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茶花女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6
转发:0
评论:0
小说情节梗概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了风尘生涯,花容月貌的她被巴黎的贵族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因为她随身的妆扮总是有一束茶花。玛格丽特得了肺病,在矿泉治疗疗养院里遇到一位贵族小姐,身材相貌和玛格丽特相似,因肺结核第三期不久便过世了,她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偶然发现酷似他女儿的玛格丽特,便收为义女。公爵答应负担玛格丽特的全部生活费用,只要她能放弃继续卖笑。但玛格丽特身不由己,公爵便将资助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一天晚上的欢场中,邻居勃吕当斯带来的两个青年其中之一阿芒·杜瓦疯狂地爱上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生病的一年间,阿芒每天来探问病情,却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斯向玛格丽特转述了阿芒对她的一片痴情,她极感动。一天,玛格丽特吃饭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戕害自己,并向她表白爱情,他暗恋了她三年。玛格丽特原已淡漠的心灵动...

小说情节梗概

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了风尘生涯,花容月貌的她被巴黎的贵族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因为她随身的妆扮总是有一束茶花。

玛格丽特得了肺病,在矿泉治疗疗养院里遇到一位贵族小姐,身材相貌和玛格丽特相似,因肺结核第三期不久便过世了,她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偶然发现酷似他女儿的玛格丽特,便收为义女。公爵答应负担玛格丽特的全部生活费用,只要她能放弃继续卖笑。但玛格丽特身不由己,公爵便将资助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的欢场中,邻居勃吕当斯带来的两个青年其中之一阿芒·杜瓦疯狂地爱上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生病的一年间,阿芒每天来探问病情,却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斯向玛格丽特转述了阿芒对她的一片痴情,她极感动。一天,玛格丽特吃饭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戕害自己,并向她表白爱情,他暗恋了她三年。玛格丽特原已淡漠的心灵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表示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纯朴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沉沦的巴黎交际花生活,和阿芒到乡下隐居。她计划独自筹一笔钱,支开阿芒。然而阿芒出门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时起疑。他激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了封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然而对阿芒来说,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没有离开巴黎,他跪着请爱人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也真情表白:“你是我在烦乱孤寂的生活中所呼唤的人”。

经过周折,两人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然而公爵知道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断绝了,她背着爱人典当了自己的首饰、车马换取生活费用。阿芒知道后,打算变卖一笔母亲留给他的遗产,以还清爱人的债务。阿芒收到经纪人要他去巴黎签字的信,阿芒离别爱人。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税务局长杜瓦先生写的,他骗阿芒离开,然后找到玛格丽特,告诉她:他的女儿、阿芒的姊妹与一个体面家庭的公子将要订婚,然而对方家庭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这种风尘女子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让她与爱人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玛格丽特只好做出牺牲,向杜瓦先生起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爱人写了绝交信,返回巴黎恢复昔日交际花的荒唐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男爵帮她还清了所有债务,并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收到绝交信后怀着痛苦的心情随父亲回到家乡,但是阿芒仍深深地思恋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

他要报复爱人的“背叛”,他找到了茶花女,处处让她难堪,骂她是无情无义、没良心的娼妇,把爱情当作商品交易。玛格丽特面对爱人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不再见。阿芒却要她一同逃离巴黎的欢场,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已经起过誓,她不能那样做;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曾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推倒玛格丽特,把一叠钞票寄给她身上羞辱她,转身离去。玛格丽特深受刺激,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身心俱疲,一病不起。阿芒离开了法国。

圣诞节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日疴,脸色苍白,无人探望,倍感孤寂。杜瓦先生来信感谢她信守誓言,送了一千埃居(五千法郎),玛格丽特已写信把真相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见爱人一面。

临死前,茶花女的债主们纷纷上门,催逼还债。债务法庭执行官奉命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拍卖还债。弥留之际,玛格丽特不断地呼喊着爱人的名字,“眼里淌下无声的眼泪”,她最终也没能再见爱人一面。

玛格丽特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将她入殓。阿芒重回巴黎后,米利把茶花女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至此,阿芒才知道了她高尚的心灵。日记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为爱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茶花。

故事背后

茶花女

  玛丽·杜普莱西

小仲马早年想跻身文坛,但是怎么写都不成,于是他早就打名妓玛丽·杜普莱西(Marie Duplessis)的主意,开始搜集写作的素材。在玛丽患肺病咯血期间,他就开始蕴酿小说《茶花女》,小仲马一生中都不断的为此忏悔。

1842年小仲马在“综艺剧院”(Theatre des Varietes)遇见一位美女玛丽·杜普莱西,“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有乌黑的头发,脸色白里透红。她的头型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衍生出无限风情。”即后来《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型,玛丽·杜普莱西生于1824年一个诺曼地的乡村,原名是若丝‧阿尔丰西娜‧普勒丝(Rose Aphonsine Plessis),父母离异,玛丽15岁时前往巴黎学做裁缝,十六岁即当起高级妓女,改名玛丽.杜普蕾丝,喜爱华服珠宝,偏爱茶花,逸乐让玛丽染上了肺结核。阿尔芒丝·布拉特是玛丽在玛德兰路15号住所的邻居,第一次即由阿尔芒丝带小仲马去见玛丽。

小仲马对玛丽一见钟情,一日小仲马在她的房间里,发现她正在咯血,不断地劝说玛丽要保重身体。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小仲马的父亲曾问他说:“你同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同情她?”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年轻人来往的书信 。1845年8月30日深夜,他写了绝交书:“且让我们一起遗忘,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从此之后,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不久小仲马随大仲马去西班牙旅行。后来玛丽肺病沉重,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1847年2月3日,玛丽病逝于巴黎,死时才二十三岁。葬在蒙马特公墓里第15墓区。小仲马悲痛万分,1847年6月,小仲马开始闭门写作,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使他一举成名。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其他相关作品

茶花女

  《茶花女》,阿尔丰斯·慕夏,1896年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纾与王寿昌合译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一时风行全国。各版本译文比较如下:

歌剧《茶花女》

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这部小说改编的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1936年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电影《茶花女(英语:Camille (1936 film))》(Camille)

电影《红磨坊》(Moulin Rouge!, 2001)中的爱情情节取材于小仲马的这部小说。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版的茶花女是谁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伎,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苏小小的...
· 晚清时《茶花女》被译介到中国:曾经长销8年
1899年出版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由王寿昌口述、林纾执笔,被时人称为“西方的《红楼梦》”,郑振铎先生赞其“译笔清腴圆润,有如宋人小词”。3月18日至20日,上海歌剧院全新创排的《茶花女》在上海大剧院连演3天。台上,中国的艺术家用旗袍、邮轮等元素为世界经典“穿新衣”。观众席上,场场爆满,有歌剧爱好者用意大利语高声喝彩,这是对沪版“白色茶花号”莫大的认可。“歌剧《茶花女》1853年首演于意大利,位列威尔第中期三大杰作之一。它是包括中国观众在内,全世界最熟悉的歌剧之一。”这是歌剧院艺术总监魏松的解读:从1944年高芝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茶花女》第二幕,到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建国后上演第一部西方歌剧,再到此后《饮酒歌》广为传唱,歌剧形态的《茶花女》在中国从未衰败。其实,何止是歌剧。中国的话剧、文学、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或多或少留下过《茶花女》的惊鸿一瞥。译林出版社版小说《茶花女》译者郑克鲁为该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