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应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45
转发:0
评论:0
生平宋家的族谱描绘了一个天资敏悟、到晚明仍然矢志问学的宋应星。童年时的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先师于族叔宋国祚,后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查看详细关系图宋应星的关系图谱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二十九岁的宋应星与兄长宋应昇一同参加江西省乡试,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考中录取109人,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举,时人称为“奉新二宋”。宋应星名列乡试榜第三,宋应升名列第六。后来他前后5次应试,1616年、1619年、1623年、1627年、1631年,皆不第。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这五次赴京赶考,行程万里,也大大加深了宋应星对底层社会认识与见识广博。崇祯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县学教师),开始编著《天工开物》,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写成,由友人涂伯聚发行。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生平

宋家的族谱描绘了一个天资敏悟、到晚明仍然矢志问学的宋应星。童年时的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先师于族叔宋国祚,后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

宋应星

查看详细关系图宋应星的关系图谱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二十九岁的宋应星与兄长宋应昇一同参加江西省乡试,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考中录取109人,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举,时人称为“奉新二宋”。宋应星名列乡试榜第三,宋应升名列第六。

后来他前后5次应试,1616年、1619年、1623年、1627年、1631年,皆不第。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这五次赴京赶考,行程万里,也大大加深了宋应星对底层社会认识与见识广博。

崇祯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县学教师),开始编著《天工开物》,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写成,由友人涂伯聚发行。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崇祯九年(1636年)武官陈启新强行穿过等待上奏的群臣,在紫禁城东门挑起一阵喧哗,吸引皇帝注意并上奏《论天下三大病根》,痛陈大明面临军事威胁,却将军人排除政府事务之外。皇帝封陈启新为吏部给事中(正四品),引发朝野争议。声讨不乏宋应星学友姜曰广。宋应星认为陈启新言之有理,朝野上下包括并学友出于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斥之为“此千秋遇合奇事”,乃“炊灯具草,继以诘朝”,愤而疾书而成《野议》。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教谕岗位上考绩优异,提拔为福建汀州府推官。1640年辞官归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前往安徽亳州就任知州,州内因战乱破坏,官员大多出走,百废待举。几经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规模,又捐资建立书院。甲申(1644年)年,亳州被李自成军包围,宋应星弃官回乡。明朝覆灭,曾在南明任职。清兵南下,1646年大哥宋应昇服毒殉国,宋应星隐居不仕。1655年,宋应星草成了其兄的《宋应升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宋应星的去世日期,然而据《宋应星评传》作者潘吉星估计,宋应星约在1666年辞世。1666年宋应星去世,享年80岁,葬于本村戴家园祖墓侧。《天工开物》曾经失佚,期间被丁文江重新发现,自此《天工开物》广泛流传,成为了记录中国传统科学与科技的巨着。宋应星被李约瑟尊为中国的狄德罗” 。他的其馀四部着作皆在1976年重印。

著述多佚,约1976年前,大陆发现了宋应星的《野议》、《谈天》、《论气》、《思怜》四部著作。

著作

宋应星著作等身,其中以《天工开物》最出名。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他流传的著作有:

《野议》

《论气》

《谈天》

《思怜诗》

以下是失传的著作:

《画音归正》

《厄言十种》

《美利笺》

《观象》

《乐律》

《杂色文》

《原耗》

家世

宋氏祖先为种田人,家族鼎盛在宋应星的曾祖父宋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宋景累官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入为左都御史,官至正二品(最高级为正一品) 。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据薜凤教授考证,“宋氏家族的田产有二十户佃户,大约200人左右,因而是中等水平的土地拥有者。按照17世纪三十年代族谱修订者宋应星之长兄的说法,这个家庭后来遭遇了灾难。一场大火烧毁了家里的住宅,重修住宅让家庭陷入艰难的困境” 。

兄弟4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宋应星有两个儿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

写作

宋应星有不少着作经已失佚,传世的有《野议》、《天工开物》、《论天》、《论气》、《思怜诗》。当中《天工开物》声名至隆。《天工开物》不是单独而立,而是宋应星系列写作的一部分。这首先显示在着作内及着作间的编排,《天工开物》的序:“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宋应星是沿着一个主旨(‘义’)来编排内容的,他不是按难易将技术分等编排,而是按一个非常传统的原则:“生存之需先于奢华。” 他遵循此一原则时“没有用传统的学术方式来简单地对不同知识领域做价值评判。这意味着,关于‘物’(things)与‘事’(affairs)的知识,宋应星是本着‘由本及末’的原则,来理解它们如何彼此相关并给世界带来秩序”

每一部宋应星的着作都体现了思想的一个面向: 1. 《画音归正》确证他作为一个县学教师对书面文献知识的精通,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2. 在政论《野议》中,宋应星将自己与一个文人官员的理想连在一起:他有为国家和社会献身的理想,但因政治躁动、社会混乱,自己因而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撕裂。 3. 诗集《思怜诗》中提出自己的审美理想,表明他从一个满腔热忱地追求仕途、立志为国家服务的人变为一个作出让步的学者,他虽然对自己的命运处境心存不满,却仍然充满激情地捍卫读书人的价值观。 4. 《论气》体现了他对佛教的看法,以及他与“气”理论的泰山北斗张载在思想上的多重关联。《论气》中的宋应星是自然事象精细的观察者、谨慎的分析者。 5. 他的《谈天》一文表明,他是一位一以贯之的理论家。他的目标在于去揭示当时现实政治中荒谬,他的政治态度充斥着道德评判,认为儒家对天的态度是非理性的(“儒者言事应以日食为天变之大者,……,事应又何如也?”)。 6. 而他的《天工开物》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天马行空般自由思想的人,在构成物质环境的“物”(things/being)与“事”(affairs)中去寻找秩序 。

纪念命名

宋应星纪念馆在江西奉新县狮山大道。现今奉新县主干道命名为应星北大道、应星南大道。

参考文献

^宋应星

^“此千秋遇合奇事”是宋应星撰写《野议》的动机;乍看“此千秋遇合奇事”指的是陈启新获封吏部给事中一事,屡试落第的宋应星批评这种取巧的取得官位的方法,然而薜凤教授指出,从《野议》精心用词可见,宋应星不是批评陈启新取巧、军人取得文官之类,而是朝野对这件事的态度:陈启新之言有其成理的地方,但朝野却出于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应星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谁提出了同样的批评,哪怕这个人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不管这个人的行为如何正确、道德上如何无可挑剔,最后都会陷入同样的僵局”。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47-51)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页90)

^沈一民 等著,"大明的崛起",京华出版社,北京,2007年7月,pp.184-188. ISBN 978-7-80724-396-0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1)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38)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3)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4)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薜凤《工开万物》(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59)

研究书目

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应星
宋应星(1587-?):明代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人。1615年考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开发利用自然,创造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整理和总结工农业生产经验,以其亲身见闻和实践作主要依据,撰写了《天工开物》。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
· 宋应星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贤,号南塘,曾任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祖父是宋景的第三子宋承庆,早逝。父亲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少孤,赖母顾氏及叔父宋和庆养育,少补诸生,在庠四十年未出仕。宋国霖有四子,宋应星为第三子。与兄应鼎俱为同母魏氏所生。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宋应星像]奉新地处南昌府境内,明代时这里文风很盛,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宋应N在叔祖宋和庆创办的家塾内就读。七岁时投师于族叔宋国祚,不久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年方十六考入本县县学,入庠九载。他自幼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其族侄宋士元在《长庚公传》中说:“公少灵芒,眉宇逼人,数岁能韵语。及掺制艺,矫拔惊长老。”宋应星...
· 宋应星《论气》
1637年6月,宋应星完成了他的《卮言十种》中的第八种《论气》一书。《论气》是宋应星的一部自然哲学著作,分为《形气》《气声》《水火》《水尘》《水风归藏》和《寒热》等篇章。宋应星在《论气》一书中,继承了先秦的荀子(公元前330―前227),汉代的王充(27―107),宋代的张载(1020―1077),特别是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元气论并予以发展,形成了他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自然观哲学体系。宋应星认为宇宙万物最原始的物质本原是“气”,由“气”而化“形”,形又返回到“气”。在形和气之间还有个物质层次是水火二气。宋应星把元气论和新五行说(金、木、水、火、土)结合起来,用“二气五行之说”来解释万物构成的机制。由元气形成水火二气,再由水火形成土,水火通过土形成金木有形之物,然后再逐步演变成万物。宋应星的二气五行之说理论比王充、张载的元气论更为深化和绵密,也比当时西方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土火水...
· 宋应星的思想
公元1604年时,宋应星弟兄已各自成家,就分居了,宋家的地产从此化整为零。几次万里征程,也花费了许多钱财,娶妻生子,家庭支出日渐增多,经济状况已经不如过去,整天在家闲居,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宋应星决定在社会上谋求一项公职,再借此施展他研究实学的志愿。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在公元1632年谋求到浙江桐乡县令的职务。但是不久,他们的母亲魏氏亡故,宋应升、应星把母亲安葬在本乡的塘尾,就按照封建社会的习俗,在家“守制”。公元1634年,宋应星担任了本省袁州府分宜县县学教谕的职务。应升则调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因为有政绩,被诰封为文林郎。分宜县在奉新的西南,中间经过上高,不算太远。县学有20名学生,教谕则是个未入流的文职衙门中的下级官员。宋应星在这个职务上一直到公元1638年。宋应星在分宜担任教谕的时候,类似于我们现在不坐班学校的教员,授课后的余闲时间较多,同时又能接触到一些图书资料,为他从事写作提供了...
·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1587―1664?),字长庚,汉族,明朝奉新北乡(今宋埠镇)人,《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者。该书详细记载了十七世纪中国农业、工业、手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在中外科技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为了纪念宋应星这一伟大科学家,弘扬历史文化,实施科普教育,1983年,奉新县筹建宋应星纪念馆,1987年开馆,开馆十六年来,接待中外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达二十余万人次。宋应星纪念馆也成为江西省十大名人馆之一,属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宋应星简介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