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
历史沿革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析弋阳、上饶置铅山县,因永平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治所在永平,隶信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县为州,名铅山州(一名永平州),隶属浙江行中书省。
明洪武二年(1360年)复为县,隶广信府。
1914年属豫章道,1931年属第六行政区,1949年5月以后隶属上饶地(专)区。
自建县起至1949年6月,县治一直设在永平镇。1949年7月,县治迁河口镇。
行政区划
铅山县7个镇、10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永平镇为第二大镇。
镇:河口镇、永平镇、石塘镇、鹅湖镇、湖坊镇、武夷山镇、汪二镇
乡:陈坊乡、虹桥乡、新滩乡、葛仙山乡、稼轩乡、英将乡、紫溪乡、太源畲族乡、天柱山乡、篁碧畲族乡
地理
区位
铅山县位于江西东北部、武夷山脉北麓,东为上饶县,北为横峰县,西为弋阳县和贵溪市,南邻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和光泽县。
地形地貌
北部信江沿岸有少量平原,中部多丘陵,南部为山地。基本地貌特征呈南高北低。
山脉山峰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铅山与福建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2157米,为中国东南最高峰。其它较高的山峰有独竖尖(海拔2128米,江西第二高峰)、过风坳(海拔1887米)。
水系
全县均属信江水系,信江干流横贯,在县内主要有两大支流:铅山河和陈坊河,铅山河在河口镇东汇入信江,陈坊河在汪二镇北汇入信江。建有中型水库两座:丰产水库、铁炉水库。
交通
铁路:横南铁路
公路:202省道、204省道、宁上高速公路(G1514,在建)
经济
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坐落境内。2007年,全县实现GDP32.5亿元,财政总收入3.06亿元。
人口
绝大部分居民为汉族,少数民族包括畲族(总人口为3700余人)和少量的蒙、回、藏、苗、壮、满、黎族。
文化
宋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鹅湖寺聚会,史称“鹅湖之会”。后在寺西建有“四贤祠”。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弃疾与陈亮会于鹅湖寺。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在上饶带湖的住宅失火,遂移居铅山瓢泉。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十日,辛弃疾病逝,终年68岁,葬虎头门彭家湾洋源山。
淳祐十年(1250年),宋理宗为鹅湖“四贤祠”改名“文宗书院”,现称鹅湖书院。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古代以连四纸产地闻名。
风景名胜
鹅湖书院
高山:黄岗山、独竖尖、过风坳
道教名山:葛仙山
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鹅湖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墓(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故居——瓢泉,蒋仕铨墓(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峰顶山等
其它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澄波桥、费宏墓
古镇:河口镇、石塘镇、湖坊镇、陈坊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