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寄畅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4
转发:0
评论:0
历史沿革寄畅园风光元朝时,寄畅园还只是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人称“南隐”、“沤寓”。明朝正德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买下了沤寓房并扩将其建成为园,作为自己的别墅使用,更名为凤谷行窝。秦金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园林完成扩建后,他便作诗这样写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逝世后,凤谷山庄由他的族侄秦瀚和子嗣秦梁继承,凤谷行窝此期间再次得到修缮,并被更名为凤谷山庄。此后园林归秦耀所有。1591年,在张居正的压力下,秦耀解职归乡。此后秦耀便闷闷不乐,将他的抑郁寄托给了凤谷山庄的山水,并将凤谷山庄更名为“寄畅园”,其名取自王羲之的“寄畅山水荫”。两帝的题字清朝以后,顺治末、康熙初期间,秦耀的曾孙秦德藻继承了园林并对此加以修缮扩建。他邀请了著名的园林专家张涟和侄儿张轼对寄畅园精心改建,疏泉叠石,掇山理水,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

历史沿革

寄畅园

寄畅园风光

元朝时,寄畅园还只是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人称“南隐”、“沤寓”。明朝正德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买下了沤寓房并扩将其建成为园,作为自己的别墅使用,更名为凤谷行窝。秦金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园林完成扩建后,他便作诗这样写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逝世后,凤谷山庄由他的族侄秦瀚和子嗣秦梁继承,凤谷行窝此期间再次得到修缮,并被更名为凤谷山庄。此后园林归秦耀所有。1591年,在张居正的压力下,秦耀解职归乡。此后秦耀便闷闷不乐,将他的抑郁寄托给了凤谷山庄的山水,并将凤谷山庄更名为“寄畅园”,其名取自王羲之的“寄畅山水荫”。

寄畅园

两帝的题字

清朝以后,顺治末、康熙初期间,秦耀的曾孙秦德藻继承了园林并对此加以修缮扩建。他邀请了著名的园林专家张涟和侄儿张轼对寄畅园精心改建,疏泉叠石,掇山理水,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帝生前六次南巡,每逢南巡,必到此园,此期间寄畅园最为繁盛。康熙南巡时,园中山涧淙淙,泉水叮咚,宛如仙境,欣然题写了“山色溪光”四字。辛末年(公元1751年),乾隆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抵达寄畅园后,喜其幽致,称之为“巡幸之地”,在北京清漪园(颐和园的古称)万寿山的东北部仿建了惠山园,也就是今天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乾隆曾经这样称赞过寄畅园:“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乾隆还在康熙的题字旁题写了“玉戛金枞”四字。

雍正初年,秦德藻的长孙秦道被卷入了宫廷斗争之中,秦德藻受株连一并入狱,寄畅园被没收,其西南角被改建为无锡县贞节祠。时推至乾隆元年,秦蕙田殿试时高中探花,官入南书房。次年秦蕙田痛上《陈情表》,秦人方得以获释,园被发还,秦瑞熙斥资白银三千两重修寄畅园,昔日的繁盛方得以重现。

乾隆十一年,秦氏家族认为“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因此将院内的嘉树堂改为了双孝祠。 到了咸丰、同治年检,寄畅园的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战火之中,战后人们也仅对其补葺。1952年,秦氏的后裔将寄畅园献给了国家并对寄畅园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原先的贞节祠也被纳入了寄畅园中,改为了今天的秉礼堂。此后九狮图石、梅亭、嘉树堂、邻梵阁等建筑也陆陆续续地被重建起来。

园林布局

寄畅园

寄畅园中心

寄畅园的总面积为14.85亩,是一座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总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势若相连。东为亭榭曲廊,相互对映。园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锡山龙光塔为借景,近览如深山大泽,远眺山林隐约。山外山,楼外楼,空间序列无穷尽。

寄畅园南北长,东西狭。假如从惠山寺的日月池畔附近走入园中,见到的首个建筑便是凤谷行窝(不是上文秦耀给的旧称),两侧的抱柱分别挂有“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和“风泽清畅,爽气节和”对联,都是翁同龢的诗句。东部有一座南北狭长的水池,锦绣绚丽,因此得名锦汇漪,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树二株,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知鱼槛亭,划分水面为二,若断若续。位于锦汇漪的郁盘同样出彩,郁盘是一座六角亭,其名取自王维《辋川园图》中的“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一句。相传乾隆曾与惠山寺的僧人在此下棋,僧人将乾隆杀得手足无措,后来虽然僧人把棋让给了乾隆使得乾隆获胜,但乾隆很清楚其实自己的棋艺远不及僧人,心情不悦,因此便为此亭赐名“郁盘”。附近的美人石倚墙而立,就像美人一样,因此得名。

西部以假山为主,山的轮廓有起伏、有主次。其中部较高,以土为主,两侧较矮,以石为主,土石间栽植藤蔓和树木,配合自然。山虽不高,但山上高大的树木却助长了山色。假山间为山涧,引惠山泉水入园,水流婉转跌落,泉声聒耳,空谷回响,如八音齐奏,人称八音涧。

参见

无锡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史海钩沉—雍正和寄畅园
县志记载,康熙和乾隆两帝曾七次临幸寄畅园(两帝均六次南巡,康熙第四次、乾隆首次南巡时往返都游览了寄畅园),提高了这个江南山麓园林的知名度。中间的雍正皇帝也曾二次莅园,并且对她的兴废具有深刻影响。雍正只到过大江南北一次,那是在1703年扈从康熙第四次南巡之时。康熙十分欣赏寄畅园的掇石理水,把十几亩大的园子布置得意境深远,曲折宜人,尤其喜爱园中的一棵老樟树,交枝翳空,皮如龙鳞,每次都要高兴地抚摸一番。对于园主秦家的谨敬接驾也颇有好感,第四次南巡时赏还因科场案受累回籍的秦松龄原品,又把他儿子道然带回北京,作为九皇子允礻唐的侍读。雍正的审美观和乃父不同,喜欢壮丽阔大的苑囿,对秀美小巧的寄畅园并不在意,只把看到的事态记在心里。秦道然举人出身,未登官场,擅于吟诗作文,是个不晓得宫廷斗争的学究,他以为到九贝子府做侍读是皇恩浩荡,后来允礻唐又让他兼任管领,其实他不谙事务,只处理一些往来文牍,陪东家吟诗看花...
· 畅春园
历史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武清伯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1684年,康熙帝南巡归来后,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帝、乾隆帝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接往圆明...
· 吴文化—文化行旅—立春日的寄畅园
细雨已经不下了,山道上仍残留着湿湿的水迹,没有风,树林里飘浮着淡淡的雾气,空气清新得使人忍不住时时停下来,作深呼吸,似乎不这样就会愧对如此清静又如此赏心悦目的山野。不经意间,我感到有一种隐约的暖意从大地上漫开来,向四野扩散,使这个阴冷的冬日失去了往常的冷酷。说不定那疏朗的林间此时正孕育着最初的嫩芽,或者已开始从地下向枯枝输送着春的液汁。哦,我突然想到,今天正是立春,怪不得在寒冬的领土上,远在天边的春天已悄悄迈出了试探的脚步。从山上下来,无意之中,我信步来到了寄畅园。静如止水的寄畅园,此时仍沉浸在昨夜的雨梦中。偶尔有一滴两滴积聚在树叶上的雨水往下坠落,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天籁之音,还有那晨起的鸟雀一声声婉转的鸣唱。经历了数百个春秋的这座园林,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会真正显示出它高贵、风雅的禀性,那是一种平日里被遮蔽了的最真实最内核的美质。这是一座几十年来被我踏遍无数次、物是人非的园林。经典的造...
· 畅春园——开清代园林之先河
提起北大畅春园,几乎无人不晓。在与北大校园有关的几座古园林中,畅春园其实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以她的历史和地位而言,却可傲视群园——谈历史,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武清侯李伟所建,又被时人称为“李园”)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比勺园还要早;论地位,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而其他几座都是皇亲的“赐园”,等级规格明显要低;说影响,畅春园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也是其他几座园林所无法比及的。既然畅春园如此重要,那么为何而今只闻其名,难见其貌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朝代更迭,明清易代。京城西郊一带,明朝修建的园林尽为清朝的皇亲贵族及王公大臣们所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和二十八年(1689年),玄烨皇帝先后两次南巡,其间深为江南山水和园林所感染,返京后即命宫廷画师吴人叶洮在清华园基址上仿江南园林建造皇家“御园”,以作“避喧听政”之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 吴文化—乡土小志—秦氏后裔话寄畅
秦氏部分无锡后裔30多人借座寄畅园大石山房,怀先辈业绩,赏盛世美景,共商继承秦氏“诗书传家”“孝友传家”的家风大业,发掘家史园史,宏扬名园风范,为宣传园林事业,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自己的贡献。寄畅园是宋代词人秦观后裔秦金构筑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个园林,数百年来经历代秦氏传人的苦心营建,以妙于借景,巧于理水,工于垒石而盛名于江南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名人雅士题咏流芳,康熙乾隆南巡宠爱有加。寄畅园的兴衰与无锡秦氏家族荣辱与共,戚戚相关。1952年,秦氏家族把家园献给国家,让人们都能自由参观。人民政府投入巨资用于古园的保护,山色溪光,旧貌新景,美不胜收。秦氏后裔感谢人民政府和锡惠公园领导,为保护修复寄畅园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2001年修复了被火毁百余年的寄畅园东南部,了却了秦氏后裔多年的夙愿。近年来对寄畅园文史和造园艺术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已经公开出版了多部专著。去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