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及第粥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2
转发:0
评论:0
名称传说相传明朝伦文叙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晚清一肉贩目不识丁,为记帐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师学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后来开科,有人撺掇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上积德。肉贩信以为真,跑去应试,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便把卷子上缴。应届考官是肉贩的塾师。塾师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让他欢喜一场,便为肉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后肉贩高中,塾师却开始后悔,担心肉贩再来混帐,于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见有人只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字,便把卷子作废。岂料下科考官见考卷之后,...

名称传说

相传明朝伦文叙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

晚清一肉贩目不识丁,为记帐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师学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后来开科,有人撺掇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上积德。肉贩信以为真,跑去应试,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便把卷子上缴。应届考官是肉贩的塾师。塾师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让他欢喜一场,便为肉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后肉贩高中,塾师却开始后悔,担心肉贩再来混帐,于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见有人只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字,便把卷子作废。岂料下科考官见考卷之后,想起前科同僚之嘱,心想这之中莫不是有什么玄机,自己也乐得卖个人情,于是便又另作一篇,让肉贩再次中举。后来肉贩上京赴考进士,沿途贪恋风光,不意竟迟到吃了闭门羹。目瞪口呆之际,一王爷经过,遗下一个灯笼。肉贩捡起灯笼,又溜达到试场门口,门卫一看是王爷家的灯笼,心想这人非同小可,赶忙迎进。肉贩把灯笼架于桌边,又是如此这般在考卷上写了七个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灯笼的考官忙战战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贩又高中。后来有人问肉贩靠什么高中,肉贩答曰:“猪肉、猪肝、猪粉肠。”因此,后人便把用这三种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和猪肚煮粥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在猪肉行当和饮食行业中,广东人把猪的肠脏称之为“下水”、“杂底”。但在菜谱上不宜直书诨号,便书粤语谐音“及第”,取三元及第之意头。其后,粥粉店也把猪内脏烹调的粥品,由“杂底粥”易名为“及第粥”,又称“三元及第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及第粥的由来
人们为什么把猪肉、猪肝、猪粉肠滚制的粥称为及第粥?其中有段古:话说清代末期,广州有个肉贩上街叫卖,天天经过一间私塾,塾师是他的老主顾。肉贩是个文盲,但为了方便记帐,请塾师教他认识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有一年科场开考,好事者怂恿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宗积德。肉贩信以为真,在卷上只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七个字。岂料主考正是当年的塾师,塾师有意让肉贩欢喜一场,自已另写一篇替代。结果肉账高中。塾师主考完毕,恐肉贩下次再来混账,便交代同僚如下科发现卷上有写“猪肉、猪肝、猪粉肠”的,应把卷取消。岂料第二科开考,肉贩又来应试,写了七字后便即交卷。主考看后啼笑皆非,但想到前科主考早有交代,莫不是暗示要多多关照,不若做个人情,代写一篇让肉贩再高中。京度期近,肉贩想借此浏览没途风光,于是又整好行装,上京赴考。不料到京时;已停止进场,肉贩呆立门外,形如木鸡。刚巧王爷经过,遗下灯笼一个,肉贩捡起灯...
· 伦文叙有哪些轶事典故?”状元及第粥“的由来是什么
题联西禅寺伦文叙少年时,因家境难支,不到十岁时就被迫停学,回家帮父母种菜、卖菜。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苦读诗书。一天,伦文叙挑菜到西禅寺去卖,寺里的两个做饭的和尚素知伦文叙会吟诗作对,便故意说:“菜我们是想要的,但有个条件,我们寺里的面贤殿尚缺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要恰合一百的数目。你对好了给高价,对不好这生意就不做了。”伦文叙请和尚取来纸笔,沉思片刻即写就一联:“杏坛七十二贤,贤贤希圣;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联中的72+28刚好等于100,数目相符,内容妥帖。两个和尚连声赞好,便出高价买了伦文叙的那担菜。巧对总督伦文叙一次在西禅寺卖完菜,收了菜款正待回家,忽然听得锣鼓喧天。原来是两广总督吴琛要来寺进香,西禅寺法师率领众僧吹吹打打,出寺门迎候。伦文叙早听说总督大人吴琛是个才子,今天有了见面的机会,岂能错过?于是便趁大家专心张罗迎候之机,悄悄地钻进大雄宝殿的神台下藏了起来。不一会,总督大人吴琛...
· 粥
历史《礼记·月令》记载“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愈齐王的病。袁枚《随园食单》记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清代学者黄云鹄著《广粥谱》一书,载粥方247个,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有关粥的专著。种类广东粥广东人把粥煮烂,使粥变得绵滑,部分人会在白粥中加入适量去壳去芯的白果,以增加清香口感,亦容易消化。广东粥有时不加配料,称为“白粥”,或只加少量陈皮、白果及腐竹,亦有加入极少量碱水使之更绵滑。以盐佐食;亦有配以干瑶柱丝的瑶柱白粥,以增添香味。白粥配油炸鬼是广东常见的早餐。广东和香港有一种粥品称为“生滚粥”,在大粥锅里掏出少量粥到另一个较小的锅子加热后,再加入新鲜的肉类、海鲜或动物内脏等,煮至仅熟以保持其鲜嫩香滑。常见的生滚粥有鲩鱼片粥、鱼云粥、水蟹粥和及第粥等,还可因应个人需要加入姜丝、葱丝、豉油...
· 断齑画粥
【成语】断齑画粥【成语】断齑画粥【拼音】duànjīhuàzhōu【解释】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相关成语入木三分画地为牢才高八斗一叶障目朝三暮四无中生有一手遮天楚河汉界南柯一梦馋涎欲滴老马识途匹夫之勇反戈一击唇亡齿寒乌合之众
· 荤粥
起源根据《晋书》,薰鬻,鬼方,猃狁及匈奴,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名称。但《史记》将猃狁与荤粥并列,因此他们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或国家。荤粥、猃狁、山戎、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可能有共同祖先。中国史书将他们都归于黄帝子孙历史商代周朝始祖古公亶甫,原居于豳,因遭荤粥攻击,曾经臣服在荤粥之下,之后又迁到岐山。《孟子》同样记载了古公亶父曾经臣事荤粥的故事,但在《孟子》记载中,古公亶父移居岐山的原因,是为了娶妻姜女,不是因为荤粥。荤粥与匈奴现代考证王国维、梁启超、内田吟风等学者皆认为,荤粥,猃狁,匈奴有共同祖先,为同一个民族。相关猃狁匈奴犬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