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京
概要
平安京位于现在的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区,跨越山背国葛野・爱宕两郡,东西4.5km、南北5.2km的长方形的首都。平安京的北端中央是大内里(即皇城),自大内里开始是贯穿市中心的朱雀大道。朱雀大道将平安京分为左京、右京(东侧是左京、西侧是右京)两个部分。平安京的规划以唐朝长安为蓝本但未修建城墙。选择这片土地据说是以中国风水四神相应为基础的。
平安京的范围比现今的京都市小。北限的一条大路位于现今今出川通和丸太町通中间的一条通,南限的九条大路位于现今的JR京都站南面的九条通。东限的东京极大路位于现今的寺町通,西限的极大路被推定为位于衔接JR西日本嵯峨野线花园车站和阪急京都线极车站的南北线。
京内纵横的大路,小路把京区划分为60步(60间或40丈,约108m)见方的町(11900平方米,古一町3600坪)。东西方向的4列町称为“条”,南北方向的4列町称为“坊”。属于同条、坊的16个町依次按数字一至十六编号,例如:右京五条三坊十四町。
道路的幅度以小路4丈(约10.8m),大路8丈(约21.6m)以上为标准。现存的京都市内道路多数都比较狭窄。朱雀大道的幅度据说有28丈(约75.6m)。
地图
历史
桓武天皇在784年为迁都而建造长冈京。这是为了脱离支持天武天皇系政权的势力集团聚集的大和国,建造全新的天智天皇系的首都。但在区区9年后的793年1月,桓武天皇聚集群臣,再次迁都。地点是距离长冈京北东10km、两川之间的山背国北部的葛野。迁都前,桓武天皇据说曾从京都市东山区的将军冢眺望葛野以确定此地是否适合建都。日本纪略中提到的“葛野是山川景致之地,四方人民聚集,交通水路便利的好地方”,据说是桓武天皇遗留下来的评语。
平安京的造営先从宫城(大内里)开始、再建造其市街。贯彻首都中央的朱雀大道的最北处矗立的大极殿,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清楚可见,这是为了宣扬天皇的权威而建的。首都傍的川边设立了淀津,大井津等的港口。这港口聚集了全国的物资,再转运到都城。物资被转送到都内的两大市场(东市、西市),再供应给人民。这样的构思,是为应付人口增加后,食物,物资等的供应能安稳不断而设的。此外,还为长冈京的居民常烦恼的洪水泛滥提出计策。都中没有自然河流,所以建造了人工河流“堀川”(现在的堀川和西堀川),除了能确保水的供给,还能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在长冈京无法被认同的佛教寺院也在此地得到认同。794年10月22日桓武天皇迁都,翌11月8日下诏书把此都命名为平安京。
810年,曾燃起迁回旧首都平城京的念头,但嵯峨天皇考虑了国家的安定,打消了此念头。所以,平安京被奠定为“万代宫”,永远的首都。
但由于右京所处的地区多沼泽,因而逐渐荒废,城市的主要发展集中在左京。贵族住宅区密集于左京北部,贫民则开始居住在超越平安京东限的鸭川川边,引发了向东扩展的趋势。980年,朱雀大道南端的罗城门(罗生门)倒塌,之后并没再建。这使平安京的范围更接近中世・近世的京都。
平安京(京都)失去了镰仓幕府和江户幕府在関东地方为基地的行政功能。虽然明治维新时逃避了迁都于东京的命运,但却成为了天皇在京都留宿的地方。
名称
平安京虽然被后世称为“へいあんきょう”,但当初平安京是被念成“たいらのみやこ”。一般上,首都的名字会被冠上地名如“葛野京”为佳。但经过长冈京的骚动,再次迁都是为了避免在新首都发生不祥的事件,所以“平安”为名。
参见
平城京
京都
日本首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