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
地质及历史
1950年代的将军澳
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东口”为现在的将军澳
从高空鸟瞰将军澳一带
将军澳市中心
新界东南堆填区
将军澳是一个由鱿鱼湾、坑口、调景岭等地包围的海湾,成形于白垩纪时期,以摩星岭形成层的粗晶屑凝灰岩 及鹧鸪山形成层的条纹斑杂凝灰岩及流纹带状粗面安英岩 为代表。
至于相关人类活动的纪录,早在13世纪的明朝就已有人在这里定居。将军澳的名称的正确来源并不可考,南宋末年,宋帝昺等人曾经逃难至今九龙半岛,此为一说。如果这种说法可信,将军澳的将军大概是一位勤皇的将军 ,有一点可以肯定, 将军澳地区起码在明朝时候已经有居民。 有力的证据是明代刊行的《粤大记》已有将军澳之地名。
以前将军澳是人烟稀少的海湾,只有坑口村才有较多人口,另外在海湾北面尽头有将军澳村。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清朝时此海湾常有走私船出没,朝廷便派一名将军镇守此地打击走私活动,故名“将军澳”。另一说法是,在明朝时候某位将军败走到今将军澳现址,最后伤重死去。后人为纪念这位将军,除在原地安葬该将军外,还把安葬地称作“将军澳”以作纪念。但亦有一种说法,就是“将军”的发音与英文的“Junk”相近似,而当时香港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是由英文音译为中文,所以“将军澳”是从英文的“Junk Bay”翻译而成。但由于将军澳这个地名在明代已经出现,所以将军澳是否由“Junk bay”演变而来,并无结论。
在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当时的将军澳被标载为 东口 ,意思可能为维多利亚港之东面出口。
在1922年的军部地图 ,将军澳陆地部分标示为 Tseung Kwan O ,而海湾部分则标示为 Junk Bay (意为 帆船湾 )。
从前关于将军澳的英文译名有一段争议,有些人主张使用英文旧名 Junk Bay ,又有些人主张采用英文新译 Tseung Kwan O 。到了近年才渐渐统一称为以 Tseung Kwan O 称呼陆地部分,惟海湾仍然多以 Junk Bay 标示。
发展为新市镇
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香港政府在将军澳移山填海,发展将军澳新市镇,并于1987年9月兴建将军澳隧道连接东九龙及香港岛,使将军澳成为香港第七个新市镇。
将军澳分为三期发展。第一期发展的有宝林、翠林、康盛花园,第二期发展的为将军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发展的为调景岭。在发展市镇的同时,将军澳亦成了垃圾的堆填重地,开辟了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和将军澳第二∕三期堆填区。虽然两者已经先后关闭,但现时依然有运作中的新界东南堆填区。相比香港其他地区,将军澳要处理的垃圾要多得多 。近年将军澳成为香港政府重点发展的地区,该地区设香港单车馆、将军澳运动场等。未来还会兴建将军澳-蓝田隧道,预计2021年竣工后,届时由将军澳市中心前往东区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钟,比较现时节省10分钟。
气候
城市景观
将军澳南全景
邻近地区
宝林
坑口
调景岭
将军澳南
小赤沙
大赤沙
日出康城
油塘
西贡
参考资料
《粤大纪》
萧国键. 《香港古代史》.中华书局. 1995年.
参见
西贡区
将军澳新市镇
将军澳市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