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
历史沿革鄞县是中国少数由秦时设置并沿袭至近代的县,县名相传来源于县治所在的赤堇山。《国语》中有“句践之地,东至于鄞”的说法。汉朝时属会稽郡,王莽时改名谨。汉至南朝为大县。隋朝时,鄞县、鄮县、余姚县并入句章县。唐朝时为上县,武德四年(621年)析故句章县置鄞州,治所位于县东南,辖区覆盖鄞县大部。武德八年,废为鄮县。五代时,为吴越国辖地。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国因避梁朱茂琳讳,改鄮县为鄞县。属明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置昌国县。南宋时,明州改为庆元府,仍隶之。宋时,鄞县为望县,元时为上县,属庆元路。明初属明州府,后属宁波府。唐代以前,宁波府治位于鄞县小溪(今鄞江镇一带),中唐以后方才迁移到三江口。自隋至清末,鄞县(句章、鄮县)均为为附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宁波市区一直为鄞县县治所在。1949年的辖境包括现海曙区全部区域、鄞州区全部区域和江北区姚江西段以南、姚江湾头段以...
历史沿革
鄞县是中国少数由秦时设置并沿袭至近代的县,县名相传来源于县治所在的赤堇山。《国语》中有“句践之地,东至于鄞”的说法。汉朝时属会稽郡,王莽时改名谨。汉至南朝为大县。
隋朝时,鄞县、鄮县、余姚县并入句章县。唐朝时为上县,武德四年(621年)析故句章县置鄞州,治所位于县东南,辖区覆盖鄞县大部。武德八年,废为鄮县。五代时,为吴越国辖地。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国因避梁朱茂琳讳,改鄮县为鄞县。属明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置昌国县。南宋时,明州改为庆元府,仍隶之。宋时,鄞县为望县,元时为上县,属庆元路。明初属明州府,后属宁波府。
唐代以前,宁波府治位于鄞县小溪(今鄞江镇一带),中唐以后方才迁移到三江口。自隋至清末,鄞县(句章、鄮县)均为为附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宁波市区一直为鄞县县治所在。1949年的辖境包括现海曙区全部区域、鄞州区全部区域和江北区姚江西段以南、姚江湾头段以南、白沙街道以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市区从鄞县分立。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2016年,鄞州区、江东区、海曙区以奉化江为界进行重组,江东区和鄞州区东部成立新的鄞州区,海曙区和鄞州区西部成立新的海曙区,原鄞县区域为鄞州、海曙两区分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鄞县鲍氏宗谱
鄞县的鲍氏宗谱有三种。一种是《勾甬鲍氏宗谱》,又名《鲍氏家乘》。这支鲍氏奉鲍叔牙为始祖,祖基在鄞县镇明岭,谱中说到鲍盖时,言其母孕三年而生,当时为晋武帝泰始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卒于惠帝建兴四年丙子七月十五日,是醉终于家,寿五十岁。配方氏,合葬于鹿山之原,生一子。这一支到明代有鮑昭元由三桥之南迁居于陈婆渡之东为始迁祖,后居地名为鲍家墖。因属鄞南鄞塘乡,有祠堂称鄞南鲍氏祠堂。下分仁、义、礼、智、忠、信六房,传至民国十三年有十六世。鲍家墖鲍氏,在清末民初时出了鲍咸恩、鲍咸昌兄弟,他们和妹夫夏瑞芳等一起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还有上海电影制片厂女导演鲍芝芳也是鲍家墖鲍氏后人。鲍家墖鲍氏的排行是:崇善启汝应,尚学世廷光,明哲咸正道,训教成良方,守德为大本,继志惟祖康,家声思丕振,余庆可传长。另一种是《三桥鲍氏宗谱》。这支鲍氏的始迁祖是鲍孟辅,祖居会稽,宋时因高宗南渡而迁居甬东徐盛岭下。其妻任玉英为宋尚书任...
· 鄞县塘溪镇东山村钱氏
明成化二年(1466),钱鏐王第十六世孙伯尹公,字思昱,从钱家山(今横溪镇金山村)入赘东山,为东山钱氏始祖。繁衍发族后散居全岙,在前山溪头、大丘畈、井下畈、笆下田一带较为集中。南宋宋绍定元年(1228),甬上钱氏第一次纂修《四明钱氏宗谱》,由武肃王钱镠九世孙钱节纂修。最后一次修谱在民国二十年(1931)夏历十月,聘鄞县云龙石桥黄宝琮纂修并序,宗长钱礼明主修。钱氏阳行为“具明延希守、伯之克甫安、夫忠友文学、景祥思孟贤、良世德应美、国君尚礼全、启宗自仁义、公正永朝宣”,阴行为“百千万亿、元亨利贞、惟大仲季、辅性幸恒、本原忠孝、顺泰坤承、敬斯道立、善积福生、庆时荣祚、益远昌京”。钱氏祠堂建于村东前山溪头毛竹山下,坐东朝西,门额“钱武肃王家庙”,堂名“表忠”,有戏台,顶为藻井,两边厢房,楼上楼下,大殿通屋五间,于戏台之间是明堂,可容纳七八百人看戏。清光绪丁亥年(1887)落成,前后耗时逾六载,时为...
· 浙东鄞县金山村钱氏溯源
金山村坐落在鄞东南的名峰大岗头(海拔580米)的西南侧的山坳里。因山涧渗出的水呈铁锈色,古人以为山内蕴藏金矿,(后经勘探确定是锦铁矿),又因与奉化的银山岗遥相对峙,故称金山。但因金山发族最早的族姓为钱氏,俗称钱家山。金山村东邻塘溪镇的东山村,东南与芝山村接壤,西面比邻俞山村和吴徐村,西北山下即是东钱湖镇的城杨村,北边与塘溪镇的华山村的山林相连。金山村的名声不小,引起远近游人的注意并写诗文抒发情怀,如民国时胡尚炜。他多次造访金山,且看他的《重过金山》:十里披云上,曾因访惠连。芒鞋芳草软,纸张杜鹃妍。绝巘留寒照,孤村立暮烟。五山凭细认,还似八年前。金山村的村民以钱姓为主。钱氏存家谱,并有序言,把金山钱氏的来龙去脉说得颇为清楚,抄录如下:《溯祖宗来历序》,武肃王十六世孙景荣,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仲冬月武肃王,世家彭城,临安里中,迁之钱塘。唐僖宗朝为宰相,破黄巢,诛刘汉,杀董昌而有东西两浙...
· 浙江鄞县王安石纪念馆
简要介绍: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浙江鄞县忠应庙内,陈列“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纪念馆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他在鄞县时的每项改革,很多成为后来在朝任宰相时“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如他在变法时推行的“青苗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法”、“市易法”等,早在鄞县时就已经试行,并取得了成效。这说明了王安石推行新法确是胸有成竹,因为有些已经过试行并取得了经验,充分体现了改革家王安石力行实践的精神。鄞县县令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1]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
·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人,著有《医贯》
赵献可(公元1573~1664年),生卒年不详。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中国明末医学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6~17世纪。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赵献可好学博览,除医之外,儒、道、释均有涉猎,曾游历于山西、陕西等地。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献可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