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增城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历史其实最少在四仟年前,境内的金兰寺已经有新石器时代居民点建县历史:增城有1800年建县历史,设县于东汉建安6年,隶属于南海郡。据《禹贡》记载,上古时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地区属扬州。春秋时,增城属百越地。战国时,增城境内称扬越地。秦始皇33年(前214)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前汉,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后汉始设增城县。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后汉建安六年(201),析番禺地置增城县”。自乾隆起,多部县志按语均说:“《后汉书·郡国志》曰:"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比领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并不言建安立县之事。《宋书·州郡志》亦只言:"增城令,前汉无,后汉有"。与《文献通考》同。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本届修志对此问题进行考证,根据“前汉无,后汉有”,《后汉书·郡国志》户口断限于永和五年(14...

历史

其实最少在四仟年前,境内的金兰寺已经有新石器时代居民点

建县历史: 增城有1800年建县历史,设县于东汉建安6年,隶属于南海郡。

据《禹贡》记载,上古时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地区属扬州。

春秋时,增城属百越地。

战国时,增城境内称扬越地。

秦始皇33年(前214)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

前汉,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后汉始设增城县。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后汉建安六年(201),析番禺地置增城县”。自乾隆起,多部县志按语均说:“《后汉书·郡国志》曰:"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国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属国比领郡者六,又所省县渐复分置。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并不言建安立县之事。《宋书·州郡志》亦只言:"增城令,前汉无,后汉有"。与《文献通考》同。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 本届修志对此问题进行考证,根据“前汉无,后汉有”,《后汉书·郡国志》户口断限于永和五年(140),当时南海郡辖七县已有增城县在内,参与研讨的历史、地理学专家认为:增城建县最迟为后汉​​永和五年。

晋及南朝宋、齐时,增城属广州南海郡。宋元嘉中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以西地区置绥宁县,梁代又复并入增城县。

梁、陈两朝移东官郡治于增城。

隋开皇九年(589)撤郡改州,增城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广州改名番州,增城属番州。大业三年(607)改番州为南海郡,隶扬州。增城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广州复改为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南海郡复改为广州,增城属广州。

南汉时,广州改称兴王府,增城属之。

北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广州。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恢复东莞县建制(见《宋史·地理志》、《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广州改称翔龙府,增城属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增城属广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增城属广州府。

清代增城仍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裁府,增城属粤海道,后直属广东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增城属东江专区,1954年划入粤中区,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属广州市、佛山专区,1961年又与龙门分开,属惠阳专区(后改称惠阳地区),1975年划归广州市管辖,1993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由广州市代管。

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增城市”,并入广州市成为市辖区。

2015年5月29日,增城区正式挂牌成立。

增城区沿革:东汉至五代十国,增城县城在今荔城镇东北五十里,但确址不明. ( <清嘉庆壹统志>) 两宋时期:在今荔城镇东北十里九冈村(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地区韶关地区沿革地理> ) 元代,增城县城和今天増城区政府在同一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地区韶关地区沿革地理>)

名称由来

神话说

《元和郡县志》载:“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明嘉靖《增城县志》载:“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 (按:“楚问”即《楚辞·天问》,内载:“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又《淮南子》:“昆仑山有增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

《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登阆风之曾城兮,构不死而为床”。

“增城”一词,起源于神话。

自战国至后汉,此神话仍然流行。

屈原《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焉”。说明白水与阆风增城等神话有密切关系。

增城白水山(今白水寨风景区)在《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清嘉庆一统志》、《广东新语》等书中,均有突出记载。增城得名,也许与白水山有关。

增江说

《太平寰宇记》载:“增城县……因增江为名”,又在南海县下记:“增水今名增江,源出增城县东北”。可见增江原名增水,“因增江为名”是宋代才有的说法。

加城说

宣统《增城县志》载:“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唯清嘉庆《广东通志》未收此说。

地理

增城地处珠江三角洲,广州市东部,与东莞、惠州博罗、龙门接壤。

经济

2008年GDP510.27亿元,全国百强县(市)综合竞争力评比中居19位,广东省县(县级市)第一位。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2054元,折9080美元。200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02.4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6.7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4.42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63.91亿元。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72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52亿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49.65亿元;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26.42亿美元,其中,海关出口总值18.16亿美元;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1.92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487.65亿元。

增城经济以新塘镇的牛仔服装以及区内的汽车工业为支柱,广州本田二厂也设在增城。

行政区划

增城原辖15个镇:荔城镇、新塘镇、永和镇、仙村镇、沙埔镇、宁西镇、石滩镇、三江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福和镇、朱村镇、中新镇及镇龙镇。

2004年,增城市调整行政区划,下辖3个街道和6个镇:

3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

6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

2005年4月,增城市调整行政区划,市属中新镇内有14个行政村(原镇龙镇全境)、新塘镇内有4个行政村(原永和镇境地)被广州市萝岗区吞并。

2013年,增城市调整行政区划,下辖4个街道和7个镇:

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

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2.6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72万人,农业人口59.49万人。

教育

增城设有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还有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

特产

增城丝苗

增城挂绿

迟菜心

紫玉淮山

西山乌榄

交通

陆路交通

途径增城的主要道路有:荔新公路、 广汕公路(324国道)、广深公路(107国道)、广园快速路、广惠高速公路、增莞深高速公路、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增城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公车和的士。增城各镇互通公交,收费1-5元。到广州及周边城市,如东莞、惠州、深圳亦有公交,到广州大约20元。增城的的士以黄色车为主,收费7.0元每公里。

公共汽车

市区、新塘城区公交统一票价2元,镇际公交、农村客运票价2元—6元,可使用羊城通搭乘,刷卡15次后6折,老年人及残疾人免费。

地铁

目前在建线路及车站有:

13号线 首期:温涌路站、东洲站、新塘站、官湖站、象颈岭站

21号线:中新站、中新东站、朱村站、朱村东站、象岭站、钟岗站、增城广场站

同时,亦有规划16号线经过增城内。

建筑与旅游

增城的景点有二龙山景区、白水寨、正果湖心岛等,著名酒店有增城宾馆、百花山庄等。

二龙山景区

二龙山景区占地面积1000亩,于2014年12月正式开业。二龙山花园坐落于二龙山脉之间,园区规划按照其独特的地形,分为两大主题区:东寨奇石山谷和西寨梯田花海,泉水溪流贯穿其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游客除了可以享受森林浴之外,还可以欣赏到古朴的梯田和精心培植的植物造型。以体验传统乡村文化为主题,二龙山花园提供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所有年龄层阶段的游客都能参与其中。

增城广场

增城广场于2002年12月落成,是目前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娱乐性广场、此广场集休闲消遣娱乐、商业宣传、欧式园林设计多功能广场在国内极之少见。 是增城标志性的市政工程,也是增城市政府2002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占地600亩,有永久舞台广场、艺术长廊、乐湖、雕塑广场和大面积生态广场园林及健身区域,整个广场的绿地率达55%,绿化覆盖率68%,是市民文化娱乐、晨运、饭后休闲的最佳去处。广场自北往南依次为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雕塑广场。其中市政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举行大型活动;历史文化长廊两侧为绿化休闲活动区。2006年7月,增城广场在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特色文化”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

万达广场

增城万达广场已于2014年5月16日正式开业。增城万达广场位于荔城街道夏街、五一、金星村广汕路汽配城南,总用地面积109552.8平方米,规划建设用地面积895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7300平方米;地块南面由三栋26 层的高层写字楼、一栋20层的高层五星级酒店及2-3层城市商业裙房组成,地块北面由两栋2~3层商业步行街及一栋5层商业综合中心组成。增城万达广场内设万达IMAX影城。

坐标: 23°17′21.62″N 113°50′15.53″E  /  23.2893389°N 113.8376472°E  / 23.2893389; 113.8376472  ( 增城市人民政府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增城区新塘镇
新塘镇,隶属于广州市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西邻广州市黄埔区,东邻仙村镇,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宁街镇中心位置为东经113°36′,北纬23°07′,地域面积85.09平方公里,总人口49.05万人(2012年)。2013年,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51亿元,是广州市增城区的工商业重镇。[1]主要景点有湛怀德祠、湛横云墓、宁远楼、古海遗迹、天下士祠等。人口民族]编辑2012年,新塘镇常住总人口49.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8万人,外来人口36.25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2]自然资源]编辑矿产资源新塘分布有铁、外生沉积铝土矿等资源。[4]水资源新塘水系属东江水系,水资源相当丰富。官湖河、雅瑶河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东江北干流150.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万多立方米,居全省前列。东江新塘段还有潮水进入。[5]民俗新塘龙船景新塘2010年龙舟例景新塘赛龙舟...
· 广东省-广州-增城区石文光
石文光,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街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宋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赵昺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赵昺于是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赵昺逃往占城(今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抵占城后,陈宜中无意回国,石文光聚结部属及占城人驾船数十艘,日夜兼程,赶回护驾。岂料抵达广州时,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门投海殉国。宋室既亡,石文光不甘投敌,率部属及占城兵在增城结寨,保卫乡里,境内得以安宁。后人为缅怀石将军功德勋业,把荔城夏街村尾城南社学旧址改建为“石王公庙”专祀石将军。
· 广东省-广州-增城区廖金凤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支援崖山,百姓得以安宁。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几次派使者来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心如铁石,故以诗辞谢。诗曰:“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等句。死后,祀于增城龙门乡贤祠。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湛若水资质端庄凝重,无妄动,无妄言。少年时因家庭多事,16岁才入学。22岁被荐举为应试士子在广州府求学,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弘治十八年(1510)参加会试中进士。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礼部、吏部、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弘治七年(1494),湛若水赴新会拜著名理学大师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号白沙)为师,认真钻研心性之学,有独特见解,深被献章器重。献章逝世前一年,即弘治十二年(1506)效法“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把江门风月钓台作“衣钵”,传给湛若水,以示“有无穷之托”。湛若水师承白沙先生“天地间一气而已”的“学宗自然”心学理论,深得其精义,并阐进入微,演绎发挥,发扬光大,被后人广为传诵...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湛天润
湛天润:字貌卿,号莲樵,岁贡生,以族中人入继涞之为子,且天润比继母还大,入继后不久,涞之的遗腹子也出世了。外祖霍氏有些兄弟不承认天润,处境十分尴尬。幸祖父若水庇护,写《千忍亭诗》劝勉天润。精心培育,天润学业有成。历官国子监学录,升平乐府通判·致仕后,长居天关书院讲学,享年86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