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合浦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汉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划出原南海、象郡交界处设置合浦郡,郡治徐闻(今广东省海康县地域),隶属交州。有15,398户,人口78,980人。下辖五县:徐闻县、高凉县、合浦县、临允县、硃卢县。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第八下》载:东汉时,合浦郡辖五县:合浦县、徐闻县、高凉县、临元县、朱崖县。23,121户,人口86,617人。晋司马彪著《后汉书·第二十三·郡国五》载三国-晋合浦郡隶属交州,郡址在合浦县城(今浦北县旧州)。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出合浦县南境设官县,与合浦同属珠官郡。太元二年至太平(252年-258年)复称合浦郡。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县西北部设置昌平县(今横县),隶属合浦郡。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设荡昌县(今容县)。建武元年(317年),...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划出原南海、象郡交界处设置 合浦郡 ,郡治徐闻(今广东省海康县地域),隶属交州。有15,398户,人口78,980人。下辖五县:徐闻县、高凉县、合浦县、临允县、硃卢县。

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第八下》 载:

东汉时,合浦郡辖五县:合浦县、徐闻县、高凉县、临元县、朱崖县。23,121户,人口86,617人。

晋司马彪著《后汉书·第二十三·郡国五》 载

三国-晋

合浦郡隶属交州,郡址在合浦县城(今浦北县旧州)。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

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出合浦县南境设官县,与合浦同属珠官郡。

太元二年至太平(252年-258年)复称合浦郡。

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县西北部设置昌平县(今横县),隶属合浦郡。

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设荡昌县(今容县)。

建武元年(317年),析合浦县地置新安县。

唐房玄龄等所著《晋书·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 载:

南北朝

南朝宋

永初元年(420年)起,合浦郡属交州。

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年-464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临漳郡,合浦郡属广州。

泰始七年(471年),划出广州临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寿二郡,同时增设百粱、龙苏、安昌、南流、永宁、富昌六郡,统称越州。越州和临漳郡驻地在今广西浦北县泉水乡境内。合浦郡管辖合浦、徐闻、荡昌、朱官、朱卢、晋始、新安6县。郡治在合浦县城。

南朝梁沈约等著《宋书·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载:

南朝齐

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迁徐闻县。合浦郡辖徐闻、合浦、朱卢、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宁广等9县。

永明六年(488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北流郡,属越州。合浦郡驻地由徐闻迁合浦县城。

南朝梁萧子显著《南齐书·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 载:

南朝梁

天监元年(502年)后,撤销临漳郡及其属县,并归合浦县。越州治所迁合浦县城。

开皇九年(589年),合浦郡并入越州。

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

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郡治在合浦县。

唐朝魏征著《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载:

合浦郡属岭南道。

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分辖地设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同属越州。

贞观六年(632年),在今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境内设珠池县。划出大都县隶属白州(今博白县)。

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

贞观十二年(638年),撤安昌、珠当二县,并归合浦县。

天宝元年(724年),廉州改称合浦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至此“合浦郡”之称在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中消失。现保留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宋欧阳修等著《新唐书·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 载:

参考文献

^ 《汉书·地理志·第八下》

^ 《后汉书·第二十三·郡国五》

^ 《晋书·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

^ 《宋书·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 《南齐书·卷十四·志第六·州郡上》

^ 《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 《新唐书·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

参见

南海郡

交州

合浦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宁浦郡
注释^详见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第229页宁浦郡条)参考文献^《宋书》卷38〈州郡志四·宁浦太守〉:“《广州记》,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郁林立,治平山县。”;《舆地纪胜》卷113〈广南西路·横州〉:“《图经序》:吴建安二十三年吴立宁浦郡。”;《太平寰宇记》卷166〈岭南道·横州〉:“《吴录》云吴以合浦北部为宁浦郡,《广州记》云吴分郁林郡置。”;《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邕州下都督府横州宁浦县〉:“州所治,汉广郁县地,属郁林郡。吴分置宁浦县及立郡。”;《舆地广记》卷37〈广南西路·横州宁浦县〉:“本汉广郁县地,吴分置宁浦县及立郡。”;《记纂渊海》卷15〈广南东路·横州宁浦县〉:“本汉广郁、高凉二县地,吴于高凉置宁浦县及郡。”^《晋书》卷15〈地理志下〉:“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宋书》卷38〈州郡志四〉:“宁浦太守:《吴录》,孙休永安三年,分合浦...
· 南松浦郡
历史在令制国时期,属于肥前国松浦郡的一部分。年表1876年:废藩置县后,经过多次整并,松浦郡成为长崎县的一部分。1878年:松浦郡被分割为东松浦郡、西松浦郡、北松浦郡、南松浦郡四郡。1889年4月1日:实施町村制,南松浦郡下辖:福江村、奥浦村、崎山村、本山村、大滨村、桦岛村、久贺岛村、富江村、玉之浦村、三井乐村、岐宿村、奈留岛村、若松村、日之岛村、青方村、滨之浦村、鱼目村、北鱼目村、有川村、奈良尾村。(20村)1919年10月1日:福江村改制为福江町。(1町19村)1922年9月1日:富江村改制为富江町。(2町18村)1932年10月17日:有川村改制为有川町。(3町17村)1933年11月3日:玉之浦村改制为玉之浦町。(4町16村)1940年11月3日:三井乐村改制为三井乐町。(5町15村)1941年4月1日:青方村改制为青方町。(6町14村)1941年4月3日:岐宿村改制为岐宿町。(7...
· 西松浦郡
历史在令制国时期,属于肥前国松浦郡的一部分。年表1876年:废藩置县后,经过多次整并,松浦郡成为长崎县的一部分。1878年:松浦郡被分割为东松浦郡、西松浦郡、北松浦郡、南松浦郡四郡。1883年:随着佐贺县从长崎县分出,西松浦郡改隶属佐贺县。1889年4月1日:实施町村制,现在的辖区在当时分属:西松浦郡伊万里町、牧岛村、大坪村、大川内村、西山代村、黑川村、大岳村、南波多村、大川村、松浦村、二里、东山代村、有田町、新村、曲川村、大山村。(2町14村)1896年11月13日:新村改名为有田村。1901年2月16日:大岳村改名为波多津村。1928年12月10日:牧岛村被并入伊万里町。(2町13村)1936年4月1日:西山代村改制并改名为山代町。(3町12村)1943年12月8日:大坪村和大川内村被并入伊万里町。(3町10村)1947年1月1日:有田村改制并改名为东有田町。(4町9村)1954年4月...
· 浦姓郡望豫章郡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 浦姓郡望堂号
郡望京兆郡: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