍的,一般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

中药的配伍内容分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被称为“七情”。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序例上》总结为“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禁忌

为了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中药的用药禁忌分为配伍禁忌、证侯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的饮食禁忌。其中配伍禁忌应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

质量问题

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其次是动物、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等。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的重要因素。古代医学家经过长期的使用、观察和比较,各地所产的药材质量优劣不一样,并逐渐形成“道地药材”的概念,表示部分地区因其气候等因素而令该种中药有较高的名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对五个中国大型中药材市场,包括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市场、广州清平及广西玉林等地及周边地区进行访查后,发现不少中药材均有掺杂造假的情况,特别是收录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的物种因非法偷捕、来源不明及已不被中国药典所收录,而出现严重的造假情况。例如穿山甲片加入重金属杂质增重,或以或以其他小蛇充金钱白花蛇等常有出现。其他包括如紫河车、蕲蛇、及猪苓等的掺假增重非常普遍,海龙、海马腹内被发现灌入糊精、水泥等,虫类药材如全蝎、土鳖虫等腹中充满不同的杂质。另外以次货冒充较昂贵的药材并十分普遍,包括以平贝母代替川贝母、山麦冬充麦冬、锁阳充肉苁蓉等。

科学中药

科学中药为现代化中药制剂,以高规格的检验仪器(如:HPLC、GC/MS/MS、UPLC/MC/MC、ICP/MS)来解决质量问题(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如今,更有许多获得国际认证的中药厂,也能以“药品”的形式销往欧、美等先进国家。

其他议题

  日本药局方中的物种与部位不同

日本药局方中,有生药的章节,近似于中药,但是其使用的物种与部位,并不一定相同。 所以如果购买日本的相关汉方药产品,其标示的名称所表示的物种与部位等涵义,可能会不一样。 

    参见

中药列表

中药注射剂

药用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药的功效主治进行抽象和概括,编成了简单易记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不怕全身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总的倾向是偏重于形象化,于是出现了种种名实相异的药名趣闻。谓子不是子:瓦楞子,实为泥蚶、魁蚶的贝壳;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瘿;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谓草不是草: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等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髓入药。谓砂不是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谓脂不是脂:五灵脂,实为复齿鼯鼠的粪粒;而补骨脂,乃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谓石不是石:浮海石,实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谓肾...
· 中药学
本草本草,在中医药学中,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在药史学中,本草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古称,现代指中国历代记载药物的著作。草药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指草药则是民间以口耳相传、使用之药物,亦是中药数量发展的主要来源。参见中药列表生药学本草纲目
· 中药名对联
厚朴行医;从容施药。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金钗布裙过半夏;栀子轻粉迎天冬。红娘合欢一见喜;紫苑迎春广木香。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霞天彩云千里光;仙鹤太子万年青。刘寄奴含羞望春花;徐长卿砒霜采腊梅。使君子走边疆三七当归;白头翁夜关门半夏附子。红娘子牵牛耕熟地;白头翁佛手上常山。白头翁坐常山独活千年;红娘子上重楼连翘百步。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巫蓉处世郁李仁敢不细辛。大将军骑海马身罩穿山甲;红娘子坐车前头戴旋覆花。红娘子、插金簪,将军一见喜;白头翁,服丹砂,常山万年青。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两仙膏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1、两面针八角,三筒管六芝。两面针、八角、三筒管、六芝乃属中药名。2、赤脚马兰七叶胆,青皮树子四方根。赤脚马兰、七叶胆、青皮树子、四方根乃中药名。3、春莲夏柳珊瑚树,青地黄瓜栗豆藤。春莲夏柳、珊瑚树、青地黄瓜、栗豆藤均属中药名。...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里的飞禽
白鹤:鹤有黑、白、苍、黄之分,入药以白鹤为佳。鹤血性味咸平,可补虚损,益气力。鹤脑有明目之效。鹤骨有滋补功效。鹤蛋可解痘毒。白鹅:鹅肉甘平,能解五脏烦热,煮汁饮服可防治糖尿病。鹅胆苦寒,有解热毒功效,外用涂抹可防治痔疮。鹅蛋甘温,可补中益气。鹅掌上的黄皮,焙干研末后用油调和外用,可治冻疮,亦可防治脚趾缝湿烂。野鸭:其肉甘凉,可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鸳鸯:肉咸平,有小毒。食用可防治血痔不止。鸬鹚:也称“水老鸦”,常生活于水乡,色黑如鸦,经渔民训练后用来捕鱼。其肉酸咸,有微毒,利水,主治腹胀。乌骨鸡:以舌黑者入药为佳。其肉甘平,可补虚劳,主治妇女崩中带下,尤益于产妇。白鸽:肉咸平,可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炒熟后用酒送食,用于防治白癜风。雀:肉甘温,可壮阳益气,暖腰膝。雀蛋酸温,可防治阳痿,且能生精。雀肝可防治肾虚阳弱。雀头血可防治夜盲。雀脑涂抹可防治冻疮。编辑提示:以上飞禽中,有的已被国家列为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